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是什么时候?
春节:正月初一,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元宵节(上元节):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土地诞(龙抬头):二月初二,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佳节好礼是成语吗?
佳节好礼不是成语。
含有“佳节”的成语有:每逢佳节倍思亲。
【成语】: 每逢佳节倍思亲
【拼音】: 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
【解释】: 佳节:原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指到了节日特别想念在外地亲人的心情。
【出处】: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拼音代码】: mfjq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节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佳节指它是农历的九月九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
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
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佳节代表什么动物?
龙。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等。
元宵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按照民间的传统,在这一天有吃汤圆、赏灯、舞龙、猜灯谜的习俗。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一夜鱼龙舞。描写的就是做成鱼形和龙形的彩灯。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名称也多种多样,如:龙舟节、龙日节等等。
另外还有个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
这几个佳节都与龙相关,所以代表生肖龙。
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指的是?
春节俗称农历年,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起源于我国殷商时期,是一种祭拜神仙和祭拜祖先的活动,是中国民间节日中最隆重和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庆祝要陆续一个月的时间。在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拜年等典礼;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正月十五闹花灯就是这样来的,到时候人们去街上赏灯,非常热闹,正月十五后,春节的庆祝活动才算基本上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