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河南太康一处下水道工地,围观的人群中突然扑出来一个人嚎啕大哭,声称:对不起祖先。这样的状况一时间也让围观的其他群众都摸不着头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的太康商贸聚集港为了做好商贸服务,正在让工人们开挖下水道。结果,驾驶挖掘机的师傅才挖了不到四分之一的工程,就突然发现了异样:本来遍是泥土的地面居然挖出来了几块砖头。按理说,砖头倒也不只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可是这些砖头却偏偏是古代的青砖。

就在工人们还在议论时,挖掘机继续开挖下居然又挖出了一块写满了文字的古代石碑。此时,就连工人们也在猜测下水道里有古墓,现场的其他群众更是将工地围了个水泄不通。很快,“下水道里发现古墓的消息”宛如穿云箭,迅速传遍了整个县城,自然也引来了考古队的关注。

专家们在按照惯例拉好布防后,开始观察眼前的古墓:规模不大,不太起眼,而且已经被积水所淹没。考虑到墓中满是积水,专家们只能先用抽水泵将积水尽数抽出,然后一边加固工事,为后续的发掘做准备。

就这样,在经过连续近一星期的奋战后,古墓里的景象逐渐展现在考古队的面前,陪葬品和棺椁也被小心翼翼地抬到地面上。

这座古墓的墓冢为圆锥形,高达到6米,而底部则有十几平方米。从过去的考古经验来看,这样的构造能够较大程度隔绝地下水的渗透,但这个墓又为何满是积水呢?

考古队推测,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古墓的构造逐渐失去了原有功能,又或者是因为当地发生过某种灾害,导致土层发现变化,从而使地下水淹没了墓主人的尸身。

与大家的认知或许有几分不同,古尸在被完全浸没下反而不容易腐烂,尸身保存得极为完好。这大概也是考古界里盛传的“干千年,湿万年”的道理。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古墓虽然没有长沙马王堆古墓那么豪华,但尸身保存之完整却不逊色于大名鼎鼎的“辛追夫人”。

不过,虽然尸身非常难得,但古墓里的随葬品却没有那么奢华。虽然墓中也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玉器、金器和瓷器,但以古代眼光看却并不昂贵,想来是因为朱元璋、朱棣等明朝前几任皇帝均要求官员要薄葬有关。

那么,这个神秘古墓的墓主人究竟是何人呢?

据墓中出土的石碑来看,墓主人顾朴在明朝朝廷担任右都御史,也算是要职了。不仅如此,他的祖父顾佐更是在永乐年间担任要职,与朱棣的关系极为密切,可谓大名鼎鼎。

顾佐本是建文年间的进士,但还未受到重用,皇宫里的统治者就变成了朱棣。

朱棣毕竟有“得位不正”之嫌,也担心其他人这样对他,因此很注重监察百官,自然也就信任刚正不阿、喜欢独处的顾佐,先后任命他为应天府尹、御史等。

而顾佐倒是对得起自己的抱负,处理事情来绝不徇私,也敢于和不公行为斗争,以至于有了个“明朝包拯”的称呼。

令人唏嘘的是,当顾朴的尸骨被人从棺椁中取出时,围观的群众中却突然冲出来了一个人,他冲过布防,扶在棺木前嚎啕大哭,直言对不起先祖。

原来,这个已有一定岁数的中年人看到祖先未能继续安息,自然悲郁不已,而在场其他顾氏后人掩面而泣者不在少数。

待众人情绪平息后,有顾氏后人提到了《顾氏家谱》中祖先在去世前曾经留下了一句话并代代传承至今:大抵是要求子孙后代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还要求他们要团结。

想来也是因为如此,如今当地依然有着人丁兴旺的顾家后人。这大概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吧。

不过,顾氏后人终究还是等来了好消息,据说古墓在研究完后,会再次将墓主人的尸骨进行妥善的安葬。

只不过,这件事情虽然了结,但关于如何看待考古却依然有不同的声音,也期待未来能有更高明的科技来解决这个难题。

2017年3月,河南省太康县一处下水道施工现场,挖到了一座明代古墓。墓中之人历经500年尸身不腐,且有名有姓乃太康本地名门望族!

听闻“祖先墓”被人挖出,人群中一个中年人嚎啕大哭起来……

3月19日上午,正在工地上开挖掘机的师傅突然发出一声惊呼,只见铁斗掘地后带出来几块青砖。随后,人们发现地下一座砖石古墓被挖到了……

由于这处工地违反相关规定,在进行地下施工作业时没有提前上报,因此当地文物部门并没有做前期的地下探测工作!

也正是因为这一违规操作,才使得一座明代墓葬被挖掘机破坏。

工地周围本就是居民聚居地,听说挖到了古墓,大家一窝蜂地跑来围观看稀奇……

由于事发突然,当考古队赶到现场的时候,古墓已经被工地上的人严重破坏,而墓室中两具水晶棺材也被拖了出来。

更有甚者,两具棺材也被撬开了盖子,大家往里一瞧,顿时又是一阵骚动!

原来,棺内两位墓主人居然头发、胡子依稀可见——俨然就是尸身不腐啊!

不过,随着曝于空气之中的时间越来越长,两具古尸的皮肤开始发黑,最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

还有几件明代服饰,也随着空气氧化迅速的变换了颜色,实在是非常可惜!

考古队赶到现场,清理出了3块墓志铭和几块残砖。通过简单释读墓志铭上的文字,墓主人的身份就这样被精确解开了!

原来,这是一位地道的太康本地“老乡”——名叫顾朴,曾任明朝顺天府尹。

在历史记载中,这位“顾朴”并不出名,不过他的祖父顾佐却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一位名人!

《太康县文化志》中就有记载:顾佐是明朝建文年间进士,永乐初年担任应天府尹,1420年明王朝迁都北京之后,顾佐担任顺天府尹,永乐八年担任御史。

这位顾佐为官刚正不阿,廉洁奉公,被百姓们称赞为明朝的“包青天”!

顾氏家族遵循祖训,一直留守家乡太康,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子孙后代也非常多。

眼见着这具尸身不腐的明朝古人,居然还是太康老乡,在场的百姓们无不啧啧称奇!

可是,就在此时,却见一个中年人突然嚎啕大哭,悲伤不已!这又是为何?

细细询问之下,此人才道出其中原委。原来,他是被人打电话告知专程赶过来的!因为这位墓主顾朴,是他们《顾氏家谱》中明确记载的祖先!

换句话说,眼前的这座明代古墓,是这个中年人的“祖坟”!

眼见着顾家两位先人被人掘了墓,还这么多人围观,心中悲痛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由于墓葬一开始发现的时候,现场较为混乱,此后还流传出有工地上的工人擅自将棺内的一些随葬品据为己有的传闻……

顾氏后人们针对这些情况,与当地的考古单位取得了联系。

他们的诉求也很通情达理:如果古墓中的物品,如墓志铭、随葬品等有历史研究价值,他们同意捐赠国家,如果没有价值,希望能够快速查明情况归还家属。

当然,最让顾家后人揪心和牵挂的就是两具古尸(顾朴和其夫人的遗骸)如何处理的问题。

根据双方协商,文物部门先将古尸运回考古实验室,待进行了科学分析之后,交由顾家后人处理,太康县民政局也会提供相应的帮助……

事情到了这一步,应该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了。

至于那个“工地有人顺走了不少金器玉器随葬品”的传言,被考古单位的人否定了。

这座明代古墓中的顾氏祖先尸骨曝于大庭广众之下,墓葬的结构也被毁坏失去了研究价值,归根到底都是工地野蛮施工未提前上报惹出的祸事啊!#考古# #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