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古与今#
越南皇帝的龙辇,装饰了龙纹代表九五之尊。
阮朝越南的君主也是皇帝,称为大南皇帝,就算被法国人殖民以后依然以皇帝自居皇帝当然要有帝王的派头,龙辇自然少不了。
下图老照片就是殖民地其实乘坐龙辇的成泰帝和维新帝,此两帝是被殖民皇帝中少有的有血性反抗精神的皇帝。#越南老照片##侃历史#
越南阮朝皇帝。维新帝8岁即位时的老照片,他有个汉家名字叫阮福晃,他这身官服看起来有明朝特色。当时他年幼,刑、吏、礼、工、户部等尚书担任辅政大臣,一起执掌朝政。维新是法国人拥戴继位,但他一直不愿被法国人摆弄,希望救国,恢复越南不被法国殖民。1945年,他飞机失事遇难,寿45岁。
这并非是一张剧照,而是武显殿大学士、太子少傅尊室䜣的真容。尊室䜣出生于1854年,是越南阮朝的重臣,他不仅在维新帝时期担任辅政大臣,还在保大帝时期成为辅政亲臣,可谓是一位元老级的人物。
早在维新七年(1913年)七月,尊室䜣便被颁授四项北斗佩星。不过,这个头衔可不是由阮朝皇帝颁发,而是由法殖民者亲授。可对于尊室䜣来说,法殖民者颁发的头衔更有意义,因为当时的阮朝被法殖民者控制,阮朝皇帝并没有实权。所以,尊室䜣也只不过是一个为殖民者服务的棋子。
溥仪的哥哥溥儁当过皇帝?这并不是真的。从史料来看,溥儁曾被慈禧立为皇储大阿哥,并打算废掉光绪另立新帝,但遭到国内外一片反对之声,这个废帝闹剧也就不了了之了。
维新变法失败以后,取得胜利的以慈禧太后为核心的后党集团,着手立即除掉光绪皇帝,另立新帝。
慈禧太后痛恨光绪皇帝,对皇帝图谋围园一事,一直耿耿于怀。他们先是制造谣言,宣称光绪皇帝病重。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明白慈禧太后苦心的直隶总督荣禄献计,改立端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帝,继为同治皇帝之嗣。
慈禧斟酌后认为此计可行。荣禄建议,为防止外人作梗,端王载漪之子溥儁直接改称大阿哥。
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皇太后在中南海仪鸾殿召集御前会议,所有王公大臣和满汉尚书都参加。
慈禧太后没有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而是直接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宣布:以多罗郡王载漪之子溥儁,继承穆宗毅皇帝为子。封载漪之子溥儁为皇子,立为皇储大阿哥。
同时,慈禧太后宣布:预定第二年,庚子年(1900年)元旦,举行光绪皇帝禅位典礼,正式扶立大阿哥即皇帝位,改年号为保庆。
慈禧太后的一意孤行遭到了国内国外一致反对。
维新派代表人物蔡元培和海外保皇党华侨数十万人,纷纷致电清廷,反对废黜光绪皇帝,另立新君。上海绅商经元善等人,联合各方人士一千二百三十一人,联名上书,反对立嗣废帝。
驻京各国公使联合起来向慈禧太后提出警告。他们明确表态,拒绝参加光绪皇帝的禅让典礼,拒不承认新皇帝登基。
慈禧太后主意已定,宣称:光绪皇帝久病不愈,不能君临天下,宜另择新君。她密电南方各省督抚,探询他们的意见。
南方各省督抚反应冷淡,不赞成废帝另立,部分总督则公开表示反对。两江总督刘坤一复电慈禧太后,明确反对另立新君,他认为:“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
迫于各方压力,慈禧一手导演的废帝闹剧,只得不了了之。#历史真相官#
美国遏制通胀目前看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继续修改cpi规则,剔除涨得快的。如果美国按照70年代末的计算方法现在15%都有了。那么为什么美国80年代可以解决通胀?前提是当时的美国是产品输出国,产品是应对恶性通胀最有效也是唯一的办法。
但是现在的美国呢?也不是做不到,问题是美国现在能卖的欧洲也有,欧洲不需要。真正需要的是中国,问题是美国敢卖么?还需要一个敢于牺牲自己的总统团队,大家都记得是里根解决了通胀,但是事实是卡特顶住了压力,坚持了两年高利率政策,坚持金融改革,里根只是摘桃子的,老百姓就像七秒记忆的金鱼,在他们的记忆里只会记得高光的那个人而已。现在的美国两党有一个这样的政治家吗?
这就是老大帝国晚期的悖论,后人看起来无论做什么好像都是错的。核心还是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矛盾很深,互相不愿意妥协之外,还要用政治正确互相打压。西汉的清儒与外戚宦官党争,东汉的党锢之祸,晚唐的牛李党争,北宋的新旧党争,明朝的阉党东林党党争,晚清的维新与帝党党争,最后的结果都是撕裂了苟延残喘的帝国。
总之,就像那句名言,任何宏伟的要塞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同治帝去世前,有人提议让溥伦继承皇位。慈禧当场就给否了,她说道,“醇亲王的长子载湉已经4岁了,我看就很合适。”结果醇亲王一听慈禧想让他的儿子当皇帝,直接吓得失声痛哭,晕倒在地。
咸丰皇帝驾崩后,爱新觉罗•载淳继承了皇位,他便是同治皇帝。他即位时只有六岁,连自己的名字还写不明白呢,于是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便趁机垂帘听政了。
不过,垂帘听政期间慈禧的手段和心机更加高明,很快,作为小妾的慈禧便很快掌握了大部分的权力。
按照惯例,皇帝长大成婚后便可以亲政,但是慈禧因为贪恋权力,便以同治“典学未成”为由拖延他亲政时间。
同时被拖延的还有同治的婚事。本来十三四岁就可以结婚的载淳,愣是被慈禧拖到了17岁才完婚。
对于皇后的人选,当时慈安太后中意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则中意侍郎凤秀之女富察氏。最终载淳选择以阿鲁特氏为皇后,富察氏为慧妃。
皇后的人选不是慈禧中意的人,这让慈禧心里很不爽。也为后来同治皇帝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皇后是慈安太后选的人,自然便跟慈安太后沾亲带故。再加上慈禧虽是同治的生母,但毕竟是小妾出身,所以阿鲁特氏每次去给慈禧请安总是恭敬有加但又亲近不足,这让慈禧心生不快。
后来,慈禧竟屡次命令同治不准去皇后寝宫,而是逼着他去找慧妃。同治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又是叛逆的年龄,哪里肯听,最后他竟然谁的寝宫也不去了,干脆自己一个人在书房睡。
睡书房倒没什么,但是问题是一个大小伙子也是有需求的。于是,同治在身边内监的教唆下,经常溜出宫去逛红楼。
久而久之,长期的不加节制,加上病毒的侵扰,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一病不起。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同治皇帝病逝于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两个多月后,皇后阿鲁特氏也随他而去了。
同治去世的当天下午,慈禧太后突然召集军机大臣到内廷去商议大事。
待大臣们都到齐后,慈禧说道,“如今皇帝怕是不太好了,他又没有留下子嗣,为以防不测,如今必须要立一个子嗣。众卿觉得谁比较合适啊?”
大臣们不敢得罪慈禧,便都不说话。过了一会儿文祥说道,“依奴才看,溥字辈里面有好几个人比较合适。”
慈禧一听,狠狠地瞪了文祥一眼,文祥也不敢往下说了。这时又有一个大臣壮着胆子说道,“溥字辈中,溥伦年长,立为皇嗣很合适。”
大臣们还想往下议论时,慈禧便直接打断了他们,说道,“溥字辈中没有合适的,以我看醇亲王的长子载湉已经4岁了,倒是很合适。”
载湉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立自己的亲外甥有利于慈禧继续干政,要是立溥字辈可就不好说了。
大臣们对于慈禧想立载湉为皇嗣这个决定,都非常震惊,但又敢怒不敢言。就在这时,载湉的父亲醇亲王突然痛哭失声,晕倒在地。史称他听到消息后,吓得“碰头痛苦,昏倒在地”,扶都不起来。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儿子要是当了皇帝,那肯定没有好日子过。慈禧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同治都那么苛刻,何况是自己的儿子呢?
这时候,慈禧身边的心腹恭亲王看到醇亲王如此这般,非常不满,大声嚷道,“你这是做什么?简直就是丢人现眼!”随即便命内监将其扶了出去。
儿子突然入继大统,自己一夜之间成了皇帝的爹,醇亲王可不觉得这是什么好事儿,但是他又不能抗旨。也只能忍痛送走自己儿子,让他成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光绪皇帝。
据说,光绪皇帝举行登基大典的那天,他正好在犯困,没办法,内监只好用龙舆把四岁的光绪皇帝抬到了大殿上。
大典眼看就要开始了,可是小皇帝还没醒呢。他的母亲只好使劲儿把他捅醒,然后将他抱到了龙椅上。
接着,满朝文武立即行那三跪九叩之礼,光绪本就年纪小,又没有完全醒来,一看这阵仗,登时被吓得哇哇大哭。众臣一看这情形,登基大典也只好草草收场。
众臣告退后,内监们赶紧去安抚小皇帝,一看,不得了,光绪皇帝居然吓得尿了裤子。
而后,光绪皇帝悲惨的一生便开始了。
在早期,慈禧对载淳还是不错的。生活上,充满温情仁爱,教育上,请最好的老师去教导栽培。毫不夸张地说,慈禧那时候对光绪帝的培养,完全是在效仿自己的偶像孝庄太后。她是希望自己能为帝国打造一位明君的。
光绪十二年,载淳该亲政了。可是慈禧嘴上说着还政,可实际上依然握着实权。皇帝与太后之间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后来,光绪试图支持维新变法来与慈禧抗争,结果失败了。随后,慈禧发把光绪软禁了起来。
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帝病重,于10月份驾崩,享年38岁。
@轻心读书
同治登基时,没有九子夺嫡的凶险,可是他的一生却只有短短的19年。光绪如果没有被推上帝位,想必做个皇亲贵胄,一生富贵总是有的。
真是时也,命也,运也。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轻心读书
谭嗣同虽然是一心为国变革,但即便戊戌变法成功,结果未必就是好的,因为真正具有话语权的是康有为。别看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实际上骨子里还是思想陈旧的顽固派,从他平日生活作风,和日后一心复辟清朝的行为来看,戊戌变法成功后最大的可能是换汤不换药,画虎不成反类犬。谭嗣同就这么为理想而死真的不值,但他的精神却值得后人学习。
日本名校:七大神仙组合!经历了岁月洗礼!依旧独占鳌头!
“七帝大”指的是?
帝国大学是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帝国在其本土和殖民地上的中心城市所建立的九所帝国大学,是象征国家最高荣誉、最顶尖的高等教育、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国立大学的统称。
二战后,九所帝国大学的官方名称中均被废除了“帝国”二字,而在日本本土的七所旧帝国大学则被人们简称为“七帝大”,分别是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北大学、九州大学、北海道大学、大阪大学、名古屋大学。
它们囊括了亚洲半数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的A类顶尖型高校,也是学术研究恳谈会、八大学工学系联合会等重要高校联盟的核心成员,在世界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图片
“七帝大”都有什么厉害之处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哪家强!
东京大学
作为“帝国大学之首”的东京大学,诞生于1877年,是日本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亚洲最早的西制大学之一,至今仍是日本全国最高学术殿堂,在全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东京大学综合实力一直稳居日本国内第一位,培养了很多政界精英、工商巨子、学术名家,在日本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性地位。
京都大学
京都大学于1897年开设大学教育,是在日本仅次于东京大学的学科齐全、规模宏大的国立综合大学,创校以来一直非常注重学术上的高标准,尤以理科著称。
京都大学也培养了众多科学家,被人们称为“科学家的摇篮”。养乐多的创始人医学博士代田稔就是毕业于京都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创立于1907年,是一所以“研究第一主义”、“门户开放”、“实学尊重”为办学理念的综合性大学,是日本东北地方的最高学府。
东北大学也是当年鲁迅先生就读的学校,至今仍保留着鲁迅先生曾经学习过的地方,并命名为“鲁迅的阶梯教室”。正因为这样,东北大学对中国留学生十分友好。
九州大学
九州大学创办于1911年,在日本的权威调查中拥有良好的评价,其理工科系尤为出色,也拥有亚洲最知名的医学院之一。
郭沫若先生也曾在九州大学学习医学。另外九州大学的博物馆也十分出名,收藏了大量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关的标本和资料。
北海道大学
北海道大学创立于1876年,其前身为开发北海道而设立的札幌农学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传统、规模庞大的综合性大学,是日本首座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一流高等学府。
北海道大学坚持自由的学术氛围,理、工、农、医及社会科学具有全日本一流的研究水平,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国、具有坚实专业背景的各领域学生及研究人员。
大阪大学
大阪大学成立于1931年,是关西地区重要的高等教育学府之一,其机器人相关专业在日本非常强,某些研究领域可以与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学术水平相当。
石黑浩教授就是大阪大学著名校友,他在世界仿生机器人研究界中,被称为“日本机器人之父”。
名古屋大学
名古屋大学创办于1871年,是日本中部地区的核心大学,是一所自由、平等、独立、鼓励开放式思考的学校,校训是“做有勇气的知识分子”。
名古屋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丰田讲堂”是由丰田汽车出资建造的,不仅校外有丰田汽车博物馆,校内还有丰田与学校合作的各种项目。
谁识书生能报国?
晚清人物数康梁!
1888年,康有为在北京参加科考,如果不是因为写了以“鼓吹变法”为主要内容的五千字《上清*帝*书》,他当年可能就中榜了。朝廷顽固派视其为洪水猛兽,抽去了他的试卷,但这却让康有为在落榜的同时反而名震天下。
倒是另外一位广东青年,早在17岁就中举了,主考官青睐之余还把亲妹妹许配给了这个年轻人。照理说,这位青年是事业爱情双丰收,等待他的是一帆风顺的人生。当然,如果不是在次年秋天,他见到了康有为的话。
这位广东青年,名叫梁启超。
1890年秋,在陈千秋的引荐下,年仅18岁的梁启超和33岁的康有为会面了。这是一次伟大而迷人的遇见……
此后的中国历史遂以“康梁”并称,而“戊戌变法”也常常被表述为“康梁维新”。
每每及此,我都会无限神往地想象那些伟大而迷人的会面:当俞伯牙遇见钟子期;当管仲遇见鲍叔牙;当孔子遇见老子;当阮籍遇见嵇康;当杜甫遇见李白;当黄庭坚遇见苏轼;当辛弃疾遇见陈亮;当唐伯虎遇见祝枝山;当陈独秀遇见蔡元培;当丰子恺遇见李叔同……
事实上,梁启超遇见康有为,确是其人生之一大转折。在《三十自述》里,梁启超以其“笔锋常带感情”的一贯文风描述了此番“康梁会面”的情形:时余以少年科第,且于时流所推重之训诂词章学,颇有所知,辄沾沾自喜。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师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陈千秋)联床竟夕不能寐。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生平知有学自兹始。字里行间,完全是粉丝遇见偶像的口气。
事实上也是如此,梁启超当即拜康有为为师。梁启超觉得,康有为老师应该影响更多的年青人,他和陈千秋请求老师开馆授徒,传播新学,于是就有了“万木草堂”。
此后的故事,稍微有点儿近代史常识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了。在梁启超遇见康有为的四年后,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次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千余名热血读书人,上书光绪,直言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康有为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毕竟书生能救国”。维新派大办报纸,宣传变法,启蒙民众。
兹后,“六君子”喋血菜市口,
#满清十二帝哪个最雄才大略#说到清朝十二帝,很多人第一感想肯定是“康熙雍正乾隆”三帝,这三帝在位期间不仅是清朝最为强盛的时候,同时也是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我们都没啥可能比“康乾盛世”的时候更为强盛了,如果以世界论的话。回到这个问题,既然康熙雍正乾隆三个人里面挑,我还是认为乾隆最雄才大略的,因为康熙主要的功劳是巩固满族在中国的统治,清扫内乱,削藩稳固。而乾隆主要的功劳是开疆扩土,乾隆自诩“十全武功”,曰:“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虽然很多人对乾隆“十全武功”嗤之以鼻,认为是吹牛,但是有一说一吹牛也得有资本才能吹,虽然十全武功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这些都是看得见的事,不论怎么说《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新疆识略》都是乾隆朝搞的,他对我国目前领土的确定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没有他,我们现在对很多争议领地的主张都是缺少历史背书的。总之,人无完人吧,但就清朝十二帝来说,乾隆算是最雄才大略的,虽然乾隆的思想是保守主义。这里说个有意思的事,清朝思想最开放的应该是光绪帝,光绪帝不仅学习英文,而且大方的接受西方思想,更有百日维新的改革志气,思想格局上他比乾隆高不知道哪儿去了,但是能力上却低不知道哪儿去,终身一个傀儡,最后留下一地鸡毛。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是多方面多维度的,只看一项去肯定去否定都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