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1662年《康熙内府分省分府图》第一册 直隶山海:《真定府图》。真定府,石家庄市正定县古称。五代唐改镇州置。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正定县)。后晋天福七年 (942) 改为恒州,后汉改为镇州,寻复为真定府,后周又改为镇州。北宋复为真定府。辖境相当今河北唐河以西,藁城、元氏以北地区。元改为真定路。明复为真定府。辖境东部扩大至今定州、深州、南宫等市境。清雍正元年 (1723) 改名正定府。#正定##老地图##历史地图##石家庄##石家庄头条#
#地图#1662年《康熙内府分省分府图》第一册 直隶山海:《大名府图》。大名府。今称大名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五代汉乾祐元年(948)改广晋府置,治所在元城、大名二县(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北宋庆历二年(1042)建为北京。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魏县、成安、广平、威县、临西、馆陶和山东临清、夏津、冠县、莘县及河南内黄等县市地。元改为大名路。明复改为大名府,移元城县于府城(今大街乡)。清移大名县于今治,并元城县入大名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及河南南乐、清丰、濮阳、长垣,山东东明等县市地。1913年废。
大名府为清朝初期直隶省总兵驻地,顺治初年置大顺广道,雍正初年改为清河道,雍正十一年复置。起初大名府领一州十县,即开州(今河南濮阳)、大名县、元城县、南乐县(今河南濮阳辖县)、清丰县(今河南濮阳辖县)、东明县(今山东菏泽辖县)、长垣县(今河南省省直管县)、内黄县(今河南安阳辖县)、滑县(今河南安阳辖县)、魏县、浚县(今河南鹤壁辖县)。雍正三年,割内黄县、滑县、浚县(濬县)分隶河南省彰德府和卫辉府;乾隆二十三年,分魏县并入大名县和元城县。至此,大名府辖一州六县,即开州、大名县、元城县、南乐县、清丰县、内黄县、滑县、东明县、长垣县。 #老地图##历史地图##大名##大名府##邯郸头条##邯郸#
#网蠹鱼生#名利不可兼,然名动天下,利自来焉,不者二十余家争出钱何也?
#邵氏闻见录#康节先公庆历间过洛,馆于水北汤氏,爱其山水风俗之美,始有卜筑之意。至皇元年,自卫州共城奉大父伊川丈人迁居焉。门生怀州武陟知县侯绍曾字孝杰助其行。初寓天宫寺三学院。刘谏议元瑜字君玉、吕谏议献可静居、张少卿师锡及其子职方君景伯、状元师德之子谏议君景宪、王谏议益柔字胜之、子中散兄弟、谔字师柔及其子孙、南国张大丞师雄及诸子、刘龙图之子秘监几字伯寿、修撰忱字明复、侍讲李字景真、吴少卿执中、王学士起字仲儒、李侍讲育字仲象、子吁字端伯、姚郎中爽字周辅,交游最密,或称门生。洛人为买宅于履道坊西天庆观东,赵谏议借田于汝州叶县,后王不疑,同乡人买田于河南延秋村。康节复还叶县之田。嘉七年,王宣徽尹洛,就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以郭崇废宅余材为屋三十间,请康节迁居之。富韩公命其客孟约买对宅一园,皆有水竹花木之胜。熙宁初,行买官田之法,天津之居亦官地。榜三月,人不忍买。诸公曰:“使先生之宅他人居之,吾辈蒙耻矣。”司马温公而下,集钱买之。康节先生以诗谢王宣徽曰:“嘉壬寅岁,新巢始孱功。正分道德里,更近帝王宫。槛仰端门峻,轩迎两观雄。窗虚响、涧,台回粲伊、嵩。好景尤难得,昌辰岂易逢?无才济天下,有分乐年丰。水竹腹心里,莺花渊薮中。老来欢不已,端节叹何穷。啸傲陪真侣,经营荷府公。丹诚徒自写,匪报厚恩隆。”后以诗谢温公诸公曰:“重谢诸公为买园,洛阳城里占林泉。七千来步平流水,二十余家争出钱。嘉卜居终是僦,熙宁受券遂能专。凤凰楼下新闲客,道德坊中旧散仙。洛浦清风朝满袖,嵩岑皓月夜盈轩。接篱倒戴芰荷畔,谈麈轻摇杨柳边。陌彻铜驼花烂熳,堤连金谷草芊绵。青春未老尚可出,红日已高犹自眠。洞号长生宜有主,窝名安乐岂无权?敢于世上明开眼,会向人间别看天。尽送光阴归酒盏,都移造化入诗篇。也知此片好田地,消得尧夫笔似椽。”今宅契司马温公户名,园契富韩公户名,庄契王郎中户名,康节初不改也。康节盖曰:“贫家未尝求于人,人馈之,虽少必受。”尝谓伯温曰:“名利不可兼也。吾本不求名,既为世所知矣,何用利哉?故甘贫乐道,平生无不足之意。”嗟夫!洛阳风俗之厚,人物之盛,不可见矣。重念老境可伤,因详书之以示子孙云。
孙明复在睢阳街道上踽踽独行,春天的阳光照在身上,他却感觉不到一丝丝暖意,他的心冷透了。
他是个读书人,年纪轻轻就考上秀才,却在发解试中屡次落榜。三年前父亲生病辞世,本就贫寒的日子就有点难以为继,明复便去人家私塾教教课,勉强度日。
去年,母亲也病倒了,看病吃药、营养都需要钱,一家老少吃饭也需要钱,明复想尽办法,借遍了亲朋好友,还是一筹莫展。
孙明复敲开一家亲戚的大门,亲戚不待他开口,就面带难色地说: “照说呢,你家日子难过,亲戚们也应该帮帮你,但是你看看,我们家老的老小的小,日子也不宽裕,也是爱莫能助呀!”
明复涨红了脸,喃喃说: “实在是,实在是家中一粒米也没有了⋯⋯”
亲戚给他出主意说: “哎,我听说应天书院的范山长,特别爱帮助穷困的读书人。你何不去试试?”
明复自然知道范山长范仲淹,他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进士而入仕十年,去年因母亲去世在家居丧丁忧,应天知府晏殊欣赏范仲淹的才华,延请他入应天书院掌学主教。
“唉!”明复叹了口气,道: “无奈我去年已经上门求助,范先生赠我一千钱,现在又怎好意思再次开口呢?”
辞别亲戚,两手空空的孙明复紧锁愁眉,想起家中嗷嗷待哺的老母幼子,双腿不由自主地走向应天书院,硬着头皮再度求助。
范仲淹看到再次上门求助的孙明复,又取了一千钱赠他。然后问: “你为什么要这样匆忙地到处奔走乞助呢?”
孙明复伤心地流下了泪,说: “家里贫穷,我没有办法供养老母亲啊!如果有份差事,每天能有一百钱的收入,我家日子就能撑下去了!”
范仲淹正色说: “我看你也是颇有才华的人,总是这样乞求别人帮助,总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我给你安排一个学校里的职务,一个月可以拿到3000钱来供养你的母亲,你能安心求学吗?”
孙明复连声说可以,感激涕零地向山长行礼。
于是,孙明复就留在应天学院一边任职一边读书,范仲淹还亲教他学习《春秋》。孙明复行为谨慎,学习非常刻苦,白天黑夜都埋头读书,范仲淹很器重他。
一年后,范仲淹离开睢阳回朝廷任职,孙明复也辞职回家。
多年后,泰山下有位孙先生筑信道堂学舍,收徒授业,学问高深,远近闻名。朝廷将孙先生召至太学,时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见了,才知道,这位孙先生,就是当年到处打秋风、乞讨求助的穷秀才孙明复。
孙明复又名孙复,他与胡瑗、石介都曾在泰山求学,后来又任教于太学,盛名于世,被学界称为 “宋初三先生”。
而宋初三先生,都得益于范文正公的慧眼识珠和鼎力提携,孙复在贫困潦倒时得到文正公的资助和教导,胡瑗受文正公亲睐,请他主掌新建成的苏州州学,而石介是孙复的学生,后来也得到文正公的帮助和提携。
在中国历史上,范仲淹是难得的完人,先忧后乐,身体力行,得到当世和后人的一致好评。他的高尚,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例如资助贫困读书人孙复,救人于危难之中。
#历史上那些救人于危难中的人##历史故事#
山西的文化标识是什么?
河汾文化!
什么叫“河汾”?“河,指黄河”;“汾”指汾河。河汾文化就是黄河(北向南)流域和汾河流域的文化。
上古时期:女娲、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尧、舜、大禹(上古时期,位居今晋南黄河中游的河津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龙门山高耸在河谷中,堵塞了河流,河道因而变得十分狭窄。汹涌奔腾的河水冲堤上岸,肆虐泛滥成灾。大禹到此视察后,毅然决定开凿龙门。于是在他的率领下,成百上千的人投入到挖山的战斗中,最终把龙门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自此畅通无阻,山西也从此告别了洪涝灾害的历史。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鲤鱼跳龙门”故事就孕育在这道曾经是浪涛滚滚的河谷中。)、后稷等。
后有卜子西河兴教、荀子(七十二贤之一)、河汾学派的奠基人——卜子夏、 傅说——儒家文化启蒙期阶段一位重要的先驱、文中子——王通(隋河东郡龙门县)(今山西万荣)人,谥“文中子”。
王通是谁?他开创了“河汾之学”,有“王孔子”、“河汾道统”之美誉;在三字经中,与老、庄、荀、杨并称为“五子”。
王通缔造了河汾学派(又叫河东学派),鼎盛时从教者多达千余人,其门人、同道迭处卿相要位,如房玄龄、魏征、李靖、杜如晦等,大唐王朝“三百年之业,斯门人之功过半矣”。
河汾王通:教出了贞观之治班底。王通的门徒,不妨列一个名单,那将是一个很长的花名册。
贞观名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陈叔达、李密、李世绩、张玄素、温大雅……
王通的门人,几乎构成了后来贞观盛世的名臣班底,而“行王道”的理想,也终于由盛唐王朝所实现。
《文中子世家》记载曰:“河南董恒、太山姚义、京兆杜淹、赵郡李靖、钜鹿魏征、太原温大雅、颍川陈叔达等,咸称师,北面受王佐之道焉。”这些人中,不少后来成为唐初的开国重臣,其中有几位直接参与了名传千古的“贞观之治”,使王通的“河汾之学”得以传播和延续,使王通的治国理念和方略在他门下弟子们的手中得到了实施。正如后人撰联所说:“河汾六经论道贯李唐三百载;将相八鼎力主宰贞观数十年。”
天下王氏的祖庭在山西。
以文中子王通,其兄王度,其弟王绩,以及其孙王勃等为主的王氏家族是隋唐王氏的代表。
王勃(约650~约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王绩(约589—644)[1],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县(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人。隋唐大臣,文中子王通的弟弟。
宋代河汾儒学:
“宋初三先生”之一、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孙复,字明复,北宋晋平阳(今临汾)人。
“道学六先生”之一、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因其祖籍涑水之乡,又称“涑水先生”。与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被朱熹称做“道学六先生”。
明代河汾儒学:
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明代河东学派创始人——薛瑄,字德温,号敬轩,谥文清,山西河津县平原村(今属万荣县)人。
明末清初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傅山,太原府阳曲县(今太原北郊)西村人,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颇多,如朱衣道人、啬庐、侨松等。终生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和气节,实践儒家君子人格;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王通入祀孔庙,列东庑先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