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地方,春天是一个放风筝的好时期。其中,清明节更是被称为“风筝节”,是非常有意义的,放风筝这个习俗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一直流传到了现在,以前是为了驱赶疾病,所以才会放风筝。然而现在放风筝成为了大众的娱乐活动,舒缓自己紧张的心情,缓解生活的压力。

清明节放风筝的意义

  放风筝的寓意

  在古人眼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清明节放风筝的意义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唐代诗人高骈写有《风筝》一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入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风筝真正的命名,《询刍录》记载: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对,后于鸢首以竹为笛,风入笛管发出悦耳之声,好似“筝”鸣,俗称风筝。

  相关推荐:

  清明节必须回家上坟吗 抽空祭祖尽孝道

  清明节上坟有什么讲究 有哪些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