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就该来中国了,在这片神秘不再成为神秘的国土上,他可能会找到新灵感,培养出热爱他的新读者。

几年前我一冲动买下《炼金术士》,回去阅览,竟几次三番停留在某一页上。读不下去,便把它送给一个与书中主人公年龄相仿的少年,不料过一阵去查作业,被告之看不懂,不了了之(《小王子》也遭此厄运);这孩子倒是已将《哈克·芬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利·波特》(系列)等书看得滚瓜烂熟。如今《炼金术士》又有了新译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为了写书评,拿来重读,居然一个半小时就解决掉了。比较前后的效果如此悬殊,倒是很耐人寻味的。看来小说确有多种,叙事(同时塑造人物)的为一种,说理的又是一种,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写的小说显然属于后者,书中充满了哲思玄想,至理名言,难怪对小孩来说太抽象了;当然真要看,还是看得下去的,因为每本书都有一条清晰而引人入胜的情节骨架,而小说的血肉则是由宗教信仰、神秘学、心理学等构成,故事的结局往往也是出人意料的,大概这是畅销的原因。据说这位作家是1996年的世界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作品被译成36种文字,售出1600余万册,除了没有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各类奖项拿了不少,被誉为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后影响最大的拉丁美洲作家。可是在我国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或者坦率地说,很少有人喜欢他。不知道什么原因。

我猜了两点,第一,我国读者对什么是小说,尤其对什么是小说的文学性,一向有着固执而偏狭的认识,那些实施终极关怀且形而上的东西,一向不被认为是小说的,尤其是为了阐释某个哲理而虚构出来的故事,只能算作寓言什么的;第二(很重要),我国读者对作家在作品中所阐述的信仰没有认同感,因此产生隔膜可以预料。虽然《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书也写到炼金术,但比起我们老祖宗的炼丹求仙的方术来,简直是皮毛;至于它里面的寓义———所谓的宝藏,就是倾听自己的内心;或者顺应天命,以爱为本———这类思想也早已不新鲜。而《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一书干脆是讲,一个神学院学生在一个星期中的决择,是做一个传道者还是与女主人公结合?里面摘引了许多圣经语录,大量的说理性陈述。看得出,小说的情节和人物都是为了表达作家真正的意图———不要放弃任何信仰———而精心设计出来的,作家一片救世济人的苦心让人感动;故事也比较精彩,但受过武侠小说熏陶的我国读者会不会买帐呢?

尽管如此,保罗·科埃略仍然算是个好作家,可能因为他做过编剧、导演的缘故,小说有点像剧本,不仅流畅,而且情节好,戏剧性强,语言也优美高尚,口语化;大概又因为他做过记者的缘故,题材也抓得准,触及到社会问题。比如《韦罗妮卡决定去死》,就是讲一个大姑娘因为生活无意义自杀未遂,得了自杀性忧郁症,结果被精神病医生如何巧妙救活的故事,当然一个如意郎君是必不可少的,就连《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少年,也给他安排了一个钟情的小女孩。这种流行小说拿手的鸳鸯配戏法和好莱坞式的大圆满结局永远是受人欢迎的,而作家本人的事迹也很有传奇性:花了十一年的功夫研究炼金术,寻找点铁成金和长命百岁的秘方,并亲自到埃及金字塔和撒哈拉大沙漠,去考查早在中世纪就神秘起来的元精的起源。有时候读者对作家本人的生活比对他的小说更感兴趣。他早就该来中国了,在这片神秘不再成为神秘的国土上,他可能会找到新灵感,培养出热爱他的新读者。

新闻录入员:程琴(共计 6577 篇)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保罗·科埃略:来中国寻找新读者的内容,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想了解到更多的姓名,请多多关注紫微府。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您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