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珍贵老照片 1948年12月 民主人士乘华中轮抵达东北解放区丹东后合影留念 周海婴拍摄

左起:翦伯赞 马叙伦 宦乡 郭沫若 陈其尤 许广平 冯裕芳 侯外庐 许宝驹 连贯 沈志远 曹孟君 丘哲 丹东中共领导人

孙中山有个绰号叫“孙大炮”,“大炮”源于粤语中的“车大炮”,指吹牛、说大话。那么先生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一绰号的呢?

1914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时,特意说道:“广州有很多人叫我做‘孙大炮’,好吧,现在我就要开大炮了。”孙中山这场演讲十分巧妙,并赢得了一片掌声。

作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别人叫他“孙大炮”,他都并不以为意,甚至都以此来自嘲取乐,极具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关于这个绰号的来历有很多的说法。

一说是孙中山早年在海外宣传革命,为革命募捐时,侨胞首先称他为“孙大炮”。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到保皇党势力活跃的芝加哥宣传革命,不少在芝加哥的华侨上层人物不仅对孙中山的宣传鼓动表示冷淡,有的甚至予以嘲笑,攻击孙中山所宣传的革命道理是“车大炮”。

一说是孙中山退位临时大总统后向袁世凯提出实业兴国,袁世凯听了孙中山的“十万英里铁路计划”后,觉得是夸夸其谈,于是在背后说孙中山是个“大炮”,由此“孙大炮”的外号,就这样被袁世凯叫出来了。

1922年陈炯明发动兵变,孙中山于6月12日发表演说指责其反对北伐的行径:“我现在决定处置的方法,下令要他全数退出省城三十里之外,他若不服命令,我不难以武力压服人。人说我孙中山车大炮,但这回大炮更是利害,不是用实心弹,乃用开花弹……不难于三小时内把他六十营陈家军变为泥粉。”

其实,在当时,大炮是最为强劲的武器,“孙大炮”是比喻孙中山坚强的革命斗争精神。武昌起义成功后,虽然清政府被推翻,但很多遗留问题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阻碍。

面对这些艰难困苦,孙中山诚如丘哲后来所言:“当革命遇到困难,同志们无法可想,不知如何处理的时候,孙先生却能够用他的革命热情来鼓舞同志前进,克服任何困难,使革命坚持下去,而致胜利。”

建国前夕,周恩来策划了一个周密计划,将旅居香港的民主人士,分批接到解放区,为共同商议召开新政协的各项事宜。

 

 

在国民党特务的眼皮底下,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争夺战,展示了周恩来无与伦比的高超智慧。

 

 

当时,由于解放战争还在继续,香港与解放区的陆地和空中交通都已中断。

 

 

周恩来最初设想通过英国转道苏联,再进入我国东北解放区。但英国当局不能马上答复,周恩来当即放弃这个想法。

 

 

采用另一个方案:从香港乘船直达大连或营口,再进入解放区的海上通道。

 

 

香港分局书记方方,接到周恩来的电报指示后,成立了一个接送5人小组,负责接送具体工作,并下令高度保密。

 

 

第一批北上的民主人士主要有: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和他的秘书林一元等。

 

 

先运走行李,然后每人只携带随身小包,神不知鬼不觉地,上了由苏联租来的“波尔塔瓦”货船,于1948年9月12号上午,离开香港向北航行。

 

 

因这只货船很小,所以这一批的人数不多。经过16天终于到达朝鲜的罗津港,中共代表李富春受周恩来委托,在此等候迎接。

 

 

第二批北上的民主人士主要有:马叙伦、郭沫若、丘哲、许广平、陈其尤、翦伯赞、冯裕芳、曹孟君、韩练成等。

 

 

于1948年11月23日深夜,从香港开往大连。

 

 

周恩来事先指示大连负责人,要安排最好的旅馆,确保安全;

 

 

要举行欢迎宴会;

 

还要为他们准备好御寒的皮大衣、皮鞋、皮帽等衣物。

 

 

周总理安排细致到吃饭穿衣。

 

 

转移两批民主人士后,很可能引起外界的注意。还有第三批,而且第三批人数较多。周恩来特别指示香港负责人,要更加谨慎行动。

 

 

其中,李济深的离港行动,更是斗智斗勇。

 

 

因为李济深是国民党中央委员,港英当局和美国领事馆都与他接触频繁。

 

 

港英政治部在他寓所对面租了一层楼,派特工人员“保护”。

 

 

中共接送小组拟定了一个周密计划:在圣诞节的第二天夜间上船,12月27日凌晨离港。

 

 

12月26日,李济深的寓所热闹非凡,正在举行宴会。主人居家打扮,身穿一件小夹袄,热情招待来宾,欢笑声阵阵。

 

 

对面的楼上特工看得清清楚楚,没发现什么异常。

 

 

晚宴开始不久,李济深离席去洗手间,随即悄悄出后门,距离20多米,有一辆小轿车停在那里。

 

 

他迅速上车,直奔被称为“红屋”的邓文钊(《华商报》董事长)的寓所。

 

 

晚上9点,邓文钊的两辆轿车,驶向六国饭店对面,停泊小船的岸边。

 

 

小船将李济深送到维多利亚港内的“阿尔丹”号货船。

 

 

维多利亚湾海面静静的,这艘货船悄无声息地出发了。

 

 

货船航行了12天,于1949年1月7号上午抵达大连。

 

 

当时,货船在途中遇到了大风,时间延误了,周恩来非常着急,几次去电大连询问情况,知道安全抵达,他才放下心来。

 

 

李富春、张闻天专程前往迎接。

 

 

负责接待的同志,将御寒用的獭皮帽、皮鞋、貉绒大衣送到刚下船的人们手中,说是周恩来亲自交办的。

 

 

他们十分感动,连声说:恩来先生想得太周到了,吃穿住行都安排的这么好,真是太感动了!

 

 

周恩来用他那高超的智慧,在敌人眼皮底下,安全地转移大批民主人士,老蒋干着急、干瞪眼。

 

 

日理万机的周恩来,将每一个细节安排的滴水不漏,保证了这么多的民主人士安全回归,并衣食住行一应俱全。

 

 

这些民主人士回到解放区,知道了共产党能获得广大人民拥护的原因,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体会了回家的激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