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作者:高度新闻

弋阳姓氏排名

弋阳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县境东西宽27千米,南北长76千米,整体呈狭长形。记者了解到,古时弋阳凭借着其“弋固闽、浙通衢”的交通优势,成为了南戏西行的驿站与终点,弋阳腔也因此应运而生。弋阳腔位列明代戏曲四大声腔之首,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活化石”、高腔戏曲的“鼻祖”。

由于弋阳腔曾风靡一时,弋阳县境内建造了许多与其相关的古戏台,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戏台。这些古戏台至今仍存有50余座,分布在弋阳县的湾里、方墩、曹溪、马山、东港、姚畈、上童、西童.辜家、杉山街等村庄。古朴的戏台向人们“述说”着弋阳腔在这片土地上那辉煌的历史。

建于明宣德年间

弋阳腔是中国古老的汉族戏曲声腔,在中国戏曲史上,曾与海盐腔、昆山腔、余姚腔齐名,并称为“四大声腔”。

记者了解到,南宋末年,兴起于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江西,在弋阳地区结合了当地方言、民间音乐以及地域民俗,“滋生”出了一种全新地方腔调。因这种腔调发源于弋阳县,所以得名“弋阳腔”。

西李村位于弋阳县城西部9公里处,其所在的湾里乡历史悠久,被称为弋阳腔的发源地之一。西李村中曾建造过许多古戏台,西李古戏台是其中的代表。这座古戏台位于西李村村头的李氏宗祠内,是弋阳现存50余座古戏台中的一座。该戏台保存完好,是省重点文物单位之一。不同于城市的戏楼,也不同于北方农村戏台,西李古戏台有着浓郁的赣地戏台建筑风格。

西李古戏台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据《九川李氏宗谱》记载,明代大理寺少卿李奎回乡省亲,督建了西李村的李氏宗祠。同时,按照弋阳腔演出的需要建造了宗祠内的这座古戏台,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西李古戏台顶棚是八角四音花纹藻井,藻井上绘着繁复精美的图。记者了解到,藻井为弯隆式结构,顶部的斗拱层层盘旋而上,往内收缩而成,顶中间还置有一面大铜镜。据西李村村民李思齐介绍, 穹顶的铜镜和藻井不仅具有消防避灾作用,当演员在台上高歌或低吟时,其四壁会产生共鸣,出现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

结构严谨设计巧妙

我国古戏台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制,更是一方文化的展示台。每当锣鼓喧天、演员们粉墨登场时,波澜壮阔、缠绵悱恻的故事就会在戏台上上演。剧情或婉转曲折,或气势恢宏,可以想象出戏曲演员水袖翻飞,观众在台下如痴如醉的场景。立于古戏台下,仿佛能够听见百年前绕梁的余音,看见戏中角色莲步轻移的身影。

据南昌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许飞进介绍,明清时期,随着弋阳腔的广泛传播,古戏台曾遍布弋阳。直至清末民初,仍然兴盛不衰。弋阳境内的古戏台多为徽派风格,西李古戏台亦是如此。与其他戏台不同的是,西李古戏台屋檐往外进行了一定的延伸,这为观众提供遮风避雨的地方。

走近西李古戏台,可以发现整个戏台设计得十分巧妙。戏台的主梁柱粗犷古朴无雕饰,其主要斗拱衔接处均有云卷雕刻,整个建筑是典型的弋阳腔戏台结构。细心观察之下,不难找到戏台中的诸多以中国古代神话为题材的精美木雕。

弋阳最古老的祠堂戏台

据许飞进介绍,弋阳古戏台在形制和结构上大致分为神庙台、祠堂台、万年台、草台等几种类型,其中建造得最多的是祠堂台和万年台。经专家考证,西李古戏台已有500余年历史,是弋阳县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祠堂古戏台。

在弋阳县境内的许多村庄中,“每姓一祠,每祠一台”是非常常见的。这些祠堂大多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就戏台本身而言,宗祠戏台的表演区、藻井、后场、厢房、左右看楼、戏坪与神庙戏台并没有很大差别。所不同的是,神庙戏台用来祭祀社稷神或受封的先贤神,而宗祠戏台祭祀的是祖宗牌位。

弋姓的分布图

据李思齐介绍,弋阳境内的宗祠戏台既是宗祠又是戏台。“戏台正对着供奉祖宗牌位的大堂,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坐在大堂看戏。”李思齐说。

西李村李氏祠堂正门处有一对古拙的古猊,一进祠堂便到了戏台的台底。台底两旁有若干木柱支撑整个戏台,木柱底部以鼓形红石作础,木柱之间两两对称,一直延伸至台口。

据记者了解,西李古戏台于明景泰年间重修,增建了后厅和走马楼。走马楼建在戏台的两侧,长9.5米,宽4米,为木制结构。李思齐告诉记者,走马楼为戏台两侧的回廊,是家族中年轻人观戏的地方,后厅则是砖木结构的祭祀大堂。

用隔板分隔出演奏专区

在老一辈弋阳人心中,戏台是最热闹的地方,一把瓜子一壶茶,看台上演绎的人生百态,何等惬意。

据许飞进介绍,戏台面阔14米,深7.8米,台前有四根八角形石柱,用以支撑整座戏台。戏台的台基高1.9米,正面用红石垒砌,其左侧有石阶可通至台上。

西李古戏台表演区宽4.5米、高3.55米、进深4米。表演区颇具民间风格的隔板,将戏台分成前、后台。隔板两侧向前移,为“出将”、“入相”的上、下场门,这样,隔板与上、下场门的中间形成一个“凹”字形空档,这样的建筑形制不禁让人疑惑。

许飞进告诉记者,这个“凹”字形空档是当年弋阳腔戏班5个乐手演奏的地方,这也是弋阳腔戏台结构最具特色之处,在全国各类古戏台中都十分罕见。

“弋阳腔剧需要演出的人少,凹形场地是特意为配乐腾出的地方,在看戏的同时也能看到打击乐器配乐的表演。” 李思齐说:“这种戏台形制与弋阳腔表演相得益彰,为弋阳腔戏台所独有。”

典型弋阳腔戏台结构

记者从许飞进处了解到,戏台原为三层结构,被称为“三层花台”,这三层分别代表着戏中天、地、人的人物关系。但西李古戏台比较特殊,当年建造时为了节俭材料而变为两层结构。为了更好地区别人物关系,当年在戏台上共建造了四扇副门,通过这四扇副门来区别戏中的人物关系。记者了解到,西李古戏台是最早开始这种戏台形制的戏台,往后的弋阳戏台皆按这种形制建造。

除了副门外,古戏台的上、下场门两侧还建有副台。副台与表演区以板相隔,相隔处又有两个便门。

许飞进告诉记者,副台和便门都是古代为了演出连戏和历史剧人物出场而专门设计的,这在全国古戏台建筑样式中极为罕见。

西李古戏台的后台过道宽2.15米,该宗祠原本没有寝庙,戏台顶部有一层为神龛,专门用以放置神位。

西李古戏台在山清水秀的弋阳点缀出无限风光,在当地乡民心中,戏台不仅是演戏场所,还可以给村落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岁岁平安的吉祥。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