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回说到,楚庄王继位隐忍三年,而后消除了内忧外患,就开始北上同晋国争霸,两国分别以郑国和宋国为前沿阵地,展开了一场斗法。在楚国咄咄逼人的气势之下,晋国的赵盾主动避其锋芒,让楚庄王占足了面子。
有了上述成就之后,楚庄王显然是有些骄傲了。他继位第八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606年,楚国发兵北上,以帮助周天子的名义,攻打少数民族陆浑戎,在经过周朝都城洛邑的时候,楚庄王下令阅兵。
您想想,南方的地头蛇,带着这么多军队,到了天子眼皮底下阅兵,这是想干嘛?可周天子实在没有好办法,人家是打着扶助天子的名义,既来之,还是想办法让他们安之吧,就哆哆嗦嗦的派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军,也算是表了一个态度,毕竟我还是天子啊!
双方很快就坐到了一起,楚庄王跟王孙满开始唠嗑,唠着唠着,突然话锋一转,天子的九鼎有多重啊?王孙满心里一颤,这楚国人也太直接了吧,不行,今天拼了命我也要给他怼回去。这个啊,国君治理国家,主要是靠德性服众,制度合理,跟鼎不鼎的没多大关系!
楚庄王一听,你这是给我打马虎眼啊,就敞开胸怀更直接了。你千万不要看不起楚国,九鼎能有多珍贵?我手下的这些将士把剑戟上的小勾折下来,铸九个鼎,那是富富有余。
此时王孙满拿定了主意,他正色回答。既然对九鼎这么熟悉,那你应该记得,这九鼎最初的来历。当初大禹功盖天下,九州长官纷纷献上贵重金属表示臣服,大禹拿来铸成九个大鼎,九鼎与材质无关,他是天下民心所向的标志。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九鼎到了周朝的手中,周朝现在虽然衰败,可天命并没有改变,九鼎代表的是天命,天命这个事情,您还是不要随便打听天命了。
楚庄王听罢,陷入了沉思之中,现在晋国实力犹存,不在楚国之下,齐国、秦国这些国家也都不是好惹的,楚国还是无力取代周朝,也就收兵回国了。此时的楚国还没有达到全盛,楚庄王也没有达到人生巅峰,可“问鼎中原”这四个字却是千古流传下来了。
其实啊,楚庄王能及时的冷静下来,除了晋国、齐国这些大国对自己的威胁,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此时的楚国内部已经隐隐有了不安的迹象,而且很快就会爆发。原来啊,楚国的两大强权人物令尹斗越椒和司马蒍贾一直不和,双方明争暗斗很久了,而且是愈演愈烈.
这个令尹斗越椒啊,跟前面我们讲的挟持楚庄王的斗克,都是同族人,他们同属于若敖氏的子孙。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楚国的若敖氏是怎么回事。
据史料记载,楚国的第十四代国君芈姓,熊氏,名仪,后人一般称他为熊仪。熊仪去世以后,谥号为若敖,熊仪的儿子熊坎继位。熊仪还有个小儿子,叫做斗比伯,斗比伯的后代以若敖为族称。
若敖族后来又分为斗氏和成氏两大分支,这两大分支基本把持着楚国令尹的位置,也就担任二把手。成氏分支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楚成王时期的令尹成得臣(也叫子玉),斗氏分支有我们上面讲到的斗越椒,还有上面讲的斗克。
楚庄王继位之后,斗越椒担任令尹,一个叫蒍贾的担任司马。也许楚庄王有意要削弱斗氏家族,他对蒍贾就比较偏向,蒍贾也仗着楚庄王的偏爱,多次进谗言诬陷、诽谤斗越椒。虽说因为若敖族的特殊地位,历代国君都会不敢轻易对他们下手,可万一有把柄落到国君手里,那结局也是很悲惨的,当年成得臣城濮之战输给了晋国,楚成王几句话就让他自己了断了。
公元前605年,趁着楚庄王北上,都城内部空虚,斗越椒发动了政变,他杀死了蒍贾,而后以斗家强大的势力为依托,对楚国王室发起了进攻,说白了,就是要造楚庄王的反了。
这个事情,应该是出乎楚庄王意料的,他可能本来想慢慢制衡斗家,结果却把人家给逼反了,为了大局考虑,他提出可以送人质过去,双方坐下来进行谈判。可这时候的斗越椒觉得,以自己家族的势力,以目前的形势,自己的胜算还是比较大的,就断然拒绝了楚庄王谈判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