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硕士阿富汗收尸为哪般。哈佛学子放弃“金领”工作 迄今为止,王夕越已经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阿富汗坎大哈代表处工作了整整一年。他笑言:“我终于圆了大学时代的梦。” 第一次对阿富汗产生兴趣是去美国之前。读高中时,王夕越对别国的风土人情产生了兴趣,一有空就去国家图书馆抱相关的书回来看,可是越看越迷惑:“过去咱们对小国的了解少,是因为我们需要汲取别人发展的经验,所以本能地把注意力放在发达国家身上。现在我们应该对其他小国有更多的了解,可我居然找不到一本中国人写的涉及阿富汗的书。” 王夕越为此耿耿于怀。王夕越的本科四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度过的,专业是国际关系。大学期间,他一直关注阿富汗及周边地区的问题,并给宾夕法尼亚大学了解阿富汗的美国教授写信,还迫切地希望能进入阿富汗拿到第一手资料。大二那年,王夕越曾经3次试图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中国到达阿富汗,但都没能进去,“最近的一次距离边境只有20公里”。 从华盛顿大学毕业后,王夕越转向哈佛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为了更接近梦想中的阿富汗,他开始自学普什图语(阿富汗官方语言)。学校没有语言课,资料又少,王夕越只能抱着字典看报纸。
在阿富汗有一位很“牛”的北京小伙子,他可以出入阿富汗的政府机关,包括卡尔扎伊的总统府,经常深入部落地区与友人们见面,甚至与塔利班领导人坐在一起喝红茶讲条件,各方都对他非常客气和信任。他就是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被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派往位于阿富汗南部坎大哈省工作的王夕越。在战火纷飞的异国他乡,这位80后小伙子是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开展人道救援工作的呢? 挑战人生,从香港到阿富汗 王夕越是土生土长的北京男孩,因家人都在涉外单位工作,他经常接触到讲英语的外事人员。受家庭环境影响,他从小就对国际关系、地区文化和宗教等充满兴趣。19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后又考上哈佛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专门研究有关俄罗斯与南亚、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关系问题。 王夕越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香港找到了一份律师工作,年薪上百万。然而仅仅一年,他就对这项枯燥的工作感到厌恶,想去阿富汗闯荡一番。他从上大学开始,就一直关注阿富汗周边地区的问题,并坚持学习当地的普什图语。 王夕越有一位在联合国工作的校友,建议他向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驻阿富汗机构投简历,那是国际组织中最有效率的“海豹突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