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作者:丽方堂

曲炜八字状态理论详解

(一)命理学孕育阶段

隋朝的《五行大义》汇集了先秦到隋代有关五行的论述,详细的定义和总结了五行生克、四时用事、五行旺衰十二宫和刑冲合害的法则,为命理分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五行大义》

(二)命理学推理体系确立阶段

晚唐的《李虚中命书》以四柱(胎、月、日、时)作为研究对象,以年柱作为切人点,以纳音五行的“喻象”剖析四柱之间的关系,是现存最早的的一本较为完整的命理学著作。命理学史上称之为李虚中模式,是命理学形成历程中出现的第一个重大事件。

(三)命理学标准模式确立阶段

南宋末年的《渊海子平》以日元为切入点,对四柱进行整体分析(强弱分析、调候分析、格局分析),专注五行生克及十神关系分析,淘汰了纳音为主的方法,被称为徐子平论命模式。是命理学历史中出现的第二个重大事件。

《渊海子平》

明朝中期的《三命通会》总结和撷取了之前所有命理学著作和推理方法的精华,虽然对各种命理流派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办法,但主要是肯定了子平模式。

《三命通会》

(四)命理学深化和流派创立阶段

明代张楠研究命理学四十余年,晚年写成《神峰通考》,书中把纳音论命、神煞论命、吕才《合婚书》论婚姻、以及包括日贵格、日德格、魁罡格等在内的外格,统统归结于谬说,提出了 “病药说”。

《神峰通考》


明末清初的《命理约言》是对八字命理学理论的又一次全面清理,称得上是子平模式全面的标准化的精读本。批评了病药说取用神的偏颇之处,坚定的维护“日主最贵中和”的论命原则。

乾隆年间的《子平真诠》指出 “八字用神,专求月令”。对于善神“顺用之”不善者“逆用之”。提出了格评价格局高低的两个标准就是“有情、无情”“有力、无力”。同时也提出了不能完全不顾调候的问题。还提出在格局内部分析完成之后,再参合日主的强弱情况,选取全局用神,并有此推断出大运的喜忌来。《子平真诠》无疑是代表了格局理论探索的高峰。

《子平真诠》

宋朝宋朝京图编撰的《滴天髓》虽见闻与世,但行文大多是精练精练的诗赋句子,义理隐晦,实不易领悟,直到道光二十八年由任铁樵作了十分详尽的注解,才得以真正的流传。是从形象来讨论八字总体结构的喻象特征,强调要从全局要素比较中选取命局的喜忌。提出了多角度的评判原则:“清浊”、“真假”、“源流”、 “通关”、调候,强调旺衰的真机,“识中和之正理”。

目前公认的八字大师曲炜八字

《滴天髓》

清光绪年间余春台重新编辑《造化元钥》,改名为《穷通宝鉴》。其内容对十天干在每个月的旺衰状态所需要的调候用神做详细的论述,是以独立的视角来讨论调候,不依附于日元的强弱问题、命局结构的格局问题等,秉承“取用贵乎提纲”的宗旨,以“调候为急”,强调调候的重要性。

《穷通宝鉴》


(四)命理学总结阶段

1、典籍整理与评注

明清两代的命理学典籍,经过近代命理学大师精心校勘,细心注释,先后得以问世,主要代表人物是袁树珊、徐乐吾、韦千里。

徐乐吾注释的《穷通宝鉴评注》、《子平真诠评注》、《滴天髓徵义》、《造化元钥评注》等。

袁树珊校勘《滴天髓阐微》、韦千里校刊《精选命理约言》等。

《精选命理约言》

2、通论性著作

民国以后,最早出现的属于命理学通论性的著作,大概要数袁树珊编著的《命理探原》,1952年作者又重加整理,以《新命理探原》书名,再版于香港。

此外还有,徐乐吾的《子平粹言》、梁湘润《子平基础概要》、李铁笔《四柱八字命运学》等。

《新命理探原》

3、大陆命理学发展

49年后,命理学的发展主要在港台地区,直至80年代后期《易经》热的出现,才带来了八字命理学在中国大陆的复苏。90年代初出版了邵伟华的《四柱预测学》,此后的重要著作还有郭耀宗的《四柱命理预测学》、李洪成《具体断四枝讲义》、李涵辰《八字预测真踪》、曲炜《四柱详真》等。其中自李涵辰先生起,部分命师不再使用地支藏干。

《四柱预测学》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