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时,满清女真重装骑兵有一种技术叫五步射面,五步大概是七米半,射面就是用弓箭射对方的面部和脖子部位,这个距离射箭,对手是必死的。而满清的弓箭用的箭要比其他民族用的箭更粗更重,跟一支小矛一样。

而之所为会有这种战术出现,是有几个要点的,第一,是这些骑兵必须自身有重甲,可以有效防护自己,所以才能贴近敌人,第二,满清有非常有吸引力的军功奖赏机制,毕竟如此贴近敌人,奖励就必须非常有吸引力,这可是玩命的事情,第三,这些重装骑兵的技术和武器要能够保证他们一击杀敌,第四,这些骑兵必须能够击溃敌人,而不是单骑入阵这种个人英雄模式,不然杀了一个敌人,自己也完了,这属于换命,并不合算。

这就是真实的历史,当明末时期明朝的重装步兵面对敌人时,看到的是一群快速奔袭而来的重装骑兵,他们在距离很近的时候,才射出一支重箭,箭无虚发,而且都是射中的面部,被射中就会死掉,非常可怕的敌人,明军的军阵非常容易崩溃。

韩国电影《最终兵器:弓》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弓箭的国家之一。目前的考古发现,最迟在29000年前,中国的土地上就出现了原始的弓箭。最早的弓箭是作为狩猎工具使用的,可以大大延长人的攻击范围,杀死远处的猎物。然而,很快,这种狩猎工具开始在战争中使用,成为杀人的利器。最早的中国人使用简单的单弓。单弓,就是砍下一段竹子或木头,两端刻槽,固定在动物肌腱或皮条制成的弓弦上。这种弓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但由于储能有限,射程和杀伤力较低。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各种材料制成的复合弓,反曲弓的形状也开始出现。所谓反曲弓,就是弓身的中央部分为握柄,上下弓臂反向弯曲。这种反曲弓比单弓储能更大,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但由于复合弓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军队无法大规模装备,单弓仍是战场上的主流弓。

进入唐朝以后,弓箭手射箭时,弓弦会重重地弹回。玩射箭的人,因为姿势问题被反弹的弓弦击中手臂的,都知道有多痛苦。由于弓弦反弹的力度很大,在连续射箭的情况下,弓弦与弓臂反复碰撞,容易造成弓弦寿命降低,甚至直接断裂。有了弦垫,弓弦直接穿过弦垫并被固定,这样弹回时会先被弦垫缓冲,碰撞力会大大降低,从而大大延长弓弦的使用寿命,减少弓弦与弓臂反复碰撞造成的弓手手腕疲劳。因为这个小玩意实在是太实用了,从唐朝开始,几乎所有的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弓都装上了弦垫。

唐朝灭亡后,宋朝由于缺乏骑兵,作战主要依靠步兵,在弓的选择上放弃了长弓尖结构,改为采用小弓尖结构的弓。但北方草原的契丹人接过了长弓的接力棒,并将其发扬光大。契丹人加长了这种弓的尖端,缩短了弓弦之间的距离,因此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弓如满月”。跟随契丹的女真,本来就喜欢用“长弓重箭”。这种大弓最适合发射较重的箭,所以深受女真人喜爱。此后从元代到明代,这种弓尖较大的反曲弓一直是军中的制式武器。特别是在明朝的北方边防军中,这种弓非常流行。骑兵和步兵都喜欢使用这种弓。

建州女真崛起时,深受明朝辽东边军风格的影响,不出意外的选择了这把大弓。但他们进一步改进了这种弓,把两端的弓尖做得更大更长,向相反的方向弯曲。这样一来,由于杠杆原理,弓箭手可以用较小的拉力拉较大磅数的弓。同时,他们将以前的环形弦垫改为固定的凹槽形弦垫,并在弦垫上安装皮革,以减少弓弦弹回的巨大力量。这种大尖弓经过建州女真的改造,就是日后著名的清弓。少数勇士能拉130-150斤的硬弓。一方面是因为女真人从小就练弓箭,普遍吃苦耐劳;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弓的结构使它更加省力。磅数高带来的利弊显而易见。优点是近距离射击非常稳定,用重箭穿甲效果极佳。缺点是发射速度慢,射程比较短。

女真人当然很清楚这些优缺点,但她们之所以选择这种弓,与她们的战斗方式密切相关。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前,女真各部互相攻击。然而,由于人口的原因,军队的规模不会很大,武器的生产能力也有限。所以不可能出现像中原军队那样依靠大量弓箭手射箭下雨,用火力覆盖换取命中率的战术。女真人更喜欢猎人的战术,用精准致命的近距离射击一举杀死对手。努八本人就是一名神枪手,枪法很强。他在早期统一女真建立时,由于实力较弱,经常要亲自上阵用弓箭杀敌。比如进攻翁科洛城时,努尔哈赤亲自爬上城外的房屋,用弓箭将城内的敌人一一射杀。例如,在招募陈喆部时,努尔哈赤遇到了一支800人的队伍,对手有80名士兵。努尔哈赤亲自上阵,包括他弟弟在内的四个人拿着弓箭,一连射了二十多个对手。结果反败为胜。

青弓的特性使其不适合发射轻箭,而适合发射重箭。八旗使用的箭一般长一米左右,重100克左右。当时明军常用的箭长60-70厘米,重量只有40克左右。所以说清弓射的不是箭,是小矛,也略显夸张。这样又长又重的箭,不仅让八旗兵有了更强的杀伤力,也让他们无法携带更多的箭。一般八旗作战时佩戴的箭袋里只配备12-19支箭。这就需要他们在射箭的精准度上下功夫,让有限的箭矢射出更高的命中率。即使将来八旗有几万,他们在与明军作战时,仍然执行精确射击,一击致命的战术。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八旗军队以盾牌车为掩护,向明军密集的火器开火。接近30步(即15米左右)的距离,他们才开始弯弓射箭,直接射向明军盔甲无法保护的面部、腋窝等部位。你可以想象在这么近的距离被强大的清军弓箭射中的后果。明军只要被箭射中,必死无疑。就连明军标记军的主帅朱尼柏也被八旗射出的箭射中头部。

弓箭手雅布林拉弓搭箭,正中张的左胸,张当场毙命。多达数十万的西方军队群龙无首,立刻陷入混乱,被清军打得体无完肤。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青弓最大的特点就是准,杀伤力大。为了克服射速慢、明弓射程短的缺点,弓箭手往往采取近距离射击、精确杀伤的战术。就精度和杀伤力而言,清弓已经超过了当时明军装备的各种轻型火器。再加上八旗军远超明军的近战能力,火器众多的明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败也就不足为奇了。#电影# #电影# #电影#月光影迷的视频

弓箭用的好,简直就是一把狙,这才叫“一箭双雕”

月光影迷

古代战场上武将单挑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次数不像三国演义、评书里的那样多,武将单挑史书记载的就有岳飞、李存孝、秦琼、萧摩诃、白孝德等人的事迹。《宋史》中记载有岳飞单骑斩杀敌将,“与敌相持于滑南,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飞引兵益北,战于太行山,擒金将拓跋耶乌。居数日,复遇敌,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敌众败走。”

岳飞斩杀金军舞刀的骁将,生擒金将拓跋耶乌,单骑持枪刺死敌酋黑风大王(奥敦扎鲁),可见岳飞武艺高超,勇猛无比。

李存孝是唐末著名的猛将,史书记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在攻打泽州城的时候,后梁军队挑衅,李存孝大呼梁军派遣将领来和自己一战,后梁骁将邓季筠率军出战,李存孝挥舞槊将他生擒。

秦琼是隋末唐初名将,勇武过人,一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新旧唐书里就有他单挑敌方武将的事迹,秦琼每次随李世民征伐,敌阵中常有炫耀自己兵强马壮的武将,李世民就让秦琼前去,单枪匹马常将敌将斩杀于万众之中……

萧摩诃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名将,当他19岁的时候,跟随蔡路养率兵抵挡陈霸先,当时萧摩诃单马出战,无人能敌。蔡路养兵败之后,萧摩诃投降,深得器重,在跟随陈朝都督吴明彻北伐的时候,北齐有一名胡人神箭手,陈朝军队都十分惧怕。为了振奋军心,吴明彻鼓励萧摩诃去斩杀这名胡人,萧摩诃饮上一杯酒后,骑马挑战,北齐胡人神箭手出阵交战,胡人尚未把弓拉开,便被萧摩诃投掷的铣鋧(尺寸不长的铁制小矛)砸死。

北齐当时还有由身高八尺,体力超群的人组成的“苍头”、“犀角”、“大力”等精锐部队,不服气的北齐大力军先后派出十几人出战,结果被萧摩诃斩杀,于是陈朝军队士气大振,齐军不久大败逃走。

白孝德是唐朝中期名将,地位比不了上面几位,他龟兹王族后裔,勇猛强悍、精于骑射,尤善使两支短矛。安史之乱河阳之战,他跟随李光弼在河阳城抵抗叛军首领史思明的十余万精兵,史思明派骁将刘龙仙率领五千铁骑到城下来挑战唐军。

刘龙仙十分嚣张,骑在马上大声谩骂李光弼,李光弼看到后,要派遣将领斩杀他。当时手下大将仆固怀恩请求出战,李光弼拒绝了,认为斩杀刘龙仙不需要派出大将,在将领建议下派出裨将白孝德。

白孝德一个人挟着两支短矛,骑着战马渡过河流挑战,刘龙仙看见白孝德单枪匹马而来,很轻视他。白孝德故意示弱,接近刘龙仙时,连连向他摆手示意装作不是来单挑的,刘龙仙感觉莫名其妙,没有动弹做好作战准备。当双方相距十步之遥时,白孝德才开口说话,而这时刘龙仙口中不停地谩骂,白孝德静静地停马休息等着他骂。等刘龙仙骂完后,白孝德大声高呼,跃马挥矛杀上去,同时后方鼓声呐喊声震天动地,刘龙仙吓破了胆,慌忙逃跑。白孝德骑马紧追上去,将其斩杀,刘龙仙的五千骑兵被惊呆了不敢追击,白孝德从容割下刘龙仙首级返回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