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93岁西安建大老教授潘鼎坤拄着拐杖上台,当撒贝宁问他:”是否需要一把椅子“,老先生断然拒绝,说道:“我们当老师的,什么时候坐着讲过课?”顿时,掌声雷动!......

潘鼎坤,1951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潘鼎坤便与讲台结缘,一站就是60余载。正如节目中所言:”我们当老师的,什么时候坐着讲过课?“

然而,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的他,到了晚年却以教授唐诗宋词在微博、朋友圈大量转发而意外“走红”。

视频中的他,高喊”唐诗万岁,宋词万岁“,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并以93岁高龄登上央视舞台。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他与电视机前的观众分享古诗词的魅力,让国人重视传统文化!

他为什么这么做?

潘鼎坤回忆:”有一次,他看到报纸上著名的文学界头面人物,发表的诗词,竟然不满足格律,这是我非常吃惊。“

为此,他还找到学校中文系老师,发现真正懂诗词格律的寥寥无几,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事情了。

所以,一名退休的数学教授,拄着拐杖重新站在了讲台他,这次他讲的是唐诗宋词,题目就叫做”中文对联诗词中的对称美。“

这堂课,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听讲,学校宣传部将潘老师的讲课视频发到了学校微博上,没想到意外火了!

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官方媒体也相继进行了转载。并且,趁着春节期间,将潘老请上了《经典咏流传》节目现场,让他为全国观众上了一堂诗词鉴赏课。

或许,这时候就会有网友质问:新时代,古诗词毫无用处!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想起了央视朱广权老师说过的一段话:“当你背过那么多古诗词之后,你会发现你曾和庄子一起坐大鹏之背,扶摇九天;和司马迁看过江山无常,繁华落尽人世间;和曹操横过槊;和李白醉过酒;和陶渊明采过菊;和白居易折过柳,这样的文字才是真正的不朽。”

董卿也说:”从现在开始熟读古诗词,一方面是为了让你不在以后的学习中落下风;另一方面更是为了你今后能变得更加优秀、有文化涵养。“

古诗词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它们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一个人的气质,让你口吐芬芳,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你花钱也买不了的。

这样的人无论到哪都熠熠生辉。即使是网红或明星,与其气质相比也是云泥之别。

但是,有的家长会觉得古诗词,晦涩难懂,有时间读古诗词,不如用背古诗的时间来多写几道数学题,多背几个英语单词,不是更好吗?

在中华民族越来越强大的趋势下,若你还有这种想法,将是大错特错!!!

我想有很多家长已经发现,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教改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

小学一年级课本首次加入古诗,六个年级共有古诗文128篇,约占课文总数30%。与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7%。

高中更甚,教育部特别指出,新课标高中语文必背篇目从14篇暴增到72篇。

重点是,对于古诗文的考察不仅仅是篇数的增加,还有理解难度的要求,目的就是让语文教育回归“中国化”。

所以“大语文时代”我们要特别注重,还是古诗文的储备量,和理解能力。

因此,不管是哪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要学好语文,必须要学好古诗词,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

可现实却是,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孩子一读就头疼,更别说要深入去理解古诗文的含义了。如果,现在不能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那么会直接影响孩子小升初,甚至中考、高考!

要知道,现在中考的升学率只有50%,一分之差,孩子就会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千万别让古诗文拖了后腿!

当然,想要学好古诗词,从来就不是“临时抱佛脚”可以应付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古诗词文化?

单纯的靠死记硬背,效果并不好,而且还会给孩子增加压力,更加无法提高孩子的文史哲艺综合素养。

基于这种现实需求,很多家长都会选择一套好的读物,《中国诗词大会》这是一套非常系统的古诗文汇总,比古诗三百首更加完整,是根据孩子应急考试的内容汇编而成的,建议为孩子收藏。

有了这套书,家长不必再跟孩子解释得口干舌燥,孩子们自己就能读懂。

除了课内的要点,书中还配备了诗词鉴赏、延伸阅读等课外知识,你没想到的,这里都帮你想到了,大语文的拓展不再是难题!

课内要点和课外知识一网打尽,融会贯通让孩子的学习更轻松。

相对于语文课本,这套书提供了更详尽的作者介绍、生僻词注释、白话译文。

董卿也强烈推荐《中国诗词大会》,这里面既有豪放、婉约派诗人代表,又有田园、边塞等各类别的名作,还兼顾忠孝、仁义、信美等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递。

古诗词难懂、历史枯燥,而这套书让孩子跟着古诗词学历史,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喂大”的孩子还会怕他将来不能出口成章吗?

本书一套有8册原价268,现在活动期间促销仅需69元。一顿饭钱,就可以让你不仅学习经典诗词,增加自身的学识,同时也间接影响并培养了孩子,一举两得。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或图片下方的“看一看”即可下单↓↓↓

#金华头条# #秋日好时光#

最近,有新闻媒体报道,在我们金华的丽水,有一个有名的博士乡,平均360人中就有一名博士,总共出了33名博士,60多名硕士。

这个地方就是金华丽水的双溪口乡,双溪口乡历史上曾出过三个进士,至今在双溪口村还保留着历史上留下来的9个功名旗杆。而大多数的博士都来自双溪口乡的姓潘村。在姓潘的村,一家三四个大学生,一两个博士是不稀奇的,村里还出现一家四博士。潘姓村18位博士中,年纪最大的是97岁的潘鼎坤先生,他是村里走出去的第一位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数学系教授,西北教学界的泰斗。潘先生在93岁的时候还登上央视讲读诗词歌赋,他的一生是姓潘村崇文重教的典型体现和缩影。

姓潘村的博士都心系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

姓潘村走出去的潘震河博士就曾出资120万元。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还有田汉勤博士,在村里设立了教育基金,奖励村里优秀的学生,补助困难学生。村里也设有专门的奖学金,每年上了村里重点线的本村高考生都能拿到500元的奖励。

姓潘村不仅是有名的博士村,还风景秀丽,每年的三月丽水本地的文人墨客都会慕名而来,云集姓潘村,开一次杏花雅集,在数千株杏花树下吟诗作赋。其种植杏花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杏花走廊长达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