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的丧葬习俗
藏族,天葬或水葬
丧葬习俗有什么?
人类丧葬的一系列活动,实际上是由死者快要断气时的那一刹那就开始了。在死者的亲属发现病人将死时,通常要做的有这样几件事情:一是以各种方式试探亲人是否已死,以防不测;二是以各种方法挽救死者的生命,希望用活人的诚心使病人起死回生,或者设法使活着的人可以继承他的香火;三是在病人临死或新死时就举办各种活动,以便死者在死后能达到活人所希望的目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亲情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由人们的信仰和观念所决定的。
招魂
当人将要断气之时,人们要用新丝绵放在病人的口鼻前,以此来探察他是否还有呼吸。因为新丝绵很轻,容易摇动,很轻的呼吸也能够感应出来。同时,死者亲属或者侍从们挥舞着死者的衣服登上房屋顶,大声呼叫死者的姓名,连喊三回,而后再把死者的衣服扔到屋下,由人接着,盖在死者的身上。这样做的目的是祈求鬼神,希望让死者的灵魂从阴森的冥界回到尸体上来。这是生者在尽最大的努力挽救死者,叫“招魂”。
接气
当人将要落气时,由他的长子用一个红绸做的小布袋,里面装上金银和五谷,放在死者的嘴边接气,以表示家庭后继有人,气运不绝。如果家中没有长子就由次子接,无儿子的家庭由女儿接。无子女的就由其伴侣接,或者由亲属接,总之是要有人来把气接住。有的则以为能够在他落气前找个地方托住他的身体,今后也就有了依靠。
烧落气纸
在病人快要断气时,亲属就开始撤下床单,将他移动位置,头要向着西方。当病人断气后,亲属便开始烧纸。通常都是放在锅或盆子里烧,一直把它烧满为止。人们对这种习俗的解释是:人死了之后都是要到阴曹地府中去的,而在这条路上有各种鬼魂把关,必须烧纸钱给鬼魂用,他们才放死者过去,这就是烧落气纸的由来。
报丧
凡有儿女的人家,如有亲人亡故,家属要按男左女右的习俗,在自家朝街的门旁边贴上一长方形的白纸,上面书写死者的官爵、姓名、年月和孝子的姓名,这叫做“丧报”,也称“报丧帖”。这样做的目的是丧家认为自己重孝在身,除特别亲近的亲戚外,不便去别人家去报丧,因此在自家的门楣上贴上这样的丧报。在讣文的末尾还要写上“恕报不周”或者“恕不遍讣"等表示歉意的字句,以达到报丧的目的。在苏北农村,在家门上报丧的标志是挂上一个纸做的球,叫做“孝球”,以代替讣文。
中国报丧的禁忌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地区是重视报丧时间和孝子的身份。在四川西部的农村,当地人死后,习惯上死者的亲属要奔赴亲友家中去报丧。因为身穿重孝,当地习俗忌讳让这种人进到自己的家门,因此报丧者只能等候在亲友的家门外,一直到亲友出门,孝子这时才能以敏捷的动作闪出来跪到亲友面前,磕一个头,泣告丧情。而在浙江杭州报丧的禁忌则不在是否进门,而在于进门报丧时的打扮。这里人们报丧信的规矩是把亲族和至友的名字写在手摺上,而后派人到各家去走报,称为“报死信"。报信者到别人家里去时,手里必须拿着一把雨伞,亲戚朋友接到死信后,要烧两个鸡蛋给报信人吃,然后还要摔碎一个碗,当地的俗话叫做:晦死鬼滚蛋。
哭丧
当人刚死时,丧家的主人就开始哭,死者的兄弟也哭,家里的女人也跟着一起哭。并且哭的时候要顿足捶胸,有的还要跳着脚哭,哭得越厉害表明越悲伤。我们看到大多地方的哭丧,在死者刚断气的那一刻儿,便哭声大作,而报丧时的哭,往往不如断气时哭得那么厉害。接到死信的人的哭声则是连续不断的,如果要从较远的地方赶来奔丧的话,几乎是从出发地一路哭到家门口,至少也是在回家的半路上就开始哭,回到家之后则进一步放声大哭,直到悲哀完全地表露出来为止。哭丧的习俗大体是这样的:当女儿回到娘家吊丧时,人还未进门,便哭声大起,娘家的人听到后,马上出来接待,到停丧的地方也开始一起大哭起来。有的地方,当出嫁的女儿或姐妹奔丧时,在上路时就开始哭,直到丧家门口时为止,几乎是一路上哭着来。有的地方到大殓时丧家还要大哭一次,这一次是在众亲友围着棺材走了一圈后,亲友们跪在门外放声大哭。
穿老衣(寿衣)
寿衣是指人死后换上的衣服,这种衣服是一直穿到最后人殓的,因此叫做寿衣。当人即将断气或者刚断气时,死者的家属就得马上给他换上干净的内衣,这叫做“小殓”。然后在准备人棺时,还要再穿一次衣服,这一次要换上的是干净整洁的外衣,就像要出门做客一样,穿上庄重的礼服,不过这一次是要到另一个世界做一次长久之客,所以他的亲人们对这最后一次的衣服的选择就格外重视,而且传统上对这种行为也极为注重。
寿衣袖子要长,要能遮住手指,忌讳袖短露手。否则,后辈儿孙就衣不蔽体,伸手讨饭。在寿衣件数上,要穿单不穿双,是避免凶事成双的意思;在寿衣布料上,要用平纹布,忌用斜纹布,怕有一个“邪"字,后辈人搞邪门歪道;尤其忌穿皮革,因为皮子是畜皮,穿了怕来世变成牲畜;可以用绸子但不能用缎子,因为缎子和“断子"同音,不吉利。寿衣不能用纽扣,只能用布带,因为纽子和“扭子”谐音,怕后代出“逆子”。寿衣要两头见棉,即有棉衣、棉裤,冬夏如此,劝“以棉(眠)为安"之意。寿衣里子多选用红色,意味着后辈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子女先父母而亡者,要在寿衣上缀上白布条,表示在阴间也要为父母制服。除了公务人员外,现在民间老人寿衣的样式,多数仍沿袭清朝、民国时期长袍短褂的样式,可见封建陋习的顽固性。
接着是为死者进行沐浴礼。沐浴时,脱去死者的衣服,用盆盛水,用勺子舀水往尸体头上身上浇洒,再用细葛制成的絺巾洗擦。死者咽气以前必须把寿衣穿上,一则死后不好穿;二则说是人死了再穿,就表示光着身子走了,到了阴间还是无衣。寿衣大都是提早准备好的。通常在闰年闰月缝制。
噙口钱
人刚咽气,赶紧要把预备好的“噙口钱”放入口中。“噙口钱”也叫“口实",是一枚铜钱或其他金属硬币,穿上红线,放进死者口内后,把红线另一端拴在寿衣布带上,防止滑入腹内,待装殓时揪掉红线。
关于往死者嘴中放“噙口钱"的事,民间有三种说法:一是把钱称为“宝”,把钱放进死者嘴里叫“口中含宝”,含吉祥之意;二是说人辛苦一生,不管遗留多少,“噙口钱”是最后带走的“落头”;三是说人死了就变成了“鬼”,“鬼"还要投胎再托生,再变成人,‘有了“噙口钱”,来生不受穷。
停床
当亲属为死者清洗完毕后,尸体通常要在家中停放一段时间,如果是小孩,就要当天下葬,青壮年停尸一天到三天,老年人停尸的时间要久一些。另外还有不同时期、不同人等,以及各个民族的差异。
人死后,要把他的身体放好,身下铺上谷草,谷草的根数跟死者的寿数相等,尸体仰面朝天躺着,用一张轻薄的黄表纸或白纸把脸盖住,俗叫“苫脸纸”。尸体人殓前,脚脖上套根绳圈,俗叫“绊脚绳”。传说,“停尸”期间,如果遇上打雷闪电或猫从身上跳过,死人会突然跳起来,碰上什么东西或人,就抓住死死不松手,叫做“死不丢手",十分吓人。因此,要用麻绳绊上,到盛殓盖棺时再解下。
入殓
沐浴以后便要举行人殓的仪式。殓有小殓和大殓之分。小殓指给尸体裹上衣裳,地位越尊贵,所裹的衣裳越多;大殓则是指把裹上衣裳的尸体装进棺材。小殓大殓统称为‘‘入殓”。
尸体入棺,要摆正尸位,下铺红褥子,上盖红被单,取后辈红红火火之意。尸体与棺壁之间,紧插用纸包裹的松柏锯末、叶末或草木灰,作为固定,防止摇动。安排好了,方可盖棺,俗称“合龙口",一旦合了就再不能开启。俗语说:“宁隔千里远,不隔一层板。”“人殓”时,如果娘、舅家人未到,奔丧亲人未到,“龙口”就不能合,棺盖留个空隙,等他们看了遗体之后,才能“合龙口”。
入殓后到出殡前灵堂要点长明灯,棺材头部还要点一盏油灯,俗称“点脑头火”。
丧服大凡办理丧事,死者的亲友都要另外穿上专门的服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那就是丧服。中国的丧服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打上了白色的印记,一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出殡时的服装大体上都是以白色为主。只有少数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穿着黑色的丧服。还有少数不太注重礼仪的人或者也穿一些不是白色的衣服,但一般绝不穿戴鲜艳的或者花哨的衣服,而用暗淡的颜色代替。
丧服
分三种,一为“重孝”,是子女为父、妻为夫、承重孙(子亡,长孙按子成服)为祖父所服。它规定男子要穿素服,束麻绳,头戴孝箍;女子则要头戴白长巾,服穿麻边白鞋,在停灵期、“三七”和“五七"的服丧期都要穿戴。第二为“轻孝”,是侄女为叔伯父母、堂叔伯父母、姑父母顶白布短手巾,孙为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祖父母戴孝帽,外甥为舅父母、侄为伯叔父母戴孝帽或者顶白布手巾,只在停灵期服孝,过后便可以摘掉。第三种是“全破孝”,这种孝只限于内外亲吊客,形式是每人戴一条白毛巾,在安葬后就摘除。
“孝帽”是戴在头上的饰物,又称“孝巾”、“孝冠”,有的用布缝制而成,有的只要用布临时挽成。
孝巾是视关系的远近来决定长短的,孝子的孝巾长可拖到地,短则也长两尺。
孝鞋是孝服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过去人们的丧服中,孝鞋也是有各种讲究的。在古代人们要穿专门制定的孝鞋。到后来,人们在服孝时,自然也不会忽视孝鞋。很多地区大多以白布蒙在鞋面上,作为孝鞋,但富裕殷实的人家就比较讲究,他们要专门用白布制做孝鞋。用白布蒙鞋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是家中死了一位老人,只要用白布蒙鞋的前半部,当父母双亡时才把鞋子全部蒙住。
设灵堂
“灵堂”是停尸、放柩,供人们祭奠及孝子守丧的地方。在灵堂上要悬挂死者的遗像,过去是挂画像,现代就直接挂死者的照片。遗像的两旁也书写着挽联。两侧的墙壁上都是挂的亲友们送的挽联、挽帐、衣料、被面等,俗称‘‘祭轴”。富足的家庭,灵堂上还要搭布帘,挂彩球点灯笼。
桌上摆放茶饭、点心、果品等供品,桌前沿陈列香筒、香炉等祭器,同时点燃白烛。桌子两侧铺上谷草或麦草,供孝子守丧跪卧(男左女右)。
桌前至房门左右摆列“纸活”。这种“纸活”是由“纸活匠”用苇子、色纸扎糊制成,丧主掏钱购买。“纸活”的形式有:灵庭、过亭、冥儿、冥女、冥马、仙鹤、祥鹿、鲜花、瑞草等。
守灵
停尸期间,亲属要守护在一旁,这称做“守灵”。守灵的含义有几种:一是作为生者一种寄托哀伤的方式,在人世间最后陪伴一下亲人;二是以为,人死之后会有一些鬼魂围绕着死者,如果不采取一些办法阻止,它们就会祸害死者和生者。因此,在亡灵还没离开他生前的屋子时,必须有人陪伴着他。守灵期间还要举行一些仪式,主要是供饭和点灯。
供饭这一习俗在全国各地都比较盛行,俗称“倒头饭”,进行这一仪式的意思是让死者在阴间不要成为饿鬼。长辈死后,在桌上摆一些果品酒食,由儿子媳妇屈膝坐在地上相陪,劝亡灵进食。这一习俗也叫“伴亡人食”,包含着子女最后一次尽孝心的意思。
点灯。当死者的亲属做完小殓后,便将尸体放在床席上,然后在床下为死者点上一盏灯,认为这盏灯可以照亮亡灵赴地府的路,特别是在亡灵过奈何桥时,不会跌人血河中,他们把这盏灯叫做“过桥灯”。
出子
人死后第三天早八九点钟,是约定俗成的“出子”时辰。“出子”就是“出门告”、“出报讣(讣闻)”。“出报讣”的实际用意在于向社会公开告之丧事。另有一种的说法是:不“出报讣”,亡人还不自知,出了“报讣”,亡人才知道在阳世的寿命终结。“报讣”就是把死者的生卒年月,“五服”内的子、侄、孙写在纸上(不上女性),贴在一个长方形的木板上,放在大门外,供人们观看和了解。
写“报讣”在民间极其重视,若是死者无子,也无既定的继承人,“出子”时必须临时在侄辈中选一人作为承宗子写在“报讣”上,写了谁,谁就有“合法”的财产继承权。
“期服”、“大功”、“小功”等项下,应写谁,谁在前,谁在后,谁远谁近,都要慎重对待,绝不能漏掉。否则,宗族之内、孝子之间会打架闹事,搞得丧事大乱,家族不和。“报讣”由阴阳先生书写,格式不一。
请主
实际上是请“陪客",但当地人称为“请主”。就是在开吊祭奠的前一天下午,把“五服”之内先于死者而亡故的兄弟或妯娌的“神灵”请回来,陪伴新故者共享祭礼。男死请“兄弟”,女死请“妯娌”,男女不得混请。“请主”时,前有鼓乐吹打,孝子列队相随。请谁,谁的长子抱其“牌位”领头烧纸,坟头在的在坟上烧,坟头找不到的在十字路口烧。吹吹打打,满街转悠,也有向村邻宣告第二天开吊祭奠的意思。“请”完回到自家门前时,早有女孝子跪成一片,号哭迎接,后回到灵前,把所有“牌位”以新故者“灵牌"为中心,分左右、按长幼雁翅形摆放停当。接着磕头烧纸、献饭,好让他们一起“吃、喝"。
“请主”完成之后,女婿、外甥或儿子向死者献羊,俗称“领羊"。为什么给死者“领羊”?有的说是送给死者在阴问当马骑的;有的说是供死者食用的;有的说是为死者运钱的。人们各有自己的解释,没有什么一致。
开吊
通常在安葬前一日,设席待客祭奠,当日清晨,先由孝子跪拜烧纸,“执客”动手,在大门之外“出纸”。人们把这种“纸”叫“大纸”,是由“纸活匠”用各种色纸(以白纸为主),凿刻出金钱、花纹等图案,用苇子做骨架,扎成亭台楼阁样式,然后粘糊串连成筒状长条形,外加纸质旗幡飘带,吊悬在两丈左右的高杆上。其简繁由丧家自定。“出纸”有扬幡招魂、招回者灵魂享受祭奠的含义。
“出纸”毕,接着是孝子在灵前磕头烧纸,给亡灵献饭。献饭时,还要把丧事中杀了猪的猪头都献上。来客一看祭桌上的猪头,便会知道丧事杀了几口猪。
当天,亲朋邻里纷纷前来祭奠。丧家大门外设“礼桌”、“礼簿”,有人专门登汇来客和礼品,俗称“上礼"。凡有来客都鼓乐齐奏,热烈欢迎,有“知客”专职接客。客人先在“礼桌"上礼,再到灵前烧纸奠酒。
礼品中若有“名人”题写的匾幛之类,要在赞礼人的率领下,乐队前进,孝子列队随后前往村旁跪拜迎接,以表尊重。近年来,丧事奏乐除了唢呐以外,又引进了西洋鼓号,显得更加壮观、郑重、气派了。
祭礼
丧事应当过几天,各地习俗各异。一是依据阴阳先生推算挑出的埋葬吉日定;二是根据丧家的筹备情况而定;三是根据时令季节定,如盛夏就要快葬。因此,丧事过四五天、七八天的都有。
丧事大致分为普通事、官宾事、加祭事三种类型。
普通事没有主官、土官、礼宾,有少数吹手吹奏唢呐即可。不行“点主”礼,仅跪草守灵,烧纸奠酒,接待来客祭奠而已。
官宾事场面宏大,礼节复杂,耗资极大,唯富贵人家才能办得起。要请有功名的主官一人,土官一人,礼宾四人,穿旧式袍服,戴旧式礼帽。
分别有祭墓志铭、祭大木、行家祭礼、“点主”礼,还有墓前“祭后土”
等仪式。每举办一项仪式都须鼓乐齐奏,呼叫赞礼,三拜九叩,读文祭告。过去,有些丧家还请和尚、道人诵经“打醮”,超度亡灵。
加祭事就是旧时因家贫或其他原因,认为父母葬礼太简单,后来儿孙有了钱,选择吉日另行祭奠;或是另择“风水”改葬、迁坟。其形式可以按着普通事办,也可以按官宾事过,主要是祭奠亡灵、缅怀老人生前对本人的恩德。
辞灵
在埋葬的前一天晚上,从晚八点上下开始,鼓乐班子齐坐灵旁,由孝子到至亲,按门氏近远依次分别进行。该谁“进饭”,谁就端跪灵前,双手持香于胸前,鼓乐奏起曲子,有一人将盘子端上一盏茶饭献于灵前,一首曲子吹奏完了,“进饭"人叩头退位,再轮第二个人。
“进饭”时,除了本家孝子外,其他至亲“进饭”还要给鼓乐班子送小钱。给的钱多,就吹奏得好,时间长;给一次钱,就吹奏一曲。所以,各人“进饭"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吹奏哪些曲子,可由“进饭”人自点。
出殡
出殡,就是把灵柩从家里抬到墓地的过程。
出殡之前,先由吹鼓手在村里吹奏一番,乡邻听到嘹亮的唢呐声,从梦中醒来,便知道要起灵了。有的人即到丧家帮助,有的人掮上锨直奔墓地等待“全墓”。孝子及亲邻都到齐了,灵前烧纸叩头后,便把灵柩抬到大门外两条长凳上,在灵柩两侧绑上椽作为抬杠。出殡往往不用车,由四人或八人扛抬。
一切准备妥当了,孝子跪地烧纸“起灵”。灵柩抬起后,有人用脚踢倒停柩的两条长凳,由长子在柩前地上摔碎“纸盆”,顿时哭声大作。习俗谁摔“纸盆"谁就是当然的承宗子,就有继承权。灵柩起动时,长子在前一手拄着“哭丧棍",一手拉着扯纤布,抱着“灵牌”低头弯腰哭奔墓地。
出殡的队伍顺序是:鼓乐走在最前边,吹奏哀乐。还有一人打着灯笼,俗称“引路灯”。一人提着纸笼边走边撒“纸钱”,俗叫“引路纸"。
一人提着斗,斗内装有五谷杂粮、铭旌和牌位等物。一人端着献饭,一人背上祭桌,这些大多都由女婿、外甥担任。接着就是男孝子、灵柩、女孝子、 “送埋”的亲朋好友随行。灵柩出村时路过谁家,谁家大门前就烧起火堆,一则为“路祭”,二则为驱邪。
下葬
灵柩抬到墓地,要绕墓穴转一周,表示死者踏看“地方”,熟悉环境,转完了,把灵枢放置在墓穴前面。孝子全部跪倒于地。阴阳先生进到墓室,用罗盘测定灵柩放置的位置,同时画出线来。下葬的时辰到了,用绳子把灵柩吊入墓室,挪在阴阳先生画定的线上。接着,在灵柩前放置灵牌、墓志砖、“阴间地契”,点上长明灯,摆上献饭,放个吃“饭”碗,然后用土蟹或石板封闭墓室口。
接着,就开始填土“全墓”。孝子再次大哭,长子填进第一锨土,娘、舅家人也要填上几锨,进行最后告别,接着众人便都动出手来,很快一个墓冢就堆起来了。冢上散上五谷杂粮,孝子与众人一起跪拜烧纸活,埋葬宣告结束。
埋葬完毕回到家里后,全体孝子叩头烧香敬天;再到各家“谢灶”。
而后,招呼“全墓”人吃饭,过去多是饴饹面。当天中午,才摆酒席,谢总管、知客,清理用品,丧事全部完毕。
葬后祭祀之礼
死者安葬后第三天下午,原来“送葬”的孝子及女婿、外甥,端上“献饭",带上锨,到坟上去烧纸祭奠,修理墓冢,平整坟基,然后把“哭丧棍"全部插在冢尾,又把垂在脑后的孝纱盘上头去。从此,孝子才一可以随意出入人家大门。带去的“献饭”献过亡灵之后,孝子分吃不完就地埋掉,不许带回家中。原来“送埋”的孝子和至亲,必须参加“复三"。俗语说:“送埋不复三,家里穷个干。”所以,人们都特别忌讳,“复三”时“送埋”者无一有缺。
人死从咽气那天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也叫“祭七”或“过七”。第一个七天叫“头七”,第二个七天叫“二七”,直到第七个七天叫“尽七”。“三七”、“五七”、“尽七”比较郑重。“过七”丧家及亲友多在坟头烧纸祭奠和煨火。
“祭七”过完到百天,再烧化纸钱,进办祭奠。以后三年内每逢死者去世的日子,都要举行祭奠仪式,以表纪念,俗称“三年守制”。第一年叫“头周年",第二年叫“二周年”,这些年祭礼比较简单,多为本家孝子及至亲参加。到了“过三年”,这时已经“服满”,所以最为隆重,有的像过丧事一样,杀猪宰羊,布置祭堂,来客祭奠,祭礼繁杂。“三周年”
的中心是“换服”,即“守制”期到,脱去孝服。埋葬时,过了“大事”
的,多数“过三年”都比较简洁,本家孝子及至亲烧纸祭拜,坟上“换服”就行了。在“守制”的三年内,孝子都穿白鞋。清明、农历十月一日、冬至、除夕、新年时都要烧纸祭奠,孝子家不放炮,不作乐,过年门上不贴红对联。三年后,才可举行正常的节日习俗活动。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广大地区开展殡葬改革,转变旧的丧葬习俗,移风易俗改土葬为火化,摒弃了旧丧葬习俗中封建的内容或繁文缛节的模式,简化了丧葬过程。
老北京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丧葬作为人生最后一次生活仪礼,最为隆重、肃穆,但是也相当繁琐。
从落坑、衣殓,到接三、首七,再到伴宿、发引,老北京的丧葬习俗与全国各地可谓大同小异,都不同程度地受儒、道、佛三种宗教的影响。
中国封建时代,厚葬已蔚然成风。这主要是受儒家孝道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以长辈的丧事办得是否体面、隆重衡量子女是否具有孝心的观念,这也是子女继承遗产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旧京城,不仅官绅富商的丧事办得十分隆重,就连平民小户也争相效仿,大办丧事。有的家庭没有钱,宁可借贷、典卖家产也要把丧事办得体面、隆重。
旧时,病人病危,即将离开人世,称为"落炕"。如果病人已病入膏盲,大夫就会告知家人准备后事。
如果落炕者是家族中的长辈,就要从别的房间移至正房的炕上,这是对长辈的尊重。子女要每天斋戒沐浴、焚香祷告,细心伺候病人的饮食起居,伺候汤药。并竭尽全力继续求医求药。
夜间儿子们要轮流守在床前,在病人稍清醒时要问其有何遗训,都要记在纸上,成为遗嘱的内容。
主事的长子要与伯、叔等长辈及兄弟商量料理后事,如请画师为老人画像留影、请对租赁行业熟悉的近亲去购置寿材、办理"讲杠"、"讲棚"、"讲响器"、"讲烧活"等,另外还要到饭庄里预订酒席,称之为"讲席面",到寺庙里请僧道念经、放焰口等。
按当时习俗,病人临终前一定要换床。有人说换床是给病人冲喜,其实是一种心理安慰,怕以后他人不敢睡在这张床上。
一般人家是从附近的杠房租上一张灵床,也称作"吉祥板"。穷苦人家则是将门板卸下,支上两条板凳充当灵床。
换床时要由其亲人亲自动手,病人要头朝西,脚朝东放置,以使"西方接引"。也有长子抱头次子抱腰、三子抱脚之说。
亲属要在病人咽气之前给他(她)换上寿衣,并剃去其前额和两鬓的毛发,后边不剃,取"留后"之意。男人的寿衣是长袍马褂,女人的寿衣是袄裙。身下边必须铺上黄褥子,身上盖的必是白衾单,其意为"铺金盖银"。
病人一旦离世,应急设供桌于灵床前,摆"长明灯"于桌上。民间传说阴间一片漆黑,需要点燃长明灯来给亡人照路。还要摆上一碗倒头饭,上插三根木秸棍,每根棍的顶端插一面球,叫做"打狗棒",饭上还有三张小烙饼,称之为"打狗饼"。
设供焚香之后,所有孝属要跪在灵前高声举哀,此时,要烧"倒头纸",即焚化纸钱和金银箔叠元宝等。有钱人家还要将彩纸糊成的轿子、轿车焚化,并请僧、道在灵床前念经、转咒。
汉人门前要挂挑纸钱,来给认招魂。满族人家要在门前竖起三四丈高的幡,以此作为招魂引路的旗帜。
亡人的亲属要身穿孝服,以此来表示孝意和哀悼。孝服分为五等,即"五服"。根据自己与亡人血缘关系的,不同亲属要穿不同的孝服。
孝服的样式有满族、蒙古族、汉族之分,有男女之分,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讲仅是略有不同。
孝服的面料有粗麻布、细麻布和白布之分。子女的孝服不缝底襟、腰间系上一根麻绳。
汉人的孝服是男子头戴白孝帽,上边钉着棉花球。妇女的孝服是麻花包头和搭头布,用孝布拧成麻花箍在头上,换系白头绳,女儿和孙女用白布带子扎上头发。
满蒙旗人男子的孝服是四开气孝袍子,不钉钮扣,只钉布条,头戴青布小帽,脚穿青布靴,不蒙白布。
旗人妇女的孝袍大致上与男子相同,只是孝袍不留开气,孝带系在腰中间。
丧家在大殓之前,都要向亲朋好友报丧。平民小户一般以口头报丧,而官绅富商家则要发出报丧文告。丧家还要请阴阳先生验视死者,并请开具"殃榜"。
阴阳先生将亡者出生的年月日、去世的年月日,实际年龄,入殓的具体时间,入殓时忌什么属相,出殡、发引、破土下葬的时间都写在一张白纸上,贴在门口,即为"殓榜"。
盖棺之前,按传统的风俗,要在棺内放一些殡葬物,比如死者生前常用和喜爱的物品。实在是没东西可放,至少也要让死者手里放一个小元宝或一块银元,总之是不能让亡人空手归西。
另外,还要放所谓的镇物,如镜子、五谷、铜钱等,然后松开绊脚丝,由亡人长子用棉球沾清水轻擦亡人的眼睛,再用镜子照死者的脸。
在与亡人最后诀别之际,全体孝属高声举哀,最后杠A便会将棺盖盖上(先钉一个木楔,等出殡时再全部盖死)。
大殓之后,要在灵枢前安放灵龛,摆放亡者遗像。还要将香炉、蜡扦、花筒、闷灯摆放于供桌之上。
北京民间有停灵的习俗。停灵的时间依自家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而定。少则三天,最多七七四十九天,其间的天数则必须都是单数。新人死后的第七天要"做七",以后逢"七"都要办事,请经烧香超度亡灵,还要设酒席招待前来吊唁和念经的人员。
在出殡的前一天夜里,照例要"伴宿",也叫"坐夜",请来的僧要做一宿佛事,晚上还要为亡人做最后一次"送库"。
"送库"即孝属捧着给佛的黄表到指定的广场去焚化楼库。
出殡的当天清晨,孝子用新笤帚轻扫棺木上的浮土,倾于炕席底下,然后杠房的人将棺材前端抬起一点,孝子将一个铜钱垫在棺材下边,最后将棺盖上的楔子钉好,孝属们此时要大声举哀,再次向灵枢行叩拜礼。
出殡一般都在上午八九点钟,有钱人家的大殡在上午十点左右。由长子打幡走在最前边,次子抱灵牌随后,其他孝属手持白纸剪穗糊成的哭丧棒,跟在后边,依序而行,大儿媳妇或承重长孙媳妇抱着焰食罐子跟在后边。
杠夫们将灵枢抬出灵堂和院子时,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倾斜,必须要四平八稳,不能再惊动亡灵。
此时会哀乐齐鸣。
灵枢抬到街上,放在大杠上,一般用16个杠夫抬杠,也有用32个甚至更多的。灵枢上往往有一个用红缎制成的官罩,上杠时孝子跪在灵枢前,由跪在前面的长子将"吉祥盆"摔碎,然后,就可以向墓地进发了。
送殡的队伍中有专人负责扬纸钱,他身背大串纸钱,手里拿着一串纸钱,用手指将整叠的纸钱搓开后,在起杠、遇到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边、桥梁、井台、祠庙、城门和下葬时用力将纸钱高高扬起。扔纸钱要有一定的技巧,一定的臂力,才能高扬纸钱,漫天皆白。
起杠后杠头要打响尺高喊"加钱",这时丧家必须在杠价之外,再加一些赏钱。杠夫还要将给赏钱的人员及赏钱的数目大声喊出来。杠房为了让给赏钱的人高兴,喊价都是虚报,即"以一顶十"。除了在起杠时喊"加钱",沿途要喊多次,这样既壮大了送殡队伍的声势,又能给杠房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过去,丧家的一些亲友也会在出殡的途中摆茶桌,即在桌上摆设茶壶茶碗,以供送殡的孝子和亲友们喝水。这一礼节性的做法,既是对家属的慰问,又是对亡者的哀悼。
此外。还有路祭的习俗,一般由死者生前好友为其搭建路祭棚,以示对死者的沉痛悼念。灵棺经过此处时,要把亡人影像从影亭里请出来,放在丈量椅上。此时,僧道品咒,主祭人奠酒叩祭,孝子答礼。
灵枢抬到墓地后,按阴阳先生事先选好并已挖好的墓坑下葬。吉时已到,杠A们按风水先生测出的方向,用大绳将灵枢慢慢地放入墓坑内。此时鼓声四起,孝子跪灵。
灵柩已下葬,这时还要摆上供品,和尚高声诵读有关经文,丧家将花圈、挽联、纸活、纸钱点火焚化,并把剩余纸钱高洒于空中。此时,由杠A撮一铁锹土,让孝属及送殡的亲友每人抓一把,洒入坑内,随后由杠夫用铁锹往坑内填土,堆成坟头,插引魂幡于坟头之上。
最后,孝属及亲友依次叩首,丧礼至此已告成。之后,孝子要向送殡亲友叩头道谢。
胡同语言
"胡同语言",也可以称为京味语言,而且有优劣的区别。优质的胡同语言亲切、无华、活泼、风趣;劣质的胡同语言尖酸、刻薄、轻浮、虚奢。
最典型的京味是京腔京韵的方言土语,即"京片子"。而且北京人说话语速较快,所以这方言土语说起来难免会让人听着费劲。植根于北京这块浓厚土壤之中的京味语言,与时代共同发展,正确地区分京味语言对使用和推广普通话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殡葬都有哪些习俗?
丧葬习俗
为亡者举办丧事祭奠活动,代代沿传,遗风古老。办些事谷称办白事,在民间人过六十而亡者,其丧事如同喜事一般红火热闹,故而,民间又将婚丧事宜统称为"红白喜事"。其实,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养老送终是晚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纵观蔚县的丧葬习俗,大体可分为入殓、祭奠、发丧研修阶段,但每个阶段又有着十分具体明确的规则和程序,其过程相当繁杂,且封建色彩浓厚,更有甚者为了讲排场、比阔气,不惜耗费巨资,大操大办,确实是劳民伤财,不仅使家人亲属受拖累,而且如果真有鬼魂,也会使互者亡魂不得安宁.故而,研究传统丧葬习俗,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大胆破除封建,积极改进治丧礼仪,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蔚县民间办丧事,少则三天、五天,多则九天半个月,通常情况下丧期为七天。下面以七天丧期为例,剖析蔚县丧俗的全过程。
第一节 入 殓
入殓是整个丧事祭奠活动中的第一阶段,此间的工作量较大,而且时间紧迫,不得慢待,所以在此阶段要尽力处理好如下事项。
1、送终尽孝。顾名思义,所谓送终尽老妪,实际上就是晚辈打送老人。也就是说,在病人垂危之际,应及时通知其所有子女等直系亲属,让他(她)们尽可能多抽点空闲,守护在病人身旁,直到病人咽气仙逝为止。何也?其一,可使孝子(儿子、儿媳、闺女、孙子、孙女)多尽一点孝心,尽可能让他(她)们多伺候病人几天,使病人多活几天,以免日后后悔。其二,可以在病人临终前听取遗言,日后按照遗嘱处理好病人生前未能处理的事宜。如办什么事谁欠多少钱、欠谁多少钱、家中财产如何处置、丧事如何处理等等。其三,在病人垂危之际,能有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其侧,对病人在心理上是一种莫大的安慰,既使离开人世,亦能死而瞑,故此称作送终尽孝。
2、破窗遮红。病人咽气仙逝后,所有直系亲属要暂时节衷,应及时破窗遮红。所谓破窗,就是将窗户纸捅破,说是病人归西的那一刹那间要放病、泄晦气,如果不捅破窗户,容易留在家里祸及别人。同时还要将室内所有的红色东西用白纸贴住,说是鬼魂怕见红。有的还要将镜子用白纸贴住,说是鬼魂怕见阳光,镜子容易反光。
3、装老整容。一阵小心活之后,所有直第亲属还要一起动手,为亡者装老整容。首先要空好装老衣裳,也叫寿衣。在蔚县境内,民间为亡者准备的装老衣裳多为蓝色,一般情况下是四季衣裳(单衣裳、夹衣裳、棉衣裳和鞋帽等)。所有衣服不系扣子,不系裤带,袄上系几根飘带,裤子系一根蓝带子。民间认为如果用扣子扣死了,裤带勒死了,亡者难逃生(方言:转世的意思)。所以就边系在袄和裤子上的飘带,亦不能系死疙瘩,必须系活套。有的还要在寿鞋鞋底上钉十六个布钉子,前面七个,后面九个,传说阴间路滑,死者到了阴间人生地不熟,鞋上有了防滑钉子,行走较为便利。装老时忌空毛衣和带毛的皮衣裳,怕亡者来世变成动物,忌穿缎子(断子)布料制作的衣裳。穿好装老衣裳后,应简单为亡者整容(剃头、刮脸、盘头发),一切操作完毕,才用白布或黄布掩住亡者面部,也叫"衫单"。
4、披麻戴孝。装老整容之后,守候在亡者身边的直系亲属才跪在地上放声泣哭尽衷肠,烧倒头纸,并由他人为孝男(儿子)披麻戴孝,遵照男左女右的规矩,在男子后肩旁上披一条白麻;孝女(儿媳、闺女)披头戴孝,也遵照男左女右的规矩,用白线捆一束头发。然后把烧尽的倒头纸灰用一张白麻纸包好放在亡者怀里,说是亡者到了阴间,尽是一些不惯熟的鬼神,如果遇到叼难的鬼神,可以用钱通融通融,以免在阴间受欺负。同时还要给亡者袖口里放一个白面馍馍,传说阴间多恶狗,亡者到了阴间遇到狗,掰点馍馍喂它吃,狗就不咬了,可以顺利到阎王殿报到,所以也?quot;打狗馍馍"。最后在亡者头顶处放一碗"倒头饭",意思是亡者阳寿已尽,再也不吃饭了,然后再摆上三盘馍馍供奉在头起,香炉钵仙上三柱香,点两盏常明灯,也叫照路灯。常明灯用棉花捻成绳状,浸泡在食油内点燃,食油也叫麻油,俗称素油。最后放一个烧纸盆?quot;丧盆",俗称瓦盆子。
5、移尸入殓。蔚县人讲究见红花,见红入殓;不见红死,不见红和殓。所谓见红就是指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去世,太阳未出来之前去世,必须在太阳闯隼椿蛱袈渖胶笕腴纭2宦酆沃衷颍驳碧煲辜涫 阋郧安荒苋腴缯撸 柰J 旌蟛趴扇腴纭?br> 蔚县人操办丧事,一般情况下,都要在当天入殓。因为按照民间的风俗习惯,凡不能当天入殓者,需在门板或土炕上停放天天,如此对生者、亡者均不利。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生者由于入殓推后,丧期延长,不仅造成经济浪费,而且天天看着死人展洋洋地躺着,精神上也是一种莫大的打击。对亡者来说,辛辛苦苦操劳一生,死后再背三天门板或土炕板,生生死死都得受苦受累不得安宁,所以要尽量减少程序,当天入殓。
入殓时,先将棺材移至堂屋地上,棺材下面倒放两个长木凳,棺材内要装好所有镇物。镇物分别是:干草(谷草)、五谷(谷、黍、麻、麦、豆)、柏木、小灰(炭灰)、生铁、乱丝(马尾箩底)、木炭、朱砂、神曲(一种药材,如果没有,用酒曲子代替也可)、雄黄、七个红枣(早逃生)、七个硬币或铜字钱(俗称垫背钱,与怀里的倒头纸包合起来,便说是前后有钱花,现今亦有按亡者岁数放垫背钱的。比如亡者是六十岁而死,垫背钱放六二个,一岁一个,天一个,地一个)、七条黄纸条、七条白纸条(合起来统称阴阳纸)。
棺材内的镇物置放齐全后,由亲朋好友将亡者尸体抬入棺材内。移尸时,不让亡者尸体挨着门框,说是亡者挨着门框(也叫尸首刮门框),子孙后代难发旺,所以抬尸时要有专人用黄纸、笤帚(专门用来妇炕和床的工具)或排子挡住辛酸.将亡者尸体放入棺材内,孝子们要将亡者身前所喜爱的生活用品、衣物等,依次放入棺材内,并将亡者的头、脚、身子摆正,手指捋展,说是如果亡者入棺后手指未伸展,还攥着人哩,所以要边祷告,边捋手.所有程序进行完毕,将垫在棺材下面的木凳立起来,并在木凳上面再垫四块砖,以便发丧移(方言念yu)材时用,然后将棺材盖盖上,并让帮忙人响三个花炮,以示亡者魂归西天.
需要说明的是停放棺材亦有讲究.如果亡者是男性,死后即可坐正,停放棺材时应放在堂屋正中,假如是女性,死后如丈夫健在涌坐正,停放棺材时放在堂屋正中稍为偏右,如丈夫先离人世,女性死后亦可坐正.如果亡者居住的是伙堂地(方言:指堂屋与人伙住,产权属于两家),不论亡者是男是女,均不得坐正,应为对方让出尺许,以示礼貌.
6、安置灵桌.移尸入殓结束后,马上安置灵桌.灵桌通常情况下是黑色木制高桌,俗称八仙桌,现在多数使用团桌.灵桌摆放在棺材前面,并将原来供奉在亡者头起的供品、香炉钵、灯盏移放到灵桌上,然后让孝子在灵桌前面用白麻纸砸一块掩帘,亦叫围裙(民间认为灵桌上的东西都归亡魂所有,因此灵桌前的纸围裙不用浆糊粘,怕粘连活人.所以外人也不帮着砸,必须由孝子亲自砸),丧盆放在灵桌下面,从此至出来(发丧)前不断香火.蔚县人认为断香火就是断子绝孙,所以从入殓后至发丧期间,所有孝子要昼夜值班,轮番守灵上香烧纸尽孝.同时还要在棺材后面放一盘馍馍,供奉看材鬼神,意思是让它们给亡者看好棺材守好灵,使亡者安安生生地停尸,发丧前家中不能发生任何意外事情.
7、搭棚报丧.入殓后的第二天,首先,应推选出殡仪(也叫总管),帮助亡者家属和孝子负责处理丧期内的所有事务.其次,由殡仪安顿(方言:安排的意思)亲朋好友,在院内搭设灵棚,以供前来吊孝者祭奠、用餐、休息、摆放纸扎、花圈、悬挂挽幛.第三,派孝子或能说会道、办事伶俐者向街房邻居、家中长辈报丧.按照蔚县的民俗习惯,孝子报丧不得进入亲朋好友家中.通常情况下是站在堂门口或家门口,先打招呼,待有人出来接待后,当地跪下,双手伸直爬地,连磕三个爬头.这时出来接待之人要赶快将孝子搀起来,并连 ?quot;免啦!免啦!"意思是人已去了,再大的恩怨也不记了,全免啦.
8、破土打墓.丧期进入第三天,殡仪负责联系阴阳先生准备祭奠、发丧时所需服丧用品,派孝子和光头(指上无老下无小的光棍儿,专门以抬材打墓为生者)一起到坟地上选址画穴,破土打墓.这天孝子进入坟地后,要先给土地神(如果是老坟,即给看坟神)供奉一盘馍馍,上三柱香,烧圈称为金地,老百姓一般不用金器画穴,据说只有皇上和其家族死后,才可用金器画穴;用银器画圈称为银地)圈内写上"开墓大吉"四个字,供奉三盘馍馍,烧三份白纸,并用铁锹铲三下土,之后才由光头们开始破土打墓.打墓时,如果从地下挖出蛇、蚧蛤蟆之类的野生动物,即被示为大喜.在民间蛇被示为小龙,蚧蛤蟆被示为地龙,打墓时如果挖到此物,则说明前辈祖上有德,后辈肯定有象样的人物(做官)出现.所以,打墓者要用一个盒子将挖出来的野生动物装起来,回来后与东家报喜,领取赏钱.正因民间有此习俗,所以也有个别打墓者,要事先在盒子里装一条蛇,以便骗取东家的赏钱.孝子选址画穴回来后,还要用事先准备好的七个棉花球沾上白酒给亡者洗眼、洗脸,然后将七个棉花球插在阴阳碗内,放在供桌上.
第二节 祭 奠
丧事祭奠仪程繁杂无比,而且礼仪颇重,假如祭奠活动准备不充分,不仅直接影响丧事顺利进行,而且会因此引起风波,得罪亲朋好友.所以,殡仪在此阶段要格外小心谨慎,妥善处理各项事物,总的原则是昼满足当地风俗习惯要求,给亡者家属及其子孙后代减少不应有的麻烦.下面不妨从留传在民间的丧事歌谣中,追寻一下丧事祭奠活动的踪迹.
《丧事歌》
一朵白莲就地开,
上头又挂善人牌.
阳间人家多行善,
阴曹地府座莲台.
三天不吃阳间饭,
七天上了望乡台.
望乡台上望一望,
举家老少都穿白.
高高灵棚搭起来,
灵棚遮住半个天.
过了金山过银山,
童男童女站两边.
金香炉烧檀香木,
银蜡扦上挂状元.
灵前供了多少供?
吃一看二眼观三.
东来吊孝宰相爷,
西来吊孝尚书爷,
北来吊孝文武官.
孝子扛起引魂幡,
左扬右扬绕三圈.
年年有个三月三,
王母娘娘造仙船.
鲁班倒坐桅杆前,
既渡女来也渡男.
头船渡的沈万山,
二船渡的康百万.
三船渡的孟盖女,
四船渡的李翠莲.
丢下五船没的渡,
单渡善人上西天.
西天路上两座桥,
金桥倒比银桥高.
金桥底下长流水,
银桥底下恶鬼嚎.
千人万马上不去,
单等善人走一遭.
正念喜来喜气生,
空中来了三仙人.
仙人不落凡家院,
差那刘海撒金钱.
金钱银钱撒灵前,
我给善人送盘缠.
按照蔚县的风俗习惯,祭奠过程当中应着力处理好如下事项:
1、糊裱纸扎.操办丧事少不了糊裱纸扎,所有纸扎活均由阴阳先生负责制作.丧期进入第四天,殡仪需要安排的头等大事,便是派人和阴阳先生取回事先预订好的各种纸扎,整齐有序地摆放在灵棚内,以向世人展示孝子贤孙对亡者的怀念衷肠悼之情,显示打送(葬送)规模.打购多少纸扎,主要取决于家诞经济状况.经济宽裕富足的大户人家为了讲排场、比阔气,需糊裱的纸扎活很多,诸如宅院家禽、宫庭楼阁、金山银山摇钱树、金童玉女小轿车、彩电音响VCD、家用电器大哥大、餐饮炊具自来水……要有尽有,真可谓阳间有什么,就为亡者糊裱什么.而一般人家,男人人世后则糊裱纸人、纸马、金山、银山等,据说骑着高头大马在阴间办事,不受歧视;女人出世后则糊裱纸人、纸牛、纸车、金银柜等,传说在阴间洗涮后的脏水,可以让老牛来喝掉等等.
除糊裱上述纸扎外,阴阳阳还要糊裱丧棒、制作纸挂子和引魂幡.
"丧棒"用柳木制作.上端呈圆形,下端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通常情况下,丧棒的长度为七寸,如果孝子较多,最短的为五寸,最长的是九寸,所有丧棒的长度均为单(奇)数.何也?民间认为结婚办喜事取吉利,多数采用双(偶)数,取意成双成对,而办丧事则忌用双数.丧棒外边一律用白纸条糊裱严实,取回后立在棺材下边.死者是男的,立在棺材左下边,死者是女的,立在棺材右下边.
"纸挂子"用白纸制作.共分三层,纸条按死者岁数分割.如六十岁而亡者,需分成六十二张纸条,一岁一张纸条,天一张,地一张.纸条下面正中吊一个白面馍馍、一把香、一块千斤石,馍馍供亡灵登上望乡台后,用以打点(方言而有信:通融或行贿的意思)看守望乡台的鬼神,据说望乡台特别高,亡灵只有登上千斤石,才能顺利登上望乡台.然后用一根柳木棍挑起,取回后放在棺材后边.
"引魂幡"用五色纸制作.先将白纸剪成网状,挑在柳木棍上,周边悬吊五色纸制作的各种绣球,再在中间穿插悬挂十二个鬼人,以及几条写着诸如"黄幡招盖引魂入墓" 、"金童玉女引魂入墓" 、"度之灵早离地府,拔荐救苦玉童幡"等字样的条幅,取回后放在棺材大头上.
同时一并取回孝帽、纸箍、送丧兜和租凭的孝衫,以便开吊用服丧时使用.
2、画棺挂槛.民间讲究死者不住白茬棺材,所以在开吊之前还必须将棺材彩画一下,俗称"画棺"."画棺材亦有等级之分,共分上五色、中五色、下五色"三个档次.通常情况下,有身份、有地位、有钱财的官员富贵人家,为了显示权威富贵,表达忠孝之心,画上五色.即请画匠画二十四孝,如"王小卧冰" 、"李逵救母" 、"岳母刺字"等戏剧情节.一般人家画中五色,即男人去世画"二龙戏珠"的图案,女人去世画"丹凤朝阳"图案.贫穷人家画下五色,也就是说让画匠随便画,实在没钱用红色涂抹一下亦可.无论如何彩画棺材,其小头均画一朵莲花,取意脚登莲花成正果.
画棺完毕,阴阳先生还要用红纸书写"盖世××于×月×日病帮显考之灵柩"纸条,贴在棺材大头中间,此俗叫"挂槛",也叫"开灵堂".意思相当于现今的房地产证,证明此棺材属亡灵专用,其他恶鬼不得霸占.
3、成孝贴金.丧其进入第五天,整个丧事进入高潮,人称开吊.这天前来吊孝者你来我往,络绎不绝,送祭礼祭饭的,灵前烧纸敬香祭奠的,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孝男孝女迎来送往,时而陪跪烧纸,时而扶棺长器,悲伤之中不得闲,强打精神心应酬.殡仪更是身负重任心个不停,既要将来宾呈送的祭礼祭饭、花圈
些民间传统的风俗习惯都反映了了生者对于死者的寄意和对生命兴旺的美好愿望。
双子座2023年4月运势
十二星座里双子座在4月份的一个运势。因为我们这是一个大众的占卜,老师这里接收到的不一定就是符合你的能量。如果没有说到你的情况,你也可以关注老师,和老师聊一聊,做个人的占卜或者疗愈。
在观看老师讲解的时候,你可以带入自己的太阳、月亮、金星和上升星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宇宙会给到我们双子座的朋友一些怎样的讯息吧。
不管你和他在一起多长时间了,这张逆位圣杯六的出现说明现在你们之间已经没有太多激情了,倒不是说你们已经不爱彼此了,而是你们的相处有一点像是老夫老妻的感觉,你了解他。他也了解你,这是一种还不错的状态,但是放在你们当中,就会觉得有些问题,因为我感觉到你对这段关系是有着非常强烈的执念的。你是一个很独立的人,很有自己的想法。你会按照自己的安排去生活,不屈服于任何人的掌控之中。但是当你遇到他的时候,你明显改变了,他对你来说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吸引力,非常的神奇,就好像一块磁铁,你根本没有办法摆脱。
从内心深处你也不想摆脱,于是你开始不再独立,你尝试着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去依赖他,当一件事情变为习惯时,你会发现真的想要摆脱他是越来越难的,你不舍得的不光是他和这段感情,还有你自己的习惯。你们之间不是很和谐,有时候会处于比较极端的状态,双方会大吵,说出很多伤害彼此的话。但即便这样,你也没有办法做出一个明确的决定。越是依赖越是伤害,而面对痛苦。你不知道下一步到底应该怎么办。他跟你真的不在一个频道上,他也很痛苦,但他总是能够去疏解自己的情绪,而你却被执念控制,陷得越来越深。
有些恋人在一起的沉默是很舒服的,他们相处很和谐;而有些恋人一旦他们开始沉默,双方就会陷入不和谐的气场当中。你和他之间就是后者。刚才我说过你们之间像是老夫老妻,你们熟悉彼此,但是你们的关系好像就停留在此,没有办法继续深入。你不能再继续走进他的内心,你自己深知这样的状态,但是无力改变,所以你非常苦恼,会花很多心思在这段关系中。有的时候你甚至会小心翼翼地面对他,战战兢兢地去经营这段关系。你很希望有一天你们突然打开了彼此的心门,真正轻松地去面对彼此,但这些都是你的幻想,你一直沉浸在猜测当中,而他始终不肯把自己的内心完全对你开放,你的每一次用力都会变成泡沫,最后破碎。
你和他之间的感情真的还公平吗?我们看到了宝剑二,你们的相处其实已经不平衡了,天平的倾斜带来的重量让你觉得非常吃力,你在对方心中的位置也一点点改变。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会想,哪里做错了才会走到今天的局面?一直以来你还不够小心吗?你还不够努力吗?你是应该看得到你所有的付出的。而你做这一切的时候,你已经不是你了。当你失去自我的时候,又怎么能够公平地抓住爱呢?痛苦和纠结还会陪伴你一些时间。
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之间会产生一次分歧,而在这次矛盾过后,他很有可能会回到你的身边。他会对你说一些话,当你听到的时候,你的内心会觉得非常温暖。这正是你所期望的,不管他是不是花言巧语,但是你会觉得他可能真的要改变了。当这一刻出现的时候,说明你们还没有经历完磨合,这段关系还没有走到尽头,而你们之间存在的因果连接还没有结束。
你们需要肩负使命继续走下去,老师希望你看清真相,不管结局如何,首先找回真我,用自己真实的面貌去面对感情。
好了,今天老师的占卜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分析哦,如果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或者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到我,做一对一的沟通,希望能够帮助到你。祝福你们。
双子座明年的运势怎么样?
双子座:5/22--6/21
财运:今年的财运超优,可以积极勤快一点,就会有好的收获,只要别太冲动行事,看准了目标再下手,可加快脚步。
感情:今年双子座的人,感情运势还算可以,给对方一点解释的机会,才不会造成两人的裂痕。
桃花:今年的桃花运极佳,热情又活泼的你,一直是异性倾募的对象,只要说话别太过直率,想要有恋爱机会并不困难,管好你的情绪最重要。
考试:今年的双子座考生,运势颇佳,准备时间要再多延长一些,按部就班对你才好。
贵人:今年的贵人运还算可以,与人相处时,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往往说出的话很伤人,这样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连带的贵人运也降低。
健康:今年的双子座健康运超好,一向活力十足的你,今年也没有大病痛,就算有小感冒也一下就痊愈,不用过于担忧,正常作息会对你更好。
旅行:今年若想要外出旅游的双子座,运势颇好,切记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