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重病在卧,眼看时日无多。李治跪在床前,泪如雨下:“父皇,您走了我怎么办?”李世民咳了咳,屏退左右:“有无忌、遂良在,国事方面你不用担心。唯独有一点,我怕你应付不了。”

李世民为啥临死都在担心李治,那么他为啥选择如此无能的太子呢?

公元619年,长孙氏在太极店承乾宫为秦王李世民生下嫡长子,唐高祖抱着刚刚出生的孙子非常喜欢,给他赐名李承乾。

承乾含有承继皇业,总领乾坤的含义,秦王心中争夺皇位的小火苗瞬间被点燃。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房玄龄、杜如晦以及大舅子长孙无忌等人的劝说下,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射杀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登基为唐太宗,李承乾被立为太子。

唐太宗身边可谓人才济济,他给太子李承乾安排的授业恩师都是当世大儒以及敢于直谏的臣子,总是将太子骂的狗血淋头。

这时李承乾性聪敏、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李世民非常看重他,每次外出征战时就让太子监国。

李承乾作为储君,如果不出意外,日后必定可以成为李世民那般盛名的帝王。

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坠马事件,改变他的一生。年纪轻轻的太子瘸了,太宗虽没在意,但是此事引发皇子的内斗。

李承乾的内心开始自卑,害怕他的太子之位随时会丢,张玄素、孔颖达、于志宁等老师的规劝让他觉得越来越刺耳,失去长孙皇后的守护与温暖,曾经人人称道的太子越来越叛逆,行事很极端很辣。

李承乾逐渐嫉妒魏王李泰,李世民对魏王的赞赏让他抑郁寡欢,他将李世民处死最爱的伶人称心怪罪于李泰告密,然后让宫人日夜祭奠称心。他竟然派人刺杀老师,心中极度怨恨李泰。

公元643年,李承乾刺杀李泰失败,他联合汉王李元昌、杜如晦之子杜荷、侯君集等人谋反。他想要效仿父皇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手段,逼迫李世民退位让贤,然后他早一点登上皇位。

这一年离李世民去世仅仅六年,跛脚李承乾不愿意再等下去,不愿被束缚,他的自卑心加上侯君集等大臣的长期古惑,让他走上了李世民的老路。可是他忘记了,朝中的大将臣服于李世民,谋逆注定失败。

汉王李元昌被赐自己自尽,杜如晦之子杜荷与侯君集等人被诛杀殆尽,李世民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太子叹气说:

“况乎冢嗣,宁不钟心!”

随后,李承乾被贬为庶人,从此再没有机会翻身,不久就郁郁而终。

李承乾被废后,“宠冠诸王”的魏王李泰觉得太子非他莫属。谁想当他扑进李世民的怀中说了一句话后,彻底告别太子之位。

他竟然跟李世民保证,让他当皇太子,他会杀掉儿子,日后将皇位让给李治。

“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更生之日也。臣惟有一子,百年后,当杀之,传国晋王。”

李世民经历玄武门之变,一直害怕他的儿子步他后尘,兄弟再相残。李泰竟然连亲儿子都敢杀害,兄弟的命又算什么。

李世民犹豫不决时,褚遂良说到:“这世上哪有杀掉亲儿子将皇位传给弟弟的,当初您立李承乾为太子,谁想更加偏爱李泰,导致如今的局面。您要立李泰为太子,那么先将李治安置好,不然他性命难保”。

“安有为天下主而杀其爱子,授国晋王乎?若必立泰,非别置晋王不可。”

李世民随后带着李治驾临两仪殿,他将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李勣等重臣召集在一起。他哭着说儿子争皇位让他头疼,然后以头撞墙,随后拔剑意欲自杀,不过被褚遂良等人拦了下来。

“上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

李世民知道他们之中有人支持李泰,有些人支持李治。他必须逼他们统一意见,这一番苦肉计后,李世民说到:

“朕打算立晋王为太子,你们有何意见?”

长孙无忌看了李世民一言,说到:“我们听陛下的安排,如果有敢不同意的,臣请陛下将他斩杀。”

房玄龄等人面面相觑,不敢辩驳,李世民对李治说到:“你的舅舅支持你当太子,还不赶紧谢谢他!”

“汝舅许汝矣,宜拜谢。”

李治赶紧跪地磕头感谢长孙无忌,太子人选因此确定。

此后,唐太宗每次上朝都会带着李治,让他学习如何决断政务,手把手教,这是他发现李治并不是想象的那么无能,每次朝议都能发表独到见解,李世民非常欣慰。

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驾崩,临死前嘱咐他收服李勣,江山才能够安稳。

李治登基为唐高宗,将被唐太宗贬谪在外的李勣召回,然后利用长孙无忌的野心清洗了李氏子孙,再通过废王立武清洗关陇的门阀士族,随后用武则天的嫉恨逼死了权侵朝野的长孙无忌,他一直躲在幕后。

李治重用李勣、契苾何力等前朝武将,他们先后灭掉西突厥、百济、高句丽,大唐疆域达到整个唐朝的顶峰。

李治的勤政成了压垮身体的稻草,经常头晕目眩,身体变得大不如前,武则天趁机掌握朝政,李治也管不住她了。

公元683年,55岁的唐高宗病逝,武后开启她的时代,逼迫儿子退位,改唐为周,一代女皇诞生。她本可以清洗李氏,可是她还是还位李氏,因为李治真心待她。

曾经最弱懦的皇子李治,用他的隐忍和深爱成为最终的胜者。

您还觉得唐高宗李治很无能吗?

#历史上的趣事# #我要上头条#

朝怜一床日,暮爱一炉火。

床暖日高眠,炉温夜深坐。

雀罗门懒出,鹤发头慵裹。

除却刘与吴,何人来问我。(唐.白居易《懒放呈刘梦得吴方之》)

[古诗今译]:现在防疫抗疫正紧张,人人都怕“阳”了。很多单位要求居家办公,不用上办公室楼。正好,早晨太阳都晒到屁股上了,被窝里实在太暖和,日上三竿时还懒在床上不愿起来。到了晚上,因为喜爱靠着炉子烤火太温暖、太舒服了,况且半夜还有世界杯足球比赛可看呢。所以,我往往熬夜到很晚才去上床睡觉。现在东都洛阳闲居,大门口连一只鸟雀都没有,我也懒得出门去。头上的白发稀少成了秃瓢,每天只是随便用破头巾裹一下了事。唉,现在全民防疫都怕相互接触,除了刘梦得和老吴贤弟这两位老朋友之外,没有谁肯来问我一下……

(2022/12/18日夜。灯下读诗。)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唐] 李白

风动荷花水殿香,

姑苏台上宴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

笑倚东窗白玉床。#天天古诗词##学习##我要上头条#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外的翠维宫度过了他的晚年。太子李贽跪在床前,听着父亲的话。李世民说了这句话,‘我父亲为你安排好了一切,只有一个人,恐怕你应付不了’。

唐太宗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名臣,确实有先见之明,几十年后,正是这个人在他口中,间接导致了武则天的崛起,唐初的灭亡。

据书中记载,李世民对李志说:‘李才子不少,你对他没有风度,我恐怕不行。

李世民说:“我为你制定了一个计划。我将立即下令把他送到另一个国家。如果他照你说的去做,等你坐上王位,你就把他召回来,派他去。

李志发呆地摇了摇头。

李世民说:“如果他愿意离开,那么他一定会回来的。这样,我必压制他,你也要重看他,使他因你的恩宠向你尽心。如果他不离开,就意味着他贪图权力,野心勃勃,将来会做坏事。

看到李志这才恍然大悟。李渊默默地叹了口气,他担心李志无法应对亚洲章,当然,不仅因为武术,他的儿子,

李智排名第九,九个儿子柔软和平,从小不喜欢李渊继承然后王储李王(大儿子)和李大(第四个儿子)互相战斗到死,这给李志机会六年前被加冕为王储。

李世民的14个儿子中,只有李承干、李泰、李志是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深厚感情是无可替代的。再加上长孙家在朝廷中的地位更重要,即使李世民再任命别人,也坐不住了。

既然选择了李贽,李世民当然要为性格不强的儿子铺平道路,让他在这个世界上站稳脚跟。所以除了李亚章,李世民还安排李贽有两个‘左植王’的助手大臣:楚随良和长孙

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的原话是:“无纪隋凉,莫忧天下。”

楚随良天马行空,挺拔剽悍,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更不用说李贽的堂兄长孙无忌了。二人可信任度很高,但李世民是弄权者超级高手,不能让两位元老在朝廷上摆平天下,所以必须有一个能干的李亚人来制衡

李氏得到了亚洲分会的调任令,他随心所欲

李彻出身亚细亚章瓦岗村,跟李密铸唐,李密死后,却给他留下了很多重的信任,经过一番风风火火,是一个很聪明的大城府在接到他被降职为狄州太守的通知后,他二话不说也没有回家,直接去了狄州。

李贽松了一口气,于是一切都按照老人的安排进行,唐太宗七月去世,他继承皇位的一系列事情完成后,一年后又被调回李车,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大致相当于后者

但是人不如上帝。唐朝的坏事在亚洲这一章中也很糟糕

六年后的公元655年。

此时的唐高宗李贽,和他的父亲唐太宗的才子武则天早已恩爱缠绵。俗话说,接受美女的优雅是最难的。李贽想废王和皇后,改为武则天。但他又担心,如果贸然行事,会遭到中国和朝廷大臣的反对。

于是李贽先叫来了长亚章,让孙无极在楚随良三处辅佐大臣,李宣没有来,长孙无极和楚随良一听李贽好要换皇后,长孙无极立刻吹了吹眼珠,楚随良强跑,李志长叹一声

但转捩点很快就来了,原来李圆圆并不是真的有病,而是他太精明太懂人情世故,他知道唐高宗为什么要找自己,想让李贽对他有兴趣,还先讨好武则天,却不愿意面对面 长孙无忌和楚随良,所以干脆说生病了

后来,他独自去见李贽。谈到武则天的事情,他对李贽说:“您应该立谁为皇后呢?这是皇帝的家事。

李在《治国志》亚洲章中说:隋梁坚持要我立吴昭仪为皇后,他认为不可能。隋梁回答说:“我已经照顾好了我的大臣,现在应该这样做了。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给了岳父,却让李志觉得恍然大悟:不是吗?我是皇帝。我不能决定谁将成为女王吗?更不用说李安的亚洲章节了

李贽先后废长孙无忌、楚随良,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李贽,历史上被称为“废黜李武王”,留下了唐太宗为他铺设的政治轨道。

李志体弱多病,武则天日益强大。十九年之后,公元674年,武则天又加了“天后”的名号,唐高宗又称“二圣”,开始参加政府。

公元683年李治去世后,武则天被封为唐中宗太后。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终于完成了《武周李唐》。

历史上对唐太宗的最高评价,莫过于成吉思汗的那句话,叫:要稳定国家,就要学习兵法!

然而,良好的军事技能需要有效的执行力。李世民本人是铁血英雄,耍花招自然得心应手,但他给李志一套安排,温柔的唐高宗只坚持了六年

所以这个国家,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人民啊!

近日,四川内江一大学女生宿舍,发生了一件既搞笑又奇怪的事情。一位女大学生准备换掉自己睡了2年的被褥,结果掀开床单一看,傻眼了。

原来是垫床的被褥,烂了一个大窟窿,难怪觉得最近睡觉时屁股总是硌得慌,原来自己几乎是睡在硬木板上了。据这位唐同学说,这床被褥睡了大概2年左右,起初她以为别人的被褥都是这样,结果看了一圈发现只有自己才是如此。

对此,唐同学也觉得哭笑不得,自己每天就是很正常的睡觉,躺着玩儿手机,不知道为什么就自己的被褥烂了,别人的都好好的。

网友说:这就是现实版的娇儿恶卧踏里裂。

也有网友说:估计是睡觉喜欢翻身导致的。

我却觉得,这也许是唐同学的被褥在制造的时候,压棉花的线没弄好,再加上经常喜欢翻身的原因,才导致线与棉花分离,最终烂了一个窟窿。你觉得呢?#2021城事# #内江头条#

公元613年,唐国公李渊之妻窦氏重病在床,恐不久于人世,她将夫君李渊唤到病床前,泣不成声地说道:夫君,府内之事妾身都很放心,但唯独放不下夫君你啊!有一件事情关乎李氏一族前途命运之事,希望夫君你能够听从妾身的!

李渊一听,当即轻声轻语地询问妻子窦氏所说何事,窦氏拖着病体,缓缓说道:隋炀帝杨广是一个喜好良驹,猜疑心极强之人,不要把良驹留在家里,要及早献给隋炀帝杨广,以免引起隋炀帝的忌妒和猜疑,招致祸事,祸及李氏一族。

李渊听后,虽然说嘴上答应了妻子窦氏,但是等到妻子窦氏病逝后,他就将妻子窦氏弥留之际的劝解之语忘得是一干二净。

大业九年六月,窦氏生前的预言果然应验,隋炀帝杨广听闻李渊在府中养良驹,又广交天下豪杰,因此对李渊产生了猜疑之心,使得李渊日益恐惧,不得不按照妻子窦氏生前的劝解之语,将府内的良驹一匹不留的进献给隋炀帝杨广,以此来表忠心,打消隋炀帝的疑心。

事后,李渊将自己的孩子们召集到一起,不由地感叹道:如果我早听了你们母亲的话,哪里会走到今日这般田地。

公元618年,李渊在拿下整个关中地区后,便建立李唐政权,登基为帝,是为唐高祖,而唐高祖李渊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亡妻窦氏追谥为太穆皇后,并且宣布自己有生之年不再另立皇后。

李渊之妻太穆皇后窦氏,出身于权贵之家,她的祖父是北周皇帝宇文泰,父亲是神武郡公窦毅,母亲是北周襄阳公主。

窦氏生性聪慧,颇有慧根,三岁时便已能够熟读《女诫》、《列女》等传记,当时,窦氏的舅父周武帝宇文邕听闻窦氏才思敏捷的事迹后,便将其抚养在宫中,力求将其养育成为北周的大才女。

正所谓光阴如梭,时光荏苒,经过几年的成长期,窦氏女大十八变,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她也在舅父周武帝宇文邕的安排之下,回到了家中。

老父亲窦毅见女儿已经长大,到了适婚的年龄,便和妻子襄阳长公主商量女儿窦氏出嫁一事,二人经过商议之后,决定,画两只孔雀在屏风间,让前来上门提亲的世家公子各射两箭,只要能够射中孔雀的眼睛,便可以成为窦家的女婿。

当时,上门提亲的世家公子不下数十人,但是没有一个能够射中孔雀眼睛的,就当窦毅准备要结束这“雀屏中选”的选婿环节之时,年轻的后生李渊匆匆赶来,他表示要试一试,窦毅见李渊英俊潇洒,一表人才,便同意他试一试。

结果,李渊连射两箭,皆连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窦毅见状,心中暗暗感叹此子皆非池中之物,便将自己的女儿窦氏嫁给李渊为妻,就这样,一段“郎才女貌”的姻缘故事就此展开。

公元578年,周武帝宇文邕疾病缠身,不久之后便驾崩于北征的途中,窦氏获悉舅父周武帝宇文邕病逝的噩耗后,十分的悲痛,但好在有夫君李渊的相伴和宽慰,窦氏很快就走出了这段“阴霾期”。

后续,北周大司马杨坚篡周为隋,消息传来,作为北周皇室成员的窦氏为此极为愤怒,她当着父亲窦毅和母亲襄阳长公主大声的呵斥道:只恨女儿不是男子,不能够解救舅家的危难,而这个事情,也让窦氏第一次意识到只有强大自己,才能够保护好一家人。

与此同时,窦氏与李渊成婚后,一方面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相夫教子,她为李渊先后生下四子一女,四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女儿则是三女李氏,而这四子一女在窦氏的教育和养育之下,纷纷成才,成为隋朝时期的青年才俊。

其次,窦氏在将孩子教育好的前提之下,尽心尽力为夫君李渊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使得李渊在面对多次危机之时,都可以逢凶化吉。

也正是因为窦氏辛劳地为李渊一家操劳着,这就使得窦氏不久之后,便病倒了,而这一病竟令窦氏再也无法为李渊操持家事,分忧解难,公元613年,窦氏病情加重,在在涿郡病逝,终年45岁。

窦氏病逝后,李渊和几个子女为此痛心不已,常常聚在一起回忆窦氏在世时的点点滴滴。

而等到唐王朝建立之后,作为开国皇帝的李渊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这位去世多年的正妻窦氏追封为皇后,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

我们回顾太穆皇后窦氏的一生,她虽出身于权贵之家,但是却并没有一点架子,无论是接人待物,还是养育子女,始终都是以一种朴实的姿态出现的,正所谓,娶妻当娶贤,一个优秀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贤能的女子,而太穆皇后窦氏不仅是一个贤能的女子,更是一个颇有格局的奇女子!#历史真知棒#

公元710年,安乐公主头枕在父亲李显的膝盖上说:“女儿做了碗汤饼孝顺父皇!”可李显大口吃完后,腹痛难忍,竟暴毙而亡。

这是为何?身份尊贵的公主,为何要亲手杀死对她毫无戒备之心的父亲呢?故事还要从权利二字说起。

公元710年7月3日,再次登上帝位的唐中宗李显,重掌皇权五年后,被妻女一碗毒汤送上西天。恐怕他到死都没有想到,躲过了母亲武则天的流放,到头来会被自己最信任,最宠爱的妻子和女儿杀害。

李显,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武则天接连损失了两个儿子后,立李显为太子,于公元683年,他27岁的时候,登基为帝。

李显可以说是武则天儿子里最懦弱的一个,比他父亲李治还要昏庸。可是呢,他有一个胆,就是酒胆。喝了酒以后,会乱说话。他自以为当了皇帝,别人奈何不了他,便大肆封赏韦后的家人,甚至在酒后口出狂言,要将天下送给岳父韦玄贞。

这话很快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武则天当即大怒,把李显轰下王位,贬为庐陵王。可怜李显龙椅还没坐热乎,就过上了在外流放的生活。

684年,有孕在身的韦皇后,在随李显去往房陵(今湖北省房县)的路上,早产下一名女婴,她便是后来的安乐公主李裹儿。因为在路上出生,接生条件不好,李显脱下自己衣服将女儿草草包裹。所以,他给安乐公主娶名李裹儿。

长大后的李裹儿出落的很漂亮,这让李显即欣慰又辛酸,觉得没能给妻女一个幸福的生活。因此,他对这个女儿和妻子韦氏特别好。这让李裹儿养成了娇纵任性的性格,虽然父亲被贬,可她想要什么,父母亲都会拼尽全力为她争取。

李裹儿作风开放,蛮横霸道。十几岁的时候,便和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未婚先孕,为了隐瞒这桩丑事,两人不得不结婚。婚后六个月,就生下了儿子。可见,李裹儿确实属于私生活豪放的女性。

705年,武则天已经是82岁高龄的老人了,李显也45岁了。李唐旧臣发动神龙宫变,逼武则天退位,李显即位。李显恢复帝位后,封李裹儿为安乐公主。安乐公主仗着父亲的喜欢,变本加励的强取豪夺。

她是怎么样做的呢?史书记载,她恃宠而骄,自己做诏书,蒙掉前面的内容,只让李显签字画押。而李显丝毫没有怪罪的意思,反而笑眯眯地把字签好,再把诏书还给她。可以说里面写了些啥,李显完全不知道,女儿想做什么无所谓,他什么都答应。

安乐公主还自请封为皇太女,大臣们反对。她反驳道:“我本来就是父皇的女儿,阿武(武则天)都能当上皇帝,我有什么不可以呢?”安乐公主和她的姑母太平公主,在当时都是风云一时的人物,然而,太平公主都没她胆子大。通过安乐公主卖官鬻爵的人不在少数。

她为自己建造公主府,都是模仿禁宫行制建造的,她还要求能工巧匠想办法,建筑上处处高出禁宫一头。武崇训死后,安乐公主又和武崇训表弟武延秀私通。两人结婚时,安乐公主借出母亲韦皇后仪仗,威风尽显。

武则天称帝后,让唐皇室女子看到了曙光,原来女子不是男人的附庸,也能当皇帝。每个有能力一争的人,都想过把皇帝瘾。

安乐公主如此,她的母亲韦皇后更是如此。

因太子李重俊不是韦后所生,母女俩人百般羞辱太子,想激怒太子,让李显废太子而改立安乐公主。

那之后,韦氏母女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韦皇后与李显十几年患难夫妻,感情深厚。

可她在当了皇后以后,和安乐公主的公公武三思十分暧昧,两人经常衣冠不整在床上打牌,李显下朝回来,居然帮着他们计算赌资。有时安乐公主遇到,四人又围坐在床前打牌,不尽兴不归。

母女弄权一手遮天,李显放任不管,任凭他们做大。很快,两人就不满于李显的恩赐,想自己当皇帝岂不更方便。于是,两人一合计,便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打着安乐公主尽孝道的名义,将一碗毒汤灌进了疼爱她一生的父亲口中。

不过,韦后没有武则天的手腕,安乐公主更没有武则天的能力,所以她们并没有如愿成为女皇帝。

因为他们依仗的李显一死,虎视耽耽盯着王位的可不是只有他们。从来都是成王败寇,通往皇权的路上,绝对没有风平浪静,只有狂风暴雨般的厮杀。

李显死了18天以后,他的侄子、睿王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了宫变。以韦氏母女毒杀中宗显为由,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斩首示众。

有史书上说李隆基只是找了个借口,安乐公主并没有毒害李显的证据,况且安乐公主最后仍然依照公主之礼安葬,如果真的犯了那么大的罪,是不可能依礼下葬的。

但是,真真假假谁又说的上呢?树大招风,尤其做为皇帝的子女,韬光养晦说不定都有人死盯着不放,更别说安乐公主横行霸道,处处不遵守礼制,视皇权为儿戏。

人道是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韦氏和安乐公主,不就是这样活活把自己作死的吗?

#历史# #我在头条搞创作# #故事#

作者:夕照

编辑:薄荷

眼见李世民时日无多。李治跪在床前潸然泪下:“父皇,您走了我怎么办?”李世民艰难起身,屏退左右:“有无忌、遂良在,国事方面你不用担心。唯独有一点,我怕你应付不了。”

李世民临终前说的是谁呢?大家听非非娓娓道来。历史发烧友都知道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软禁老爹,自己这才登上了王位。

虽然李世民这招有点不厚道,但也不得不说,李渊当年反隋建唐,二子李世民的确为李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

劳。

李唐王朝建立初期,李世民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

那么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都有谁呢?其中就有长孙无忌、遂良、李積这三员猛将。

因此李世民给太子李治选了这三个人辅佐他。但是李世民深知,李治恐难平衡这三人之间的关系。选李治做太子,实是李世民继前四位儿子,各怀其罪、各有原因而死的无奈之举。

李世民原本最爱嫡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并悉心栽培,却不想随着长孙皇后的故去,太子进入青春期,后又患上足疾,性情大变,年纪轻轻宠幸男宠,渐渐惹得李世民不悦。

但爱子心切的李世民从来没有废太子之心,他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给他机会,李承乾不仅患了足疾,恐怕还患了心疾,当他得知四皇子李泰有夺嫡之心后,外加听说父皇还对他赞誉有加,就生出灭他之心。

李世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天道好轮回,可曾饶过谁?自己也摊上了儿子之间为了争夺王位,自相残杀之事。

李承乾暗杀李泰失败后,还不算完,竟然又生出逼宫之心,联合他的亲信图谋不轨。

其实太子做的事情,都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但他的确对李承乾爱之深,一直不愿意承认这个太子已经走的太远了。直到太子府逼宫事件败露,他才不得不将李承乾废为庶人。

李承乾被流放后不久抑郁而终,李承乾是他的嫡次子,还有一个儿子李福曾经过继给了他亲手杀死的大哥李建成做继子。

老三李恪后来也被诬陷而死,李泰则因为被查出的确有夺嫡之嫌被幽禁,后也抑郁而终。正因为此才轮到了李治上位。

李治还有一个最大的靠山,就是他的舅舅长孙无忌。但李世民担心他去世后外戚干政,因此留下了李積与之制衡。

李世民为了能让李治明白自己的苦心,特意强调:“李勣跟我戎马半生,天生将才,我还活着,必定不会有二心,但是我死后,他可能会压不住骄狂之心,你镇不住啊。”

李治一听慌了神,哭诉到:“李積是我大唐的功臣,众人皆知,我一个新皇帝也不能上来就杀功臣啊,到底还要父皇明示啊!”

李世民见李治如此,这才幽幽的说出了一个计谋。李治听了之后终于一颗悬着的心尘埃落定。

第二天一下朝,李積就被贬叠州,具体因为什么,据传闻说,是因为李積左脚先进大殿惹怒李世民,这明显是莫须有的罪名,李積是何等聪明之人,也不上奏分辨,叩头谢恩后,第二天连行礼都没拿,就去了叠州赴任。

没过多久,李世民驾崩,李積收到了一封密信,信是李世民托孤遗信:“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无以逾公,公往不负李密,岂负朕哉!”

李世民这段话,源自李積曾经归唐时,手下统领的属地都曾是旧主李密的。当时李密被王世充击败,聚集余众归顺唐朝,他并没有私自贪功领赏,而是给李密写信,说明了情况,让李密自己把这些属地敬献给朝廷。

李世民正是看上了他这品质,不忘旧恩,不贪图利益,故此重用了他。

李積跟了李世民之后,也的确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

620年,李勣随秦王李世民大败宋金刚。同年,李勣又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后来在拿下窦建德、刘黑闼,平定薛延陀灭高丽的战争中,都有他的光辉业绩。乃至于后来东突厥颉利可汗入侵并州,也是李積前往击退。

因此他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武将功臣。而长孙无忌是文臣,二人其实并无冲突。

故而李治登基后,李積被封为宰相,长孙无忌果然在李治上位后掌握着朝堂,李世民千算万算,还是没算到除了长孙无忌,还有一个武媚娘事件。

武则天终于在李治的百转千回下,被迎回了宫。而这时的李治早已被武媚迷的不行不行了,他欲立武废王,遭到舅舅长孙无忌及群臣反对。

655年,唐高宗决定废后,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商议。

李勣认为“这是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故称病未去,于志宁噤不敢言,褚遂良则激烈反对。

长孙无忌虽未明言反对,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褚遂良。也许真是天命难违,当初那么懦弱的李治,在立后这件事上却很有主见。

唐高宗将王皇后废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李積致死也没有想到,他的一句话不仅毁了他一世英名,还差点毁掉李唐基业。

李勣死后,李治亲自为他撰写墓碑:

“朕闻丕维纪地,坤元所以载物;八柱承天,乾策由其列耀。”

李積祖上姓徐,他就是《隋唐演义》里那个大名鼎鼎的徐茂公,后来为李唐做出贡献被赐予李姓。

李積死后,他的孙子李敬业在扬州举兵判乱反对武则天。武则天随后下诏,“追削李敬业祖考官爵,发冢斫棺,复姓徐氏”。#历史真知棒#

#每天分享古诗#

 

 001、静夜思

–– 李白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儿童古诗100首】之一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613年,唐国公李渊之妻窦氏身患重疾,恐不久于人世,她看着夫君,泣不成声地说道:夫君,家中一切妾身都很放心,但唯独放不下夫君你啊!有一件事关乎李氏家族命运,望夫君能够听从妾身的!

窦氏出身于权贵之家,祖父是北周皇帝宇文泰,父亲窦毅在北周是上柱国,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

窦氏出生时,头发就垂及颈项,三岁之后,更是发长及地,因此人人称奇。再加上窦氏从小就聪明伶俐,读《女诫》《周礼》等经书甚至可以过 目 不 忘。

所以,周武帝对她非常疼爱,从小就将她像公主般养在宫中,并常常让她伴随左右。更让人惊叹的是,窦氏小小年纪,就对很多事情都独到的见解。

当时周武帝为了取得突 厥的支持,娶了突 厥公主为妻,婚后却耿耿于怀。窦氏见状劝说舅舅维持这段婚姻,以消 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陈和北齐。

小小年纪的她就有如此的智慧,周武帝听后非常惊讶,认定她以后必有作为,于是对窦毅说:“此女才貌不凡,不可妄以许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几年的成长期,窦氏女大十八变,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她也在周武帝的安排下,回到了家中。

窦毅见女儿已经长大,到了适婚的年龄,便和妻子商量的婚事。两人经过商议后,窦父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有求婚者,不论贫富贵贱,能射中孔雀眼睛就将女儿许配给他。

应试者纷至沓来,但无一人能够射中。过了数天,又来了一人,两发两中,各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可见箭法之高超。

窦毅十分高兴,于是便把窦氏嫁给了他。这个人便是李渊。

窦氏与李渊结婚后,帮助李渊渡过很多波云诡谲的难关。

604年,隋文帝去世,隋炀帝继承了皇位,

隋炀帝,性子阴晴不定,经常怀疑朝廷中的大臣对他有不忠之心,有不少大臣因为无心之言遭到了灭顶之灾。

当时民间有一个流行童谣,大意是说“桃李子”将成下一代皇帝。古人相信这些,隋炀帝当时因为这个童谣,也十分忌惮姓“李”的臣子,当然也包括李渊。

李渊“高颜面皱”,长相奇特。一次朝会,隋炀帝就当众笑话他是“阿婆面”,意思是说他长得像老太太。

李渊听后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心中十分气恼,回到家中便独自垂泪。窦氏见状,便询问他为何神伤。

李渊将事情的始末告诉了妻子,并说:“皇上如此奚落我,肯定是轻视我,前程定将不保了。这该如何是好呢?”

见丈夫如此难过,窦氏便安慰道:“这是好事,应当庆贺,又何必悲伤呢?”

李渊不解,窦氏又说:“你的封号是‘唐’,‘唐’者‘堂’也,阿婆即是堂主,那你就是唐国之主了。”

这个解释虽有些牵强,但却给当时心情十分失落的李渊带来了重新振作的信心。

可以说,如果没有窦氏,李渊可能无法在那段被嘲笑、被怀疑、被猜忌的时光中坚定自己的信念。

而窦氏的这句话在后来又得以实现,可见她的智慧,这或许也和她从小长在深宫,并常常在周武帝身边受其熏陶的经历有关。

就这样,窦氏不离不弃地陪伴在李渊的身边,照顾他,宽慰他,鼓励他,还以她高超的智慧充当着丈夫的顾问,李渊也一次又一次地逃出险境。

李渊爱好武功,骑射功夫更是了得,他还十分喜爱各种好马和神兵利器,而这恰恰也是杨广的心头爱。

当时李渊利用自己的人脉在世界各地搜罗了不少珍贵的宝马和兵器,。

而且他平日里喜欢邀请好友到家中,共同欣赏他又得到了什么稀奇的珍宝,窦氏将丈夫的行为看在眼里,着急在心里。

然而天不假年,窦氏不久就得了病,临终前,她将夫君李渊唤道床前,于是便出现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李渊当即轻声轻语地询问妻子窦氏所说何事,窦氏缓缓说道:隋炀帝是一个喜好良驹,猜疑心很强之人,不要把良驹留在家里,要及早献给他,以免引起他的忌妒和猜疑,招致祸事,祸及李氏一族。

李渊听后,为了安慰弥留之际的妻子,他一边流泪一边点头。很快,窦氏就病逝了。

而李渊对于妻子临终前的忠告并没有放在心上,自然也没有将良驹献给隋炀帝。

很快,窦氏生前的预言果然应验,隋炀帝听闻李渊在府中养良驹,又广交天下豪杰,因此对李渊产生了猜疑之心,使得李渊日益恐惧,不得不按照妻子窦氏生前的劝解之语,将府内的良驹一匹不留的进献给隋炀帝杨广,以此来表忠心,打消隋炀帝的疑心。

事后,李渊将自己的孩子们召集到一起,不由地感叹道:如果我早听了你们母亲的话,哪里会走到今日这般田地。

李渊每到晚上都会来到妻子的牌位前感叹,直到后来他建立了唐朝,成为皇帝之后的他并没有忘记当初窦氏的帮扶之恩。

窦氏这个奇女子用自己的见识和胆略打破了古人对女性所谓头发长见识短的偏见,也证明了女性的智慧和能力也是丝毫不落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