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送寒衣有什么讲究 寒衣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这个时候,禁忌要知道。忌磕头次数不对。古人讲究“神三鬼四”、“人三鬼四”,说的就是在给生者或者是神仙磕头的时候,就要磕三个,而在给亡者磕头的时候,就要磕四个。但是民间的风俗中,往往在上坟祭祀的时候,也需要磕三个头。这是因为,古人将自己的祖先、先人,看作是“祖灵”、“祖神”,而不是鬼。所以,一般而言,大家都会磕三个头。小孩子尽量别去。

都送。按民间风俗习惯,农历十月初一,是给逝去的亲人送寒衣的日子,各地的风俗习惯也不一样,有的是在农历十月初一之前,有的是在农历十月初一那天,都是在逝去的人墓前,把纸质的衣服烧掉,表示天气转凉了,让逝去的人有衣服保暖。其实和烧纸钱是一个道理,表示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一种牵挂。

寒衣节已到,老话说“十月一,送寒衣,三果不上供,人旺家也旺”,“三果”究竟是指的哪些水果?每年农历十月一是我国传统的送寒衣的日子,与上元节、中元节、清明节共为四大祭祀日。古代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习俗。也就是进入10月以后天气变凉,冬天即将到来,官员免费到战场上给战士们送寒衣,鼓励他们保家卫国。战士们都是老百姓的丈夫或者儿子,后来家人们为了死去的亲人,就用纸做成的含义到坟前烧掉。于是就选择了农历十月初一,要是进入10月,天气变得寒冷,所以就有了“十月一,送寒衣”的祭祀习俗。既然是十月一上坟,上坟是有讲究的,尤其是供品更有讲究。需要带一些水果、纸钱、纸寒衣等用品,而且要注重寒衣节上坟一定要选择在下午。寓意下午阴气重,一定要在离开之前把寒衣烧得干干净净,才能够把亲人送去的寒衣拿走。老人说“十月一,送寒衣,三果不上供,人旺家也旺”,究竟是指的哪三果呢?1、梨、桃和李子,这三种水果在上坟一定不要带,因为它们的寓意不好。梨的谐音“离”,有离别的意思。李子中“李”也是谐音“离”。而且还有句谚语“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尽管只是说李子的这种水果吃多了会伤人,但是上坟也是很避讳的。桃的谐音是“逃”,有逃跑的意思。另一种原因桃具有阳性的水果,比如桃花运、桃木剑等,这些都是“克阴”的说法。2、不要带反季节的水果。反季节的水果大部分都会出现腐烂变质的现象,所以要带应季节的水果,在保持着水果的新鲜。另一方面,十月一正是深秋的季节,各种水果都已经上市成熟。上坟也是为了让已故的亲人分享丰收的果实,让老祖宗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3、不要带太昂贵的水果。十月一上坟是送寒衣,而且还要送一些纸钱,这样花的钱就非常的多了。如果再买昂贵的水果,对过去的人来说,感觉的是浪费,所以不要买太贵的水果。如果说有钱的话,多买一些纸钱和纸寒衣,这样能够使得老祖宗有钱花,有衣穿,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所以这一点必须要注意,千万不要买太昂贵的水果。对于上坟所带的水果还是有讲究的,要带多少水果去呢?上坟带水果要注意的第1点,那就是要尽量带单数,而且不要带得太多。“神三鬼四人五六”,这就说了要去敬祖先,最好也就带三个水果就可以,有的地方是带4个水果。上坟注意的第2点,带水果的品种一定要是单数,比如带三种水果,或者5种水果,不能够带的双数水果。这就是上坟主要注意的问题。当然,带的供品来说,比如一些炒菜等等,尽量多带一些素菜,千万不要带太多的荤菜,因为佛系荤菜太多会乱心智。菜的样数也以单数为主,比如3个菜或者5个菜。写在最后:十月一送寒衣,也只是一个上坟的习俗,是对过去亲人的一种哀悼和思念,只是心意而已,也要遵守民间风俗,才有人旺家也旺。

农历十月初一,老百姓称之谓“十月朝”、“祭祖节”,也叫冥阴节,寒衣节。是祭奠已故亲人的日子,意思就是农历十月份了,天冷了,要给已故亲人送御寒的衣服。十月初一祭祖节与春季的清明节和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十月初一祭祖节,是人们担心已故亲人在阴朝地府挨冷受冻,人们要上坟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寒衣节,寄托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死者的悲悯。农历十月初一祭祖节、送寒衣节风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孟姜女哭长城之说演变而来。秦始皇统一后大修长城,新婚不久的孟姜女老公范杞梁被抓壮丁去修长城,北国天寒地冻,孟姜女带着棉衣去找老公,她哪里知道老公在何处?只知道修长城在北方。她日夜兼程,干粮吃完了,泪水流干了,沿街乞讨赶在农历十月初一到了长城,可是眼前除了修好的长城就是荒草中累累的白骨,哪有半个人影?此情此景,可怜的孟姜女心灰意冷,自己的丈夫十有已经死了,她瘫坐在地,对着长城大哭起来,她的哭声感天动地,竟把长城哭倒了一大段,哭倒的长城中,赫然有成堆的白骨,孟姜女认定,自己丈夫的尸首就在这些白骨中,孟姜女就把给丈夫带的棉衣焚烧了祭奠丈夫。还有一种说法是“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东汉时期,与我国四大发明其一的造纸发明人——蔡伦有关。历史浩瀚无垠,能传承下来的肯定有它不可淹没的生命力。

俗话说:“十月一,送寒衣”,马上就要到了一年一度的“寒衣节”了。“寒衣节”现在的知名度并不是太高,主要流行在北方地区。不过,古时候的“寒衣节”可是相当的隆重的,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我国的三大“鬼节”。关于寒衣节为啥是在十月初一,民间有两个著名的传说:一、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俗话说:“十月里来十月一,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哭倒长城十万里”。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吧!这十月一寒衣节的由来,就和这个故事有关。话说,孟姜女历经千难万,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可是一连很多天都找不到自己的丈夫。后来,经过多方打听,得知自己的丈夫早就累死了,尸骨也被埋在了长城底下。孟姜女悲痛万分,跪在长城边上,连续哭了七天七夜,结果感动了上天,长城突然倒塌,露出了丈夫的遗骸。于是,孟姜女就把带来送给丈夫的寒衣,在尸骨旁焚烧,只见寒衣灰烬缓缓飘起,稳稳落在了骨骸上。那天正好是农历的十月初一,随着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故事的流传,也由此产生了十月一寒衣节。二、慧娘还阳相传,蔡伦的哥哥和嫂子见蔡伦发明的纸,卖得很好,就也学着造了一批纸,结果技术不到家,造出来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这下可急坏了两口子,后来嫂子慧娘想出来个办法,让这批纸销售一空不说,还让烧纸祭祀成为了一种习俗。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自行查阅一下《慧娘还阳》的故事。当然了,传说也只是传而已。据史料记载,十月一寒衣节,最初源自周朝的“腊祭日”,后来随着唐朝“授衣节”的兴起,及至宋代被正式确立在农历十月的朔日,也就是十月初一。《诗经》中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礼记.月令》“是月也,天子始裘”。农历十月,北方天气渐渐寒冷,人们要穿上厚厚的衣服来御寒,为免祖先挨冻受寒,人们在祭祀先人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寒衣),所以十月一又被叫做“冥阴节”。此外,寒衣节除了烧寒衣祭祖外,还有着不少传统讲究。1)男不跪,女不哭。2)磕三不磕四。3)忌有墓而野祭。就是在家的人要去祖坟拜祭,不能在路边祭祀,不然便是对先人不敬。离乡远者,无此忌。4)烧纸钱、寒衣时,不要随意拔动。5)到坟前祭祀时,忌动土。6)祭祀完毕后,忌走亲访友。小结俗语说:“十月里来十月一,家家户户送寒衣,祭奠先人御寒气,敬老孝老世代传”。十月一寒衣节,不光是烧寒衣、祭祀先人的节日,也是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生活,注重孝道,感恩父母的一种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