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四川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刘文辉也邀请杜月笙一家赴宴。刘文辉是四川著名的军阀,雄踞四川20多年。早年同刘湘争霸,刘湘死后,蒋介石任命张群为四川省主席,刘文辉曾经联合四川一些实力派将领共同抵制。虽然张群后来还是做了四川省主席,成了四川最高的军政长官,但刘文辉的势力,及其在川地的影响力仍然不容小视。——《杜月笙全传》
张群资历非常高,一般黄埔或者其他要员都得对他点头哈腰
探影局档案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蒋介石同学张群巡台史料录像:魏道明等迎接,次日参加光复庆祝会
03:05@洒脱葡萄10 @光名缘
笔下有春秋国民党高官张群的长寿秘诀:彻底忘记年龄、不轻易发怒、时常大笑
1987年,在张群98岁生日宴会上,有记者问:“你追随蒋介石最久,和他关系也最密切,那么,对于他的失败,你是否也要负一部分责任?”
张群说:“我只是个厨子,主人喜欢吃什么菜,我做什么菜。”
张群,字岳军,1889年出生于四川省华阳县(今天府新区)人。1906年,张群在读华阳中学时听说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在四川招生,本来打算报考。但听说会试由段祺瑞主持,考生需行屈膝半跪式的请安礼,张群决定放弃考试,因此在三科考试中,有两科交了白卷,国文科本来也想交白卷,但考试题目引发了他的兴趣,一时文思泉涌,大做文章。
尽管如此,张群对此次考试仍未抱希望,两科白卷足以让他名落孙山。殊不料,笔试竟顺利通过。参加会试,张群又一次做出“叛逆”之举。当时北洋第三镇统制段祺瑞驻保定,兼督理北洋武备各学堂,主持会试,考生都要向段祺瑞跪拜请安,当左右人高喊“请安!请安!”时,张群非但不跪,反而坚决地说:“我从来没有请过安,不知道怎样做。”
段祺瑞这个人,应该内心也很不喜欢请安礼,因为有一次,他给袁世凯拜年就不想行跪拜大礼,还是被冯国璋拉着跪了一下,随即就被袁世凯扶了起来。总之,张群没跪,没请安,竟然被军校录取了。进入军校后,张群依然我行我素,言语之间让校监十分不满。
1908年的夏季,对张群来说是一个难熬的季节,在参加留日选拔考试后,由于心里没底,一直焦虑不安,以致彻夜难眠。这个晚上好不容易进入了梦乡,却突然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睁眼一看,进来的是校监。由于张群的“叛逆”,他成为了令校监头疼的学生之一。
校监的突然造访,令张群顿生不祥之感,不料,校监却说:“你已通过留日考试,早点作准备吧。”张群激动得从床上跳下来,兴奋得巴不得给校监磕个响头。校监却如释重负,摇摇头告辞了。
终于登上了东渡的轮船,张群怀着激动的心情,和一大群保定军校的留日学生一起,就在船上,张群结识了蒋介石。
张群和蒋介石一见如故,交谈之后,他决定改换专业,与蒋介石一起学习炮兵。就这样,张群一生的命运因此发生巨大改变。
到东京后,张群与蒋介石双双进入日本陆军预备学校振武学校,张群也转入了炮兵科。经过两年学习,两人在振武学校结业,并按规定,以士官候补生的身份,分配到日军第13师团野炮兵第19联队实习。实习期一年,合格后将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成为正式士官生。
1910年12月4日,张群、蒋介石等人抵达高田,开始了他们一生中艰苦的一段时光。每天早晨5点钟,张群等人要准时离开温暖的被窝,用冷水洗脸,之后开始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要进行的“擦马工作”。这项工作为炮兵每天必做,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轻松,要从马蹄开始擦,沿着马腿擦到马背,再擦到马头、马尾,马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块肌肉都要用禾束使劲地摩擦。一个多小时后,马的血脉畅通,人也浑身冒汗气喘吁吁了。接下来,还要牵着马去饮水喂料,待马吃饱,人才能去吃饭。而营房的饭菜,每顿只给一碗冷饭或者麦饭,几块萝卜干或者一块咸鱼。这样的饭量,对张群、蒋介石这些大小伙子来说,还不够塞牙缝的。而营房不许他们白天出去买吃的,因此他们常常饿得胃倒酸水,熬到晚上,才能在军人俱乐部买几块饼干。
1911年10月,蒋介石突然拿着一封信找到张群:“英士(陈其美字英士)兄给我发来电报,希望我回上海。”
“你若回去,带上我!”张群立刻表示。“
此前,张群已和蒋介石一起参加了同盟会,陈其美是同盟会中部总会庶务部长,正在策划上海的反清起义。于是,张群便随蒋介石一起离开日本,于10月30日抵达上海。
11月3日,陈其美在上海总商会宣布起兵,并向江南制造总局发起攻击,张群参加了这一战斗,这是他第一次亲临战场。4日,起义成功,陈其美成立沪军都督府,亲任沪军都督,张群被任命为都督府军械科科长,后担任黄郛的23师参谋。
与此同时,蒋介石被派往杭州,组织发动了杭州起义,并在陈其美出任沪军都督后,被任命为第2师第5团团长。该团后来扩编为第23师,由黄郛任师长,张群任参谋,蒋介石仍任第5团团长。
由于张群和蒋介石、黄郛同在陈其美手下任职,朝夕相处,又有留学日本时结下的深厚友谊,经黄郛与张群提议,征得蒋介石的同意,三人仿效古人“桃园三结义”,于11月末,在上海打铁浜45号,焚香点烛,互换兰谱,结拜为异姓兄弟。当年黄郛31岁,蒋介石24岁,张群22岁,排行第三。
和蒋介石的结拜,对张群影响巨大,此后他长期担任蒋介石的幕僚,直至1975年蒋病死,时间长达60多年。故而,晚年当记者提及时,张群直言说:“我只是个厨子,主人喜欢吃什么菜,我做什么菜。”
当年八十年代第一次读到此诗:“……天之上,国有殇,唯有泪千行”……时,真的泪流千行咽喑鸣了!
探影局档案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大寿与葬礼录像:蒋介石父子、宋美龄张群出镜
04:26[微风]1938年1月,刘湘在汉口病逝,趁着川军群龙无首,蒋介石任命张群为四川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张群作为四川人,本应顺利就职,然而他的任职,使川军诸将领感到严重威胁,于是全体表示强烈抗议。
张群为老乡所拒,使他丢尽了面子。
虽然张群此人圆滑且人脉广,很多人知道他得罪不起,但是当时的川军就是刘湘的人,即便是刘湘病逝,蒋介石安排张群来也是川军内部接受不了的,更何况所有的川军现在正在怀疑是不是张群谋害了刘湘,如果真相是谋杀,那所有的川军坚决要替他报仇。
为什么川军的人会如此猜测,他们凭什么认为蒋介石任命张群是有原因的,而张群就会得杀害刘湘的凶手?
想要了解蒋介石为什么针对刘湘就要了解从了解这个人开始……
刘湘又被称作“刘元勋”,小的时候就考取四川武备学堂,并在1910年通过审批后成为保路同志军。
参加过辛亥革命,并在这之后随着当时的部队驻扎在川北地区,得到上级赏识后逐渐掌握实权成为当时川军的首领。
掌握实权的刘湘为了更好地巩固地位,他前后任命了多个亲属在军中任职,其中就有他的叔父刘文辉。
[胡瓜]刘湘是割据一方的军阀,蒋介石当时统领国民党,但是对军阀很难把控,一般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恰逢日本侵华,刘湘当即在国民党会议上表态要参加抗日,而蒋介石却认为应该先“安内”。
双方意见不统一,让蒋介石对刘湘多有不满,所以他专门调拨部队给刘湘的叔父刘文辉,并将其升职,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互相争斗。
初期,这样的操作取得效果,但是刘文辉逐渐地对蒋介石有所抵制,根本不听他的,反之是刘湘多支持蒋介石。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不得不支持刘湘。为了避免刘湘不好控制,蒋介石还专门派了自己的亲信张群来监视刘湘。
[中国赞]为什么派张群而不是别人?这是因为张群在孙中山在世的时候就与蒋介石有很密切的关系,两人也称兄道弟。
虽然,张群做事没有大的功绩,但是他为人谨慎谦,很得蒋介石信赖;更何况他是四川人,刘湘的老乡,由他到刘湘这里再好不过。
张群刚到川军就受到刘湘的热情招待和欢迎,由于张群本人人情世故处理得当,刘湘对他也很是认可。即便此时刘湘手下对张群有所猜忌,刘湘也没有对张群有所动作。
刘湘为人是豪爽,他身体一直不好,尤其是胃肠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可是他又偏偏喜爱美食,所以身体总有一些小毛病出现。
[作揖]某日,刘湘接到张群的邀请到家中做客。他应邀前往,张群也很热情款待,不仅准备了刘湘喜欢的螃蟹,其他的菜品也都很精致,再加上美酒点缀,席间参加宴会的众人都很开心。
见到刘湘情绪很好,张群转达了蒋介石的意思,那就是将刘湘调走的命令。
听到这样命令让刘湘很不满意,虽然张群好言劝说,但是回到家的刘湘还是气愤不已,并召集自己的部下讨论这个事情,商议应该如何应对。
不知是被气的还是饮食的关系,刘湘和属下商议的过程中就突然昏厥。
因当时有战事,所以属下只能将其运往其他地方的医院,这就耽误了救治的时间,以至于到医院不久,刘湘病情迅速恶化,这位当时赫赫有名的四川军阀去世了。
刘湘的突然离世,让当时的川军内部出现动荡,很多人都对刘湘的死因产生怀疑,尤其是他的部下们更是认为这是蒋介石指使张群下毒,但是没有人拿出证据。
因此,当蒋介石临时任命张群的时候,当时的川军都反对,导致张群非常难堪。
事实上,刘湘去世前的身体就已经不好,原本肠胃不好的疾病已经很严重,加上当日饮酒后又生气,由此导致昏厥也是可能的。
但是这不一定是张群下毒的结果,况且当时蒋介石已经下达命令,由张群来告诉刘湘不过就是想缓解双方关系,他完全没必要让张群投毒,可见,刘湘因病去世的可能性更高。
参考资料:
[1]蒋介石、张群主川时期县长选用制度的调整(1939-1947)-王玉娟 - 《贵州社会科学》 - - 2012年
[2]蒋介石的"厨子"幕僚——张群-乐飞 - 《党史纵横》 - 2011年
[3]四川王刘湘是被蒋介石毒死的吗?--谌旭彬 -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 - 2017年
1961年,张学良的女儿张闾瑛、女婿陶鹏飞来到台湾。
在张群的斡旋下,蒋介石对蒋经国说:“就让汉卿和女儿、女婿见面吧!”
张学良父女此时已经有二十多年未见,张学良生出了白发,张闾瑛也从家里的掌上明珠变作人妇。
张学良和张闾瑛都非常激动,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他们的拥抱不仅是为了久别重逢,更是因为这可能是此生父女俩的最后一次见面。
张闾瑛和丈夫陶鹏飞去台湾省一趟非常不易,他们是借着参加“阳明山华裔学人研讨会”的名义才踏足宝岛。
张闾瑛为了探望父亲,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她刚落地时,就申请与张学良会面。
可不论是打电话还是亲自跑去政府,国民党官员都不予以回应。
毕竟,世人皆蒋介石对张学良恨之入骨,恨不能将其生吞活剥。
无奈之下,张闾瑛只好委托张群,让他去跟蒋介石求求情。
张群是国民党的元老,又当过蒋介石的秘书长,他说的话,在蒋介石那里还是有分量的。
张群在蒋介石面前苦口婆心地说了好一通,称张闾瑛是张学良和于凤至唯一在世的孩子,父女俩自1934年欧洲分别以来,再未相见。
这些年,张闾瑛吃尽了苦头,在意大利遭到墨索里尼的控制,带着弟弟辗转于欧美求生。如今,既然张闾瑛主动提出,就应该成人之美。
当时掌权的人是蒋经国,蒋介石给他打了个电话,说:“就让汉卿和女儿、女婿见一面吧!”张闾瑛这才如愿见到了张学良。
他们泣涕涟涟,可还来不及诉说思念,就到了“探视时间”。
这是张学良第一次见女婿陶鹏飞,他有很多的话想对陶鹏说。
可张闾瑛刚到一个小时,工作人员就催着她和丈夫陶鹏飞赶快离开,张闾瑛只好满眼泪水地离开了父亲的宅邸。
其实,国民党当局严格限制父女俩相见,除了蒋介石对张学良的私恨以外,还跟于凤至有关。
在张闾瑛去台湾前不久,于凤至受邀参加孙科的生日宴。
酒过三巡,孙科把于凤至请到了屋里,直言操办生日宴的目的,是想让于凤至等在场的一众爱国华人,能和自己一道回台湾省。
孙科的想法很好理解,他跟蒋介石关系不好,一人回去害怕挨整。
而且,如果能带着大批有影响的华人过去,也算是大功一件。
孙科先站在“国家”层面,吹捧于凤至如何如何爱国;
又站在个人层面,帮于凤至分析,称她在美国举目无亲,难免落寞,回去后还能常去探望张学良。
于凤至义正严词地回答道:“台湾我是不能回去的。尽管我在美国居住得很孤单,没有多少亲戚朋友,可我宁愿在这里孤独,也绝不回去凑蒋某人(蒋介石)的热闹,更不能在这时候回去给他捧场。因为我对蒋某人有国难家丑。国难是我的东北老家就丢在他手上,家仇是汉卿(张学良)被他一扣就是几十年。身为领袖,他说话出尔反尔,我又怎么能回到台湾呢?我与孙(科)先生不同,我如果回到台湾会被人耻笑的。知情的人会说我于凤至没骨气。”
正是因为于凤至对蒋介石的憎恶,国民党才会刻意刁难张闾瑛夫妇跟张学良相见。
于凤至是一个坚强的母亲,当初她患了乳腺癌,去美国接受医治,体重骤减到90斤。
她没有收入来源,又要承担子女们的开销。
接受治疗期间,孩子们给她打电话从不询问病情,张口就是要钱。
张家的孩子过惯了优渥的生活,即使到了这种地步心态也没有转变。
身为长子的张闾珣,一年消费近10万,吃好的、喝好的,还追求女明星,富二代的习性丝毫未变。
长女张闾瑛虽然身在美国,却从不去看于凤至。
于凤至苦苦与病魔抗争时,张闾瑛则在加州的海滩上沐浴阳光。
后来,于凤至战胜病魔,还通过炒股和地产赚到了钱。
张闾瑛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与母亲走动的次数变得多了起来。
其实,张闾瑛算是个孝顺的人。
自从1990年张学良获释后,张闾瑛每年都漂洋过海前往台湾探望。#头条创作挑战赛#
@河洛老叟
探影局档案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大寿与葬礼录像:蒋介石父子、宋美龄张群出镜
04:26辛亥革命元老也被蒋介石领到监视与妻儿老小分离。
探影局档案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大寿与葬礼录像:蒋介石父子、宋美龄张群出镜
04:26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望大陆》让人泪目!
探影局档案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大寿与葬礼录像:蒋介石父子、宋美龄张群出镜
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