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的一天,南京文物工作者在明孝陵东边的朱标陵墓中勘察,发现了地宫的入口,但没有发现被盗的迹象。为保护明十三陵地宫,文物决定不再进一步挖掘,而是清理墓地地面建筑遗址,出土绿琉璃瓦等文物。朱标虽然是朱元璋认可的太子人选,但由于他英年早逝,以及在靖南之战后朱标家族与皇位完全隔绝,明十三陵被淹没了数百年的杂草,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洞察力。
结合发掘报告和《明史》可以看出,1392年4月,朱标病逝于南京,享年37岁。朱元璋得知消息后,泪流满面,忍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同年8月,朱元璋勉强立朱标为宜文太子。按照太子的规定,他在陵东明孝陵为他的爱子建了一座陵墓。 ,就是明十三陵。
但毕竟在朱元璋时代,明十三陵本质上是太子的陵墓,所以墓地的地面建筑由陵门、大殿、排水设施和宝顶组成。分开神道,与明晓玲共享神道。直到朱标的次子建文帝朱允文即位,1399年他首先追谥其父孝康帝,并命名寺为兴宗。
按照朱允文的设想,明东陵香殿升格为恩赐殿,碑由易文亲王改为明孝康帝。陵墓内还有6个节日,每年3次。此外,十三陵还将增设明楼、神道,并竖立神功圣碑和碑亭。
1402年6月,朱棣进入南京,朱允文下落不明,这一切都化为泡影。朱棣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撤销朱标明兴宗孝康帝的谥号和庙号,恢复伊文亲王原来的祭祀规格,贬朱标三子武王朱允熹为光泽王。 ,四世子衡王朱允熹被贬为永利王。至于最小的儿子朱允熹,则被朱棣指定为朱标的接班人,朱标负责守卫和祭祀明十三陵,但封号由徐改。国王沦为欧宁王。对于朱标的孙子朱允文唯一幸存的儿子朱文贵来说,凤阳高墙被永远禁止了。
奇怪的是,仅仅半年多之后,朱允熹和朱允熹就被废黜为庶民,凤阳也被取缔。 1414年,朱允熹病逝,年仅29岁。三年后,朱允熹突然病逝,终年39岁。朱允熹也没有好下场。最早死于1407年的一次豪宅大火,年仅16岁。朱允熹死后,对明十三陵的祭祀和维护完全流于形式,没过多久,野草就长出来了。
朱允文为朱标准备的神功德碑,疑似是方小茹所写,字迹全部抹去,甚至被砸得粉碎,深埋。 1999年,朱标神通圣德碑出土。石碑重20吨,乌龟重64吨。可见当年的规模是多么的宏伟。
好在朱标的遗孀和女儿没有被朱棣清算,得到应有的礼遇。其中,朱标的下一任妃子鲁太后被废黜太后称号,但仍被尊为宜文太子妃,并按照太子妃的标准提供衣食。朱标的长女江都公主只被贬为江都郡主,二女儿被朱棣册封为宜伦郡主。
明英宗复辟后,朱标后裔的待遇大为改善。据《明朝志》记载,1457年,明英宗朱启真诏令释放朱文贵本人及朱允熹后裔。他们在凤阳建了一座府邸,供他们居住,娶了他们,赏赐了十多个丫鬟,让他们自由行动。榆林郡主之子于悦,在南京晋升为榆林左卫,薪饷100户。
明宪宗朱鉴深即位后,还特意赏赐朱文贵和朱允熹一家过冬的衣服。不过这个时候,家里的生活已经相当富裕了,已经有钱买丫鬟了。但是,朝廷仍然密切关注着明东陵的祭祀是否以及朱标的后裔是否加冕为王的问题。弘治年间,庶民苗公写信给明孝宗朱佑基,要求立朱文贵的后裔为王,供奉朱标,却被逮捕入狱。
南明弘光年间,摇摇欲坠的南京小朝廷终于承认了朱允文的皇帝身份,恢复了朱标明兴宗孝康帝的谥号,平反了朱允熹和朱允熹等人。此外,朱文贵被追封为原怀王,并按照皇帝的规定祭祀明东陵。但为时已晚了。
朱标之死,可以说是明初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首先,朱元璋在朱标去世前一年派他视察陕西,准备迁都西安。然而,朱标死后,朱元璋不仅取消了迁都计划,而且将征东察合台汗国恢复西域汉唐旧疆域的计划改为接受尔霍。东察合台汗国大汗喜,向明朝进贡。
其次,朱元璋发现,留给朱标的将军蓝羽叛逆,对供奉的孙子不满,与北苑贵妃托固司帖木儿有关系,侵吞北苑宝物,私下游兵。让朱元璋下定决心,一定要除掉兰玉,为朱允文铺路,最终为了兰玉案,处死了数万人。
2001年,南京第一座皇陵遗址公园建成,即明东陵遗址公园,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但由于地处偏远,明洞陵经常被游客所忽视,因此鲜为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