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来历简短30字 10月1日国庆节的来历

十月一日是我国的国庆日,1949年10月1日,中央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北京广场隆重举行。1949年10月9日,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许广平委员代替马叙伦发言,希望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传统节日,是由古代人们“祭月”习俗发展而来,最初是定在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由于历法的融合,使用夏历(农历),将“祭月节”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有的地方定在八月十六。其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初,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一直流传千古,经久不息

中秋节历史传统节日、国庆节是成立日

“国庆”一词最早见于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古时的国庆节,大多以帝王的登基、婚娶和诞辰之日为准,通常这一天皇帝会大赦天下,赏赐百官,举办盛大宴会,歌舞戏曲表演等活动,把国庆的喜乐气氛推向。  据史料记载,最早把自己的生日纳入国庆的帝王是唐太宗。然而等到唐玄宗上任后,他不仅在生日这天欣然接受文武百官的祝寿,还大摆宴席,张灯结彩,并宣布全国放假三天,并将国庆日定为“千秋节”,意在千秋万代江山永固。后来不久,唐玄宗又忽发奇想,将“千秋节”更名为“天长节”,意在与天地共长久。唐玄宗之后,历代帝王觉得以自己的生日作为国庆节这个主意不错,于是纷纷效而尤之,于是便出现了五花八门、叫法各异的国庆节。如肃宗的地平节、敬宗的庆成节、武宗的庆阳节、宣宗的寿昌节、懿宗的延庆节等。  到了明清,由“千秋节”演变成的“万寿节”更是得到了朝廷上下的高度重视,并把其与“元旦”“冬至”并称为三大节。值得一提的是,1713年阴历3月18日这天,正是康熙皇帝六十大寿,举国上下都为他的生日举行了盛大庆典。生日这天,官员们在皇宫里专门搭建了彩棚和金殿来摆放寿礼。金殿里挂满了写着贺词的寿幛,戏台上上演着为皇帝祝寿的吉祥戏剧,赛马,比武,热闹而喜庆。待到圣上驾銮而来,臣民则纷纷磕头祝寿,等待着们分发糕点,街头上戏剧表演、、踩高跷更是一片欢腾。  到了时期,起初南方以“”即辛亥年的武昌起义日为国庆节,家家放鞭炮,工会讲演,宣传革命,舞狮子,敲锣鼓,十分热闹。而北方仅是机关和学校放假一天,十分冷清。直到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南热北冷的国庆节才有所改变。  1949年12月3日,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国庆日。从此,有了完全意义上的国庆节。(刘昌宇)

我们对于国庆节的理解很多都只存在于放假,但是很多朋友并不知道国庆节的由来是什么?现在就来详细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