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七,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因为“七”这个数字就代表了天道…《易经•复卦》的彖辞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就是说“七是阴阳反复之道,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为天地自然之理。”“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孔颖达疏》七日来复为什么七日来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年十二个月从正月开始算。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丑。从正月寅到七月申,刚好是七个数:寅、卯、辰、巳、午、未、申;从七月申到正月寅刚好也是七个数:申、酉、戌、亥、子、丑、寅;十二地支的的方位排列寅在东北,申在西南。所以孔子说:“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君子见始弗逆,顺而保壳。”那么为什么一岁之始在东北而成于西南?这又是从天文学的角度得来的,不信每个月傍晚你去看看北斗七星。正月的时候斗柄指的正是东北;七月的时候指的肯定是西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就是这个道理。有诗为正,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因此《淮南子》说:“阳气起于东北,尽于西南;阴气起于西南,尽于东北。”那位说不对啊,《汉书》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你怎么又说立春才阳气复生?确实冬至已经有阳气了,但万物还没有生长,直到立春时万物才开始萌芽。所以立春是一岁之始。因此康节先生才说冬至是“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复垢交融,否极泰来所谓一阳初动,这得结合易学当中的十二辟卦来看。十二辟卦又被称之为十二消息卦。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所以称之为十二消息卦,十二卦分别对应一年十二个月,对应下如。复卦 一阳息阴 建子 十一月;临卦 二阳息阴 建丑 十二月;泰卦 三阳息阴 建寅 正月;大壮卦 四阳息阴 建卯 二月;夬卦 五阳息阴 建辰 三月;乾卦 六阳息阴 建巳 四月;姤卦 一阴消阳 建午 五月;遁卦 二阴消阳 建未 六月;否卦 三阴消阳 建申 七月;观卦 四阴消阳 建酉 八月;剥卦 五阴消阳 建戌 九月;坤卦 六阴消阳 建亥 十月;冬至的时候一阳初动,是复卦;夏至的时候一阴初动,是姤卦。冬至到夏至:子(复)、丑(临)、寅(泰)、卯(大壮)、辰(夬)、巳(乾)、午(姤);夏至到冬至:午(姤)、未(遁)、申(否)、酉(观)、戌(剥)、亥(坤)、子(复)。又是七这个数…在十二消息卦中正月对应泰卦,七月对应否卦。这就是所谓的“复垢交融”或“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所以说,“七”这个数字在传统文化中就代表了天道…七日节律正因为阴阳往复之数为七,比如七天、七月、七年等等。所以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而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般的感冒、头疼、发烧等病,如果不去看他,不交叉感染,一般七天就会自愈。而且七天之后,要痊愈的那个时候差不多也在七个小时以内。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这个时间段一般就会愈合。有没有道理呢?是有的…只是我们现在一般感冒什么的,等不了七天就会吃药,因此抵抗力反而下降了…人一般不吃不喝七天就会饿死,这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得出的经验。《难经》第四十三难曰: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何也?然:人胃中当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至圊,一行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津液俱尽,即死矣。就是说,人的胃里面只能留存七天的营养,这些营养包括食物二斗,水一斗五升。健康人每日两次,每一次排便量是二升半,一天中就要排出五升,七天合计五七三斗五升,使胃中所有存留的饮食物便逐渐排泄净尽。所以健康的人,七天不进饮食而趋于死亡。原因是,七天之后胃中营养物质以及所化生的津液都已尽竭,所以就会死亡。头七七这个数就是阴阳之极,就是天道,就是规律。因此后来的道家才会认为:“人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经七七四十九而七魄具;死则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经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泯。”正是有七日来复的观念,因此才有头七的说法。来复又能理解为回来,久而久之就有了七天回魂的传说。有人说头七的习俗是传入后,这其实是不对的,早在先秦时期的丧葬仪式中,很多仪式就已经跟七挂上勾了。比如夫子说:“孝子之祭也,散斋七日,慎思其事,三日致斋而一用之,犹恐其不敬也,而二日伐鼓何居焉?”就是说,人死后的前七日不能乐,不能御…要好好地怀念一下过世的人;还有天子七日而殡的规矩,就是说天子死了以后要放七日才能入棺等。最后:总的来说,头七的“七”肯定不是外来货,而是从传统文化中的“七”慢慢变化来的。@夏天的雷风 一个做文史科普的人……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关于人死发丧大同小异,我什么也不是,是位地道的农民,说一说我们哪儿人死发丧的风俗习惯。老年yan气时,孩子要拿着死者的棉袄,上在房脊上,喊着爹或娘叫魂。组织亲近人给死者丶理发、沐浴,放在自家厅堂上,叫草铺,点灯,烧香,请先生,入殓…在自家门口打灵棚,行三道九叩为死者免灾,亡灵。先生在三天之内晚上出殃,亡魂不肯离开,小鬼要催魂,九头马面遣鬼魂到阎王那儿报到。而贵洲那儿要请道士做道场,要化费很多钱,少则三五万丶多则十几万。
头七,是一种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着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再世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