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院士安葬仪式举行#】20日,吴孟超院士及其夫人吴佩煜教授追思暨安葬仪式在上海举行。吴孟超院士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在他长达75年的从医生涯里,成功救治了1.6万余名患者。#吴孟超院士纪念像前摆放着手模雕像#,因为长年手握手术刀,他的右手食指有所变形。他曾说,“哪一天我从手术台上倒下来了,我感到很幸福”。致敬吴老!(人民日报)

【吴孟超院士安葬仪式举行】 20日,吴孟超院士及其夫人吴佩煜教授追思暨安葬仪式在上海举行。吴孟超院士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在他长达75年的从医生涯里,成功救治了1.6万余名患者。吴孟超院士纪念像前摆放着手模雕像,因为长年手握手术刀,他的右手食指有所变形。他曾说,“哪一天我从手术台上倒下来了,我感到很幸福”。致敬吴老!(人民日报)

与袁隆平同一天逝世的医学泰斗,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同是院士,而且也是同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吴孟超不应该被遗忘。央媒评价两位院士是“一稻济天下,肝胆两昆仑”。

吴孟超院士从医78年,他决心要把中国这顶“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他完成了1.6万余台肝脏手术,救治了近两万名病人。 2010年, 88岁的吴孟超曾在这一年内主刀完成190台肝肿瘤切除手术,创造了外科医生年龄最大,还坚持经常做手术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即使是到了90多岁的高龄,他仍会每周坚持做三台以上的手术。

2021年5月22日,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与世长辞,享年99岁。他是马来西亚归侨,我们一起缅怀吴孟超的一生。

1922年8月31日,吴孟超生于福建省闽清县。五岁他跟随母亲来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一边割橡胶一边读书。他的母亲对他说,无论走到哪里不要忘记自己是华夏的炎黄子孙是中国人。

1940年, 18岁的吴孟超回国参加抗日,由于战乱无法赴延安只能滞留昆明读书。同年他进入同济大学附属中学求学。

1943年,21岁的吴孟超和妻子吴佩煜凭着专业过硬的实力进入同济大学医学院。

1949年,他拜裘法祖为师。 大家却经常看到80多岁的吴老主动搀扶着90岁的裘老走路,场景非常感人。吴老一直致力于传承裘老的医术医道,始终牢记裘老“会讲,会做,会写”六字箴言。在裘老的弟子中,吴老对“裘式刀法”的继承是最好的。

1958年, 36岁的吴孟超和同事的共同努力翻译出版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本《外科肝脏入门》。隔年历时四个月,打造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

1960年,他提出了是和中国人的五叶四段肝脏解剖方式,发明了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发现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手术后生化代谢规律。短短几年之间,中国在一片空白的肝脏外科领域有了巨大的成就。责任也好,热爱也罢,从此,吴孟超再也没有离开过他的战场,他在方寸之间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1975年, 50而立的吴孟超完成了一台高难度手术肝海绵状血管瘤,震惊国内外的著名学者。要知道,海绵状血管瘤与周围的组织紧密交织,且周围都是扩张的毛细血管,手术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这还是当时发现的最大面积的血管瘤。但是,中国已经不再是处于幼儿园的学前阶段,在吴孟超及其团队的努力之下,这场手术完成的异常顺利。

1978年,吴孟超正式开始招收研究生,他不仅注重提携后辈,也逐渐将他的伟大事业慢慢交到后浪手上,而且自己也一直保持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的状态。截至1986年底,中国的肝脏手术成功率由建国初的20%提升到了97%,吴孟超就治愈了近13600名肝病患者。

吴孟超说,我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伟大的祖国和壮丽的事业。所以他将自己历年来所得的各种奖金和工资等悉数捐赠出去,并成立了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他希望能帮助每一个肝胆病患者带去治愈的希望。

吴孟超从医以来一直坚持人工缝合,能使用缝合器坚决不用,能用便宜的药物代替绝不建议患者使用贵的药品。

赤子之心,国家对吴孟超的杰出贡献给予了肯定。在专业能力上,他无可挑剔,接近完美,甚至由于他的手术刀法出神入化,被人们誉为“吴式柳叶刀法”。

吴孟超说,我这个手比脸重要,一定要保护好,因为他还要救人。和吴孟超共事几十年的护士长说,打开满是鲜血的腹腔,吴老的手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一摸一掐,血就止住了,病人的命就保住了。

吴孟超说,一个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病人,我就想当这样的好医生。 80多岁时,有一次他曾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为患者切除一个重达36斤的巨大肿瘤,他也由此得了一个吴大胆的称号。曾经有人对吴孟超说,这么大瘤子,别人都不敢做,万一出了事,你一世的名誉就没有了。吴孟超的回复坦然而坚定,我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他也曾面对高风险,为一个仅四个月大的女婴摘除了体内的肿瘤。吴孟超曾把自己比作战士,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

吴孟超的夫人吴佩煜是一名妇产科医生,虽然医生的工作很忙碌,但两人从未因此吵过架。吴佩孚去世后,吴孟超曾内疚地说,我没关照好她,没照顾好他,他有时候也会说我把家当成旅馆了,但每当我有新的任务,他都会告诉我,你放心去做吧,家里就别管了,我来。如今,这对相濡以沫60年的伉俪被合葬在一起,共同接受大家的缅怀。许多人用“巨星陨落”四个字形容吴孟超的离去,但他救治过的病人仍在这个世界延续着生命,他培养的学生仍在肝胆外科治疗胰腺发光发热。

那颗火星和木星之间,编号为17606号的吴孟超星,也在日复一日的运转着,你来时国家山河动荡,风雨飘摇,走时九州升平,国泰民安。谢谢您培养的万千桃李,今日已誉满天下,惠泽后世。您回归清河,我们后来者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耕耘。

各位朋友,你们是怎样看待吴孟超老先生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谢谢大家,再见。

1949年,1.62米的吴孟超大学毕业了,他被教务处的老师分配到小儿科。但他想干外科,老师却说:“你这个子能干外科吗?”吴孟超听后生气地跑了.....

吴孟超,他说自己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就是与肝癌作斗争!他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1922年,吴孟超出生在福建闽清县,父亲在他3岁去马来西亚割胶谋生,因为家里贫困,可能营养不良,一直到3岁才学会走路,个子也是小小的。

一直到他5岁,母亲才带着他和弟弟去马来西亚找父亲。因为他是老大,才七八岁就开始努力工作补贴家用了。经常是半夜起来割胶,一直割胶,几年的时间,手掌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割胶刀就像他的玩具,天天把玩!

直到1940年,他才离开生活了12年的马来西亚,回到祖国的怀抱!

高中毕业的他原本是想读工科的,班上跟他关系很好的女同学建议他读医科!她说:你读医吧,读医出来后不求人,对人类有贡献。

而这个改变他一生的女同学就是他后来的妻子,著名妇产科专家吴佩煜。他们当年一起考上了同济大学医学院!

大学毕业的时候,吴孟超申请留校想去外科,没想到教务老师让他去儿科,还说:也不看看你的个子,能干外科吗?他听后气得撒腿就跑。

他立志当外科大夫,当时刚好第二军医大学的附属医院招聘,他去应聘被顺利录取了。

事实证明,个子矮也是可以从事外科的!从此手术台上就多了一个身影,一个特殊的身影。

他每次都会用一条小脚凳垫着做手术,而且这一站就是70多年。

1956年,吴孟超请教他的恩师,日后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恩师裘法祖对他说:我国是肝病高发区,而我国肝脏外科几乎是空白,你可以考虑这个方向。

他遵从了恩师的建议,让他的人生又开启了新的旅程,他缔造了中国医学界,甚至世界医学界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

1975年的陆本海,患有肝海绵状血管瘤,吴孟超没有犹豫,镇定奋战12小时,切掉巨型血管瘤,术后他发明了困扎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

2004年,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给武汉甜甜做手术,她的肿瘤比篮球还大。不顾自己的名誉,把治病救人的医德谨记于心,最后胜利完成手术。

在他一生中,他做过数不清的手术,甚至手指都变形,接近16000名的病人因为他而摆脱死神的追赶。

一直到97岁,他依然要上手术台,保持每周做2-3台复杂的手术。他带着自己的热爱,一生奋战在肝胆外科这个领域。

即便已经取得了这么显赫的成绩,但是吴孟超还是坚持亲自查房,发挥着医者仁心这个美德。天冷的时候检查,每次都会先把自己的手搓热了再检查;用自己的额头感受病人体温;像个体贴的母亲照顾孩子一样,为病人掖被角,把病人的鞋子摆到容易穿的位置。

吴孟超和妻子,在一个班学习。吴孟超吃苦耐劳,勤勉好学。这些都让吴佩煜心动,两人时常在一起学习探讨,互生情愫。

吴孟超直到她近视,因为他是班长,他让她坐到前排,两个人还一起给梁思成,林徽因绘制图纸,赚钱一起去吃鱼香肉丝!

1951年,两人结婚。每次吴孟超出差,她都会在家里等他报平安,如果他的电话不打来,她就会一直守在电话旁边。

吴孟超每次回家,首先就要看她有没有在客厅,如果没看到妻子,他第一句话就是问:哪里去了?

夫妻俩看电视,妻子总是会把遥控器递给吴孟超,虽然两个人喜欢的节目不一样,但是吴佩煜总是陪着看他喜欢的节目。

吴孟超晚上喜欢吃包子,有时候只剩下一个包子,他会分一半给吴佩煜。

吴老晚上在卧室工作,怕影响妻子,就分房睡。可是妻子看到他台灯还亮着,她就等他熄灭才睡。

吴佩煜说:我们从来不吵架,可能因为大家工作都太忙了,年纪大了,难得有时间在一起,也知道体谅彼此。

@糖糖书影记

吴老一生都在努力地为自己的梦想耕耘着,他过着朴素的生活!一个人的一生,时间真的很有限。而吴老用他的一生在诠释着,他们那一代人的时间很珍贵,一辈子只够做一件事,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

孩子们,这个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有时是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大海退潮后,沙滩上留下了很多被搁浅的小鱼,在烈日下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亡。但是有个小孩他弯下腰一条一条地捡起这些小鱼,重新扔进大海。旁观的一位大人对这个孩子说:“那么多小鱼你捡得过来吗?一条小鱼而已,有谁会在乎呢?”孩子一边向海里扔鱼,一边说:“你看,这一条在乎,那一条也在乎”

他就像那位执着的在海滩上救鱼的小孩,尽管救起的鱼很有限,也许被救的小鱼还有可能再搁浅,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种肯定有一部分幸运者就此获得重生。

我们国家正是因为有吴老这样的人,他倾其一生的时光和精力,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和人民造福,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好,更加的繁荣昌盛。

#我要上微头条##说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