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网目观音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双身观音像。据说观音菩萨为了救度众生,变幻成各种形相布成网格,以众多眼睛观望世界,因此称为莲花网目观音。[玫瑰][玫瑰][玫瑰]在这幅珐琅唐卡中,中央主尊观音菩萨四面八臂,八臂中各持法器。两只主臂,一手持金刚杵,一手持莲花,金刚杵代表阳性的“慈悲”,莲花代表阴性的“智慧’,两者碰触在一起代表“悲智合一”。观音以舞立姿拥抱明妃,双尊均以单足脚趾着地支撑,姿态优美。这幅作品造型设计出众,用色丰富,过渡极自然,充分表现出珐琅釉料极强的自然、细腻的特征。请欣赏![玫瑰][玫瑰][玫瑰]

藏传——金刚手菩萨

高46长40宽16厘米.铜鎏金

一面二臂三目 头戴五股骷髅冠 发赤上扬 须眉如火 獠牙露齿卷舌 十分怖畏 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钩绳.蓝缎与虎皮为裙 双足右屈左伸.大火焰纹背光 威立在莲花座上.修金刚手菩萨法 有无量无边之不可思议功德

铜鎏金胜乐金刚像

西藏15世纪 通高 28.6cm

主尊单腿舞姿站立,体态婀娜,充分表现了完美无瑕的腰身。四面十二臂,主尊中央双手以金刚吽迦罗印握持金刚铃和金刚杵,并交臂怀抱智慧佛母,象征悲智双运。其余各手伸向两侧,手中持钺刀、三叉戟、骷髅杖(天杖)、金刚索、颅碗等物。此尊为分体浇铸,主尊、佛母、莲座分别铸造组装而成。

二主尊的头冠均是华丽的五叶骷髅宝冠,每一冠叶都由骷髅与嵌松石叶片构成。头顶束半圆髻,髻顶饰嵌宝石摩尼宝,髻前有阿閦佛化佛,是胜乐金刚所属佛部主尊。化佛两侧是十字金刚杵(代表方法与智慧双成)与新月(象征人的幸福)。主尊四面十二臂,呈寂忿薄怒相,四头分别表示增益、息灾、敬爱和降伏四种事业功德,十二臂象征克服十二种缘起的方法。细看主尊相貌带英气,略偏秀美,每面具三目,表示能观照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上身袒露,胸前配饰项圈璎珞,颈挂人头鬘垂至双腿间,下身以简约的阴刻线条刻画虎皮裙,裙上以浮雕表现华丽的珠宝璎珞。

明妃金刚亥母,一面二臂三目,右腿盘在父尊腰后,同样呈单腿舞蹈立姿,右手高举达玛茹(手鼓),左手托嘎巴拉碗搂父尊颈,未着裙,腰间亦挂华丽璎珞。双尊的宝冠、璎珞及钏环皆镶嵌有华丽的绿松石,显得雍容华贵,十分精美。双尊足下踏时夜女胸口,此女一面四臂,胸前二手合十似托着双主尊,余下有一手托嘎巴拉碗,另一手亦持法器,仰躺于莲花宝座之上,扭动着腰肢,造型生动别致,具有很强的美感。底端是单层覆莲瓣莲座,上下缘饰有线刻式连珠纹,莲花瓣饱满修长,制作精致。造像父尊象征普遍法界的慈悲,明妃则代表卓越非凡的智慧,两者触碰在一起表示“悲智合一”的圆满境界。整尊造像造型优美,做工繁复细腻,金色纯正,是明代藏地造像中罕见的佳作。此类舞蹈姿的胜乐金刚的仪轨特殊,无论是收藏领域还是流通领域,与此尊相类的造像都是凤毛麟角,其观赏价值、投资价值与研究价值均不可估量。 #佛教##西藏##文物##佛像#

鎏金铜密迹文殊金刚佛坐像——清乾隆(1736年~1795年)

此像主尊与明妃均为三头六臂,主尊正面两手分持金刚杵和经书,其余各手持莲花、结手印,明妃各手分持金刚杵、经书和结手印。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制作的藏传佛造像保留了部分明代造像风格,但其有严重的造像程序化,注重外表的装饰,缺少了明代的神韵。

社会上有一说法,我国文化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明清代是华夏文化没落时代。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22.8.28。

#趣逛博物馆# #微头条日签# #北京头条#

回忆起买图一所示的银制小物件时,差点被笑喷了,店主仙女问我:“你喜欢这个唐僧啊?”[呲牙]明明是地藏王菩萨嘛,虽然都拿着锡杖!

地藏王菩萨头戴毗卢冠,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也有手持幡幢、宝珠等。《西游记》中的唐僧手持的是九环锡杖。

锡杖是佛教法器中常见的一种,是比丘十八物之一,佛教经典《锡杖经》中记载:“佛告诸比丘:持此杖即持佛身,万行尽在其中”。地藏王菩萨持二股六环锡杖,迦叶佛持二股十二环,释迦牟尼持四股十二环锡杖,是锡杖中的最高等级。

1987年唐法门寺地宫发掘出土三枚锡杖,分别是二股六环铜锡杖、二股十二环金锡杖、迎真身银金花四股十二环锡杖。其中的迎真身银金花四股十二环锡杖以其独特的历史、宗教和艺术价值,成为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中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这枚锡杖双轮上錾刻“文思院准咸通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一枚/并金共重六十两/内金重二两/五十八两银/打造匠臣安淑郧/判官赐紫金鱼袋臣王全护/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诣/使左监门卫将军弘悫”,从文字可以看出这枚锡杖是唐懿宗为迎奉真身舍利而特意下令由文思院打造的。锡杖是钣金铸造成型,通体装饰缠枝蔓草纹,杖首以五股金刚杵连接仰莲宝座和智慧宝珠,装饰忍冬花和流云纹。杖身中空,上段錾刻十三位法相庄严、身披袈裟手持法轮的圆觉高僧,下段装饰海棠和团花纹,周围有覆莲瓣纹,反映出浓厚的宗教氛围。

四股十二环锡杖属佛祖释迦牟尼本尊所持,是佛教界最高权威的象征。在法门寺地宫开启之前,日本正仓院收藏有一枚两股六环的白铜头锡杖,当时人们认为它是世界上等级最高的锡杖,称为世界锡杖之王。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枚四股十二环锡杖,比日本的那枚等级更高、形制更宏伟、工艺更精湛,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锡杖之王”。

这尊精美大尺寸的释迦牟尼佛铜造像,应是十六世纪西藏本土造像走向成熟时期的代表作。造像五官刻画准确,弯眉细目,双眼及白毫嵌银,双目显得更为有神,佛陀面容也带着青春少年的风采。雄健的躯干,福田格袈裟,以连珠线条装饰,其衣纹的处理十分自然。造像结禅定坐姿,左手平伸结禅定印,右手下垂自然弯曲结触地印,端坐在莲花座上,为释迦牟尼标准的成道像。台座正前方置金刚杵,象征摧破一切烦恼。束腰仰覆式莲花座,造型大气,莲瓣饱满精致,雕刻极富层次感,具有藏中地区造像艺术特点。整体雕塑技艺洗练简洁,使佛像洋溢着充沛的活力,达到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从造像整体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来看,应是西藏中部拉萨地区大型寺庙的造像作品。

拉萨布达拉宫藏 | 积光佛母鎏金铜像

明•永乐(1403-1424年)

高28.5厘米

坐骑是大象的见过,坐骑是老牛的也见过,可坐骑是猪的还真是第一次见。

积光佛母,意为日月之光明,是光的神格化。本属于天部,随着密教的发展,逐渐由天部变成了菩萨,在藏传佛教中成为佛母的一种。早在吐蕃时代,积光佛母就成为人们信仰的对象,其形象有一面二臂、三面六臂、三面八臂之类。

佛母三面八臂,正中一面为寂静相,左右两面为忿怒相,胸前两手持金刚杵和莲花,后面各手持弓与绳索等法器,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莲花座前刻有“大明永乐年施”铭文,造型精美奇特,刻画精致,为明初造像之佳作。这种骑乘在一头大猪上的积光佛母较为少见。

明代,铜鎏金嵌宝莲花生坐像

规格:长31cm宽20.5cm高(厚)47cm重9230g

莲花生大士铜鎏金铸造,嵌松石点缀,头戴武士头盔莲花帽,蹩眉嗔目,面相威严;耳垂花珰,身着厚重长袍,衣褶婉转曲折,流畅飘逸。一手持金刚杵,一手托宝瓶,怀抱法杖。珈跌坐于莲花座之上,莲瓣造型独特秀美,层次分明。整像造型繁复,写实生动。

这尊精美的鎏金铜金刚总持坐像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北京御用监所造,融合了当时最顶尖的铸造和镀金工法,并以璀璨的珠宝、丰富细緻的细节、华丽的镀金,完美体现了永乐工艺的巅峰造极,是汉传佛像的杰作。

金刚总持,又称金钢持,为佛教中的本初佛。此尊坐佛正盘坐在尼泊尔式的双莲花底座上,衣着华美,头顶气势磅礴的高髻,双腕于胸前交叠、持金刚杵与金刚铃,底座平顶中央刻有六字“大明永乐年施”。本尊坐像比例优雅、容貌慈祥、珠宝耀眼、手势精致、细节丰富细腻。

金刚总持在尼泊尔及西藏地区普遍供奉,但在汉地未广泛信仰,鲜少出现于汉传佛教的艺术作品中。本件鎏金铜造像巧夺天工、保存完好,为已知的五尊永乐金刚总持像之一,也是在西藏地区以外的唯一一尊,极其珍稀。这件意义非凡的坐像(估价:5,000,000 - 8,000,000港元)即将于5月30日佳士得香港“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上瞩目登场。

准提菩萨像轴 明代。纸本大小80.28*125.61厘米。宣纸艺术微喷复制。#国画# @微头条 @今日头条

准提菩萨梵名Cundi,是密教观音之一。本幅以靛青为底,泥金画波涛里涌现一朵大莲花,准提菩萨在莲花上结跏趺坐。这尊菩萨绀发披肩,顶戴五叶宝冠。三目十八臂,每只手或作手印,或持各种器物,如宝剑、念珠、斧钺、金刚杵、如意宝幢、莲花、净瓶、绳索、宝轮、法螺、佛经等。上方的祥云上,站著两位净居天手捧供品。在莲台下方,扶持莲茎的是难陀和拔难陀两位龙王。左下角的出家人则是修持准提法的比丘。本幅准提菩萨的图像与金刚智(669-741)所译《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七胝佛母准提画像法〉的记载吻合,应是以该经为根据绘制而成。 全作线条匀整细劲,衣上花纹绘制精谨,就连莲池中的水波也描画得一丝不苟,是一件明代佛画的佳作。这件准提菩萨的脸形略方,双眉下垂,鼻秀嘴小,与北京法海寺的水月观音(成于1443)相似,应是一件十五世纪的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国博展出馆藏明清肖像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