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百年洋房坐落在上海汾阳路上,六十年代后已为上海越剧院办公地。几十年后,台湾著名昆曲研究学者白先勇(国民党国防部长白崇禧之子)受邀前往上海越剧院做客,他环顾越剧院所在的楼房若有所思,不多时,白先生恍然大悟,对时任上海越剧院院长袁雪芬说:"这座房子曾是我的家啊",此语一出,举座皆惊,当时缓过神来的白先勇先生指着袁雪芬的办公室说:“你的这间办公室是我的卧室啊”。在座的人们感叹世事巨变的沧桑,也诧异于世存的机缘。

白先勇生于1937年,抗战胜利后,担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的白崇禧在上海做过短暂的居住。

上世纪六十年代这座洋楼分别是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和上海越剧院的办公地。

八十年代初期,上海越剧院迁往淮海中路,这儿成了越剧院与梅龙镇酒家合办的越友酒家。

那时的越友酒家生意挺好,可是没几年,生意就淡下去了,只得把旁边的越剧院练功房(现在为上海沪剧院)租给台湾宝莱纳餐饮有限公司开设德国啤酒餐厅。

后来,越友酒家的生意清淡了,大家想一想:自己生意本来就不好了,还要把边上的位置租给同业商家,这分明不是引火烧身、引狼入室、与虎为伴吗?这家德国啤酒西餐厅越来越“火”,2004年,宝莱纳把越友酒家索性也吃了下来,连同这幢花园洋楼成了宝莱纳旗下的“仙炙轩”烤肉餐厅,当时这座洋楼外墙通体被刷成了白色,因此素有沪上小白宫之称(见图2)。

那时我路过这座白色的洋房,心里总是说不出的滋味,精致而历经百年的老建筑为什么一定要成为每天被烟熏火燎的餐厅?这些历史建筑就没有更有价值的用途吗?尽管后来的这家餐厅在沪上非常有名、非常高档,是豪客靓女光顾的社交场所,但从那里起,就没怎么关心过这座洋楼,在我心中他就像一个教也教不好的差生,失去了他就有的价值。许多年以后(大概是2017年),路过汾阳路再看到”小白宫“时,又见他被彩条布和脚手架包裹了起来,看上去就是在装修,原来的烤肉餐厅也不知所踪,我想这座洋楼又不知道沦为哪个饭店的餐厅了,几多装修真使这么好的一座房子伤痕累累啊。

但随着社会管理的进步,现在我听到有关这座洋房的好消息就是装修后的小白宫又成为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了(见图1),这真的是为这座百年洋房找到了一个令人放心的好婆家了。其实上海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历史洋房被用做了餐厅饭店,希望他们都能被合理的利用,发挥更正确的价值归位。#上海身边事#

一个人、一个社会如果过多的关注于“吃”,总不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现象。@上海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