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大全——老当益壮

马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今陕西兴平)人,生在西汉末年。他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代。当年,赵奢因大败奏兵而被赵王赐号为"马服(意为能服驭马)君",因此后代便以马为姓。马援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十二岁那年,父母双亡,他跟着哥嫂生活。哥哥马况为培养他,送他去学《诗》。可几年过去了竟没学出名堂来。马援见家中经济状况不好,便向哥哥要求去边疆放马。哥哥鼓励他说。"汝大才,当晚成。"意思是说你的才能很大,所以成熟得晚些。"大器晚成"这一成语就源于此。

马援长大后,做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他押送一名四犯到长安。觉得犯人很可怜,就在途中把犯人放了。为逃避官府逮捕,马援逃到北方隐藏起来。后来,朝廷大赦天下,他得到赦免便留在北方。他开垦土地,放养牛羊,开始实现他少年时代的志向。几年后,马援就成了一个大财主,拥有牛羊几千头,粮食几万石。但他从来不看重财富,常说∶"有钱。贵在好施舍,不然就是守财奴。"他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亲朋好友,自己却穿着十分朴素。

王莽政权灭亡后,陇西的院嚣趁机起兵。隗嚣很器重马援的才华,任命他为绥德将军,许多军机要事同他商量。建武四年(公元 28 年),隗嚣派马援到落阳给刘秀送信,刘秀亲自接见了马援,并与他亲切交谈。在洛阳的这段日子,刘秀多次接见马援,有时竟从晚上谈到天亮。马援发现刘秀的才能、智慧、勇气和胆略都是常人所不及,而且待人真诚,胸襟豁达,而隗器却是无能之辈,于是他就毅然离开隗嚣,投奔刘秀。刘秀欣赏马援才能,正求之不得,便立即委以重任。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刘秀亲率大军征讨陇西,却因山高路险人地生疏而无法前进。刘秀召来马援,与他共商讨平阴嚣大计。马援了解隗嚣内部不和,建议刘秀速战取胜。他还把一袋米倒在地上,堆成当地的地形,给刘秀讲解,并提出作战计划和行军路线。结果汉军第一仗就大获全胜。

建武九年,马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做来歙的副手平定凉州从王莽末年起,陇西一带就多被羌人占领。来歙上奏皇帝,平定陇西,非马援莫属。刘秀便封马援为陇西太守,命他率兵前去征讨羌兵。马援率步骑兵三千多人前往陇西,在临洮击溃羌军,外敌数百,缴获牲畜万余头,八干多羌兵投降。接着他又率兵攻打占据允吾谷的羌军。羌军占领山头,马援亲率小队人马从后山攻上山顶,火烧羌军大本营。一时间,大火熊熊,鼓声震天。羌军被杀得人仰马翻,死者千余人。战斗中,马援腿部被箭射中,仍坚持指挥战斗。很快,马援就平定了陇西。百姓们纷纷返回家园恢复生产。他们修城廓。开水田,农牧并行,安居乐业。光武帝闻讯大喜,派人前来奖赏,赐牛羊数干,马援全部分给了将士们

建武十八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征侧、征贰姐妹二人率众反叛。光武帝又封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前去平叛,共消灭敌人数干,降者万余人。建武十九年春,马援杀征侧、征贰姐妹,接着又陆续消灭了征氏的余党,平定了交趾。刘秀封马援为新息候食邑三千户。三年后,马援班师回京。刘秀又赐他兵车一具,朝见时位置仅在九卿之后。许多朋友都来向他祝贺。马援心中十分不安。他对一位好朋友说∶"男子汉就应该驰骋战场,死于边野,用马革裹尸埋葬,怎么能醉生梦死,缠绵于儿女之情!如今匈奴、鸟类时常侵扰北方。我准备请求再上战场,打退侵犯的敌入!"朋友听了,十分敬佩,说∶"将军真是壮烈之士啊!大丈夫就当如此!

建武二十四年,汉军进攻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的少数民族五溪蛮(因武陵一带有五条溪,所以称那里的少数民族叫五溪蛮),不料全车覆没。六十.罗的马援向光武帝请求领兵出击,刘秀考虑他年迈,没有答应。马援说。"我还能被甲上马1"刘秀计他试试。马援果然据鞍上马,左右环顾,精神矍铄。光武帝深受感动,派他率四万人马出征五溪。临行前,马援与朋友决别说"我老矣,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常担心不能为国家战死沙场,今天总算如愿,可盲心盲目了。

当时,进军五溪地区的路线有两条。中郎将耿舒认为应走介县(今湖南桑植县),路远却好走。马援却选择了顺沅江而上。谁知,蛮军占领山头,居高临下,守住水道,汉军船只被阻。当时正值暑季,天气特别热,许多官兵得病而死,马援也染上疾病。军队被围,只好在岸边挖洞避暑。敌兵每次进攻,病中的马援强支着身体到洞口观察,部下都感动得流下热泪。耿舒却趁机报告朝廷,指责马援指挥不当。当朝廷派人来调查时,马援已病重死去

马援生前曾对人说过。"大丈夫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他征战一生,最后死在疆场,实现了他平生的志愿,给后世留下了"马单裹尸"、"老当益壮"等寓意深刻的典故。#读书##每日打卡#

马仲共有四子:长子马况,字长平。次子马余,字圣卿﹑三子马员,字季主。四子马援,字文渊。马氏兄弟四人,皆有才能。

王莽皇帝建立新朝后,由于他的祖上在魏郡,亦属赵国旧地。因此王莽皇帝对马氏家族予以重用,故而马况、马余、马员兄弟三人都成了二千石高官。在衰落了三代之后,马氏终于中兴家门,光耀门庭。

而马援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因为他的年龄太小,还没有成人,当然也就无法做官了。当他十二岁的时候,父亲马仲去世了。有三位长兄罩着,他自然是衣食无忧,而且给他提供了一切必要的生活费用,供养他读书。

“长兄为父,长嫂为母”。马况的年龄比马援大了数十岁,从年龄上说足以做他的父亲。马援小时很聪颖,深得大哥的喜爱。马况怜悯这个过早失去了父爱的小兄弟,将他带在身边,对他呵护的很周到,视如己子。在马况的监护之下,马援逐渐长大成人。

马援年龄稍长之后,大哥又出钱供给他读书。他的悟性极高,读书颇有见解,胸怀大志,器宇非凡。马况看着小弟如此见识,内心也是非常的欣慰。不过,为了精益求精,同为饱学之士的马况觉得弟弟还有必须不断深造,就为他寻访名师。

当时,马况调任河南郡做太守。颍川郡人满昌擅长《齐诗》,也在当地开馆授学。《齐诗》是西汉《诗经》的著名学术流派之一,满昌也是当时的著名学者。马况就让马援就前去拜其为师。于是,马援就成了导师满昌座下的《齐诗》专业的“研究生”。不过,马援读书与后来的诸葛亮一样,从不寻章摘句,只求通达大义、观其大略而已。这样的读书方法,成绩自然好不到那里去。很快,马援就感到有些郁闷。

#宝鸡头条# 【马援墓】马援墓位于宝鸡市扶风老县城西南约3.5千米的城关镇伏波村,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冢呈覆斗形,南北长28.5米,东西宽25米,高6米,周长107米。墓前现存两块石碑,一块是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马氏后裔立的“始祖伏波将军马公讳援墓”碑;另一块是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沅书,扶风知县熊家振立“汉伏波将军马公墓碑”。

在墓北约1公里的西宝公路南侧还有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长白鄂海所书之“汉伏波将军马援墓”路碑一块。

马援(公元前14—49年),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人,著名大将,官拜伏波将军。他所言“丈夫为志,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他本人带兵打仗,死在军中,践行了自己“马革裹尸”的豪言壮语。

马援在东南亚和台湾地区声名远播,被认为是海内外汉人马氏的先祖,许多海外华人归国寻根问祖,在马援墓前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宝鸡身边事# #扶风#

光照千秋(危途短路)

终南阳明书院46期精修班陈丽萍(20221120)早五点

1528年二月先生在广西平卢苏、王受,七月破八寨断藤峡。九月,冯恩奉钦赐至广州,赏阳明先生平定思田之功。十月,先生病重,上疏《乞恩养病疏》请告,被桂萼压住。专制的皇权、腐败内阁、对王阳明先生各种刁难和功绩的不认可,先生病重熟视无睹,实在是不敢想象,先生心里已经下决心回乡养病,一路慢走遇到伏波庙。足疾严重但还是坚持拜谒马援将军。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汉族,中国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东汉开国功臣,汉明帝明德皇后马氏之父。《王阳明年谱》:“先生十五岁时尝梦谒伏波庙,至是拜祠下,宛然如梦中,谓兹行殆非偶然。因识二诗。”

其一曰:“四十年前梦里诗,此行天定岂人为?徂征敢倚风云阵,所过如同时雨师。尚喜远人知向望,却惭无术救疮痍。从来胜算归廊庙,耻说兵戈定四夷。”

其二诗曰:“楼船金鼓宿乌蛮,鱼丽群舟夜上滩。月绕旌旗千嶂静,风传铃木九溪寒。荒夷未必先声服,神武由来不杀难。想见虞廷新气象,两阶干羽五云端。”

写到此感慨先生“为万世开太平”的气概已经彰显的淋淋尽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四十年后终于应验,神奇呀!所以先生感慨万千题诗以上两首诗!敬佩先生!何等的心境何等的圣境!自古英雄多磨难,先生千辛万苦“立德立言立功”到最后落此满身伤痕此刻心如刀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