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当中人们习惯性的将月份的特殊时间进行定义,比如每个月的初一十五这种比较有意义的时间,会有一些活动仪式等,在初三也是比较有意义的时间,这时的月亮活动轨迹是具有规律性的,人们也习惯性的将初三称为朏。
每月初三叫朏
从初三的称呼中来看是具有含义的,朏的意思就是带有光亮,寓意着月亮。这时的新月开始生明发光,亦用于农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天将明:“渐~微明光八表。”每月初三叫做朏(fěi) 。《说文》:“朏 ,月未盛之明也,后日出。”“朏 ”是月亮出来了,但是还不十分明亮的意思。朏魄(新月的月光);朏然(微明)。泛指星月出现或升起。
初三上弦月
每天的月亮是独具特点的,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运动,人们观察到月亮的形状也是不尽相同的。新月娥眉月是在初三、初四的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月面朝西,呈反C状。而残月娥眉月是在月末的黎明,出现在东方天空,月面朝东,呈正C状。上半月,月亮从新月到满月朝向地球的月面被太阳照亮部分逐渐增大,月相由亏转为盈。当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居中时,月球的黑暗半球对着我们,因此看不见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新月以后,人们看到朝向地球的月面只有一小部分被照亮,形如蛾眉,叫“蛾眉月”,以后逐渐增大。当日、地、月三者连线成直角且月球在太阳以东时,朝向地球的月面有一半被照亮,形如半圆,叫“上弦月”。
三月三又名播种节
每个月都有初三,到了三月初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节,一些地区会进行一些活动。根据侗家传说,古时他们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了。侗族多于三月三这天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故亦称“花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