立冬: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立冬意思是冬天真的来了,劳动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终结出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民谚,其中:立冬无雪一冬晴就是其中之一。这句话说的是立冬的时候本来是比较容易下雪的,如果这一天不下雪那么整个冬天就会是晴朗的,也就是降水少了。
就凭立冬的天气变化,今年的冬天怎么样还说不准,但物价高应该是可以预见的,囤不囤货自己拿主意。老话有“立冬下雪,一冬雪”的说法,因为立冬只是冬天的开始,很难形成降雪,如果立冬就下雪,说明强冷空气提前抵达,随后的风雪就会增多。而且这次立冬的降雪也不能说是“瑞雪”,前阵子玉米刚刚收进家,小麦有的刚播种,有的才冒芽,有的甚至还没种,突如其来的这场强降温,只怕刚播下的种子不能正常发芽,影响明年的麦收。降雪多了,出行就难,这对粮食、蔬菜的种植和运输都有影响,所以物价高可能要持续下去。我们这里立冬当天下午,雪停后马上出了太阳,立冬同时出现降雪和晴天,不知是算晴还是雨,所以冬天会不会特别冷还说不准。最近的异常气候太多,老俗话也不知能否应验,最好自己有点准备,不管是暖冬还是寒冬,这个冬天最好是谨慎点少出门、少惹是非,再适当囤点货,我们能力有限,能做到管好自己、顺其自然,已经很不错了。
农历十月十四是立冬,老人说“立冬怕坐空,水路行不通”,怎么理解?什么是“坐空”和水路不通?今年的立冬节气将在11月7日18点45分18秒交节,冬天真的来了。寒气初生,大地渐冻,万物收藏,经过一个秋天的收敛,这时候的阳气已经渐渐的凝聚,开始潜藏了!在《黄帝内经》中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从立冬到立春这一段时间是一年当中最冷的三个月(农历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河水结冰,大地冻裂,大雪封山。老人说,今年“立冬怕坐空,水路行不通”,怎么理解呢?什么是水路不通?今年立冬不一般一、今年立冬“头碰头”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属干支历的基本内容。二十四节气月初为节,月中为气,而十二月建代表着干支历中的十二个月,并且以二十四节气中的节作为起始的。完整的对应关系为正月建寅-立春,二月建卯-惊蛰,三月建辰-清明,四月建巳-立夏,五月建午-芒种,六月建未-小暑,七月建申-立秋,八月建酉-白露,九月建戌-寒露,十月建亥-立冬,十一月建子-大雪,十二月建丑-小寒。做成图表就是下面这个样子:从以上内容能够看到,立冬是亥月的起始,也就是亥月的月头。第二个“头”是什么呢?下面来看一下!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都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而干支历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对来记日子,做成表格就是下面这个样子:从表中能够看到,第一行是十天干,共有十位,第二行是十二地支,共有十二位。从第三行开始就是用天干和地支一一配对,组成的六十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这六十组中的第一组是“甲子日”,是干支历法中的第一天。古人认为:甲子为干支之始,为第一个干支组合。相同于事之起始,事之确立之时也 。而今年立冬节气交节时间是农历壬寅年十月十四,是甲子日,是干支历法中的头一天。这样,我们就把两个“头”都找出来了,分别是:立冬是亥月的起始,甲子是干支历的第一天。古人认为,出现 “立冬头碰头”的年份,来年通常会是个丰收年。不过,农谚毕竟有地域性,又离我们太过久远了,并且,自然灾害也不存在绝对的周期规律。因此,简单作为了解即可,还是要随时留意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措施,更为稳妥!二、大晚冬刚才已经说了,立冬是干支历亥月的起始,是冬季的开始。在冬季的三个月中,一共有六个节气,其中,立冬和冬至是天文,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是地象。所谓的天文是指天象的变化规律,地象顾名思义就是指大地上的特征和景象。 一个月有两个节气,月初为节,月中为气,两个节气的平均长度30.5天,要比一个阴历月29.5天长1-2天,长此下去,必然会出现一个只有节气没有中气的月份,按规定要闰一个月,保证农历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接近。也就是说,节气在当月的日子最迟不会超过农历十五,一旦超过了农历十五,就会出现闰月。而今年立冬节气的交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十四,最迟不会超过十月十五。因此,今年立冬是“晚立冬”。“晚立冬”也会导致“晚立春”,按古人的经验,立春节气越晚,春季温度就会越低,越容易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实际上自然灾害不存在绝对的周期规律,还是要以科学的天气预报为准。三、水旺古人不仅把干支和五行联系在一起,还把四季和五行联系在一起。其中,天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木代表着春天,火代表着夏天,土代表着夏秋之间,金代表着秋天,水代表着冬天。今年立冬节气交节的具体时间是11月7日18点45分18秒,农历十月十四,是干支历壬寅年,辛亥月,甲子日,癸酉时。这里天干“癸属水”,立冬有亥月的起始,冬季的开始,冬季对应的五行是水。因此,不缺水,水旺。四、立冬坐空立春后大地回春,“水”就绝了,生“木”,立夏后天气渐热,“木”就绝了,生“火”,立秋后天气渐凉,“火”就绝了,生“金”,立冬后天气渐冷,“金”就绝了,生“水”。今年立冬的交节时间是壬寅年,辛亥月,甲子日,癸酉时。民间谚语称:“甲己申酉最为愁,乙庚午未不须求,丙辛辰巳何劳问,丁壬寅卯一场空,戊癸子丑君须记,人生值此也多忧”。而今年立冬在甲子日的癸酉时,也就是立冬坐空,为水路不通。这里的水路不通指的是冬季雨雪可能较常年偏少,说明冬天相对暖和。冬天暖和对庄稼生长是不利的,不能够使土壤封冻,导致病虫害越冬滋生,来年病虫害就多。另外,冬天偏暖,雨雪少,也不利于缓解春季旱情,并且,发生“倒春寒”的几率也增大。写到最后:以上内容只是一种古代民间说法,是一种经验总结,千万别当做预测年景的预言来看,谁也没有预言的能力。今年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还是要以天气预报为准。毕竟,现在对天气判断准确的就是天气预报了!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感谢阅读。
立冬会不会下大雪时,每年该节气到来之际,大家必讨论的话题。不过因为我国的地域较广,所以立冬节气时,各地的气候也不一样,像岭南,海南等地还处于温暖的天气中,仍然保持着设施25度以上的温度,而在北方,尤其是东三省来说,在立冬前温度比较低了,尤其是漠河附近,在深秋时分就开始下雪了,因此立冬是否下雪,要以所处环境为准,视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