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很多人都容易把说唐和隋唐演义两部书搞混,这其实是剧情相差很大的两部书,前者从隋朝开国写到玄武门之变,描写重点在乱世与战争上,而后者则足足写到了唐玄宗安史之乱,跨度长了一百多年,而剧情内容很多是爱情相关的,甚至能说是部爱情小说。其中比较离谱的一个设定,杨玉环是杨广转世,李隆基是朱贵儿转世……

而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几个强力武将,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等等,也都是说唐中的角色,隋唐演义中不存在这些人。造成这种混淆的大概是因为电视剧改编时一般都不用说唐这个名字而用隋唐英雄传之类的名称。

张丽华是南朝陈后主的妃子,据说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深得后主宠爱。后来她还给陈后主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象征亡国之音的名曲《玉树后庭花》,据说就是陈后主写给自己这位爱妃的。杨广早闻其名,指挥大军,一举攻破陈都,俘获陈后主及其妃嫔,张丽华也在其中。杨广得到张丽华,可谓如获至宝。但不久之后,他的部将高颎说:“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妃,今岂可留张丽华。”遂斩张丽华于清溪。后来杨广当皇帝后杀高颎,落了个屠戮功臣的骂名,大概与此有关。

这个女人是杨广的原配,一直陪伴在丈夫身边,并且给丈夫育有两个儿子。一个淫乱的暴君,自始至终都是那么一个原配夫人在当皇后,这确实有点奇怪。而且这位原配居然也对丈夫的荒淫给予认可。萧皇后在杨广被杀之后,曾辗转到突厥,而后又返回长安,老死于唐代后宫。

杨广一大罪状是“淫母”,据说淫的就是这个女人。宣华夫人本是陈宣帝的女儿,天性聪慧,容貌无双。陈灭后被选入宫廷,在后宫做隋文帝的嫔,后因得宠被升为妃。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死后,被尊为宣华夫人,主持后宫。虽无皇后之名,但有皇后之权。理论上而言,宣华夫人算杨广的母亲。野史说杨广一直对自己这位后母垂涎三尺,即使在文帝的病榻前,他也按捺不住,试图调戏,就此把病榻上的父亲给活活气死(一说是杀死)。总之,父皇死去的当晚,杨广就和这位后母发生了性关系。这件乱伦劣迹大抵也是野史杜撰的,但它透露了一个信息,即杨广确实与宣华夫人有特殊关系,因为在早前废前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坚时,这个在后宫掌握大权的女人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

隋炀帝多情,据说耗费国力民力修建运河,其目的就是到扬州享乐。在扬州,他还斥巨资兴建了行宫和一座迷楼,一如纣王修建鹿台。晚年的炀帝整日在迷楼中和美女吟风弄月。炀帝的诗才很高,作有著名的《饮马长城窟》,被誉为有曹操之风,一改六朝以来的萎靡和颓丧诗风,对唐代诗歌影响很大。

迷楼中的美女也都是才艺出众。侯氏被自己的才华所伤,自杀身亡,炀帝读到她的遗诗,悲恸不已,厚礼下葬了侯氏,礼遇其家人。炀帝很喜欢侯氏的诗,还吩咐将侯氏的诗稿付与乐府,在宫中配唱。

吴绛仙也是一位才华横溢、风情万种的女人。尤善画眉,深得炀帝宠爱。此外,还有袁宝儿、朱贵儿等宫女得宠。炀帝对她们广施恩爱,彼此唱和,得幸宫女们都感戴不已。据《侍儿小名录拾遗》记载说,一个叫韩俊娥的宫女死后,炀帝想起,居然伤感不已,在柱子上题诗怀念。

所以当隋末天下大乱,众叛亲离后,军阀宇文化及倒戈扬州,逼缢炀帝。只有这些女人在最后试图维护炀帝。《海山记》载:朱贵儿对叛军大骂不止,历数他们不忠犯上之罪,后被杀。殉炀帝的妃嫔宫女也有一大批。此外,炀帝的尸首也正是这些柔弱的女人帮助入殓埋葬的。女人们流着眼泪用床板拼凑了一个棺材,凄凉无比地将一代奢华帝王埋在了扬州城外的荒地里。

从好色这个角度来说,炀帝之败,和前朝陈后主极其相似。他们都是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亡国之君。

长安城向隋炀帝进贡了一位御车女,年方十五,雪肌玉骨,婀娜妖娆,美貌自不必说。更奇的是这女子不同于后宫其他的美人,娇憨天真,痴傻可爱,别有一种销魂风情,隋炀帝特别宠爱,她就是袁宝儿。#隋炀帝#

当时洛阳有人在嵩山深处得到一种奇花,花开并蒂,粉蕊红心,香气馥郁,人不知其名,故献给炀帝。献花之时,正逢炀帝带着袁宝儿的车驾经过,因此得名“迎辇花”。炀帝因喜欢宝儿,特令袁宝儿手持此花,并给她赐号“司花女”。

一日,隋炀帝传诏虞世南起草诏书,袁宝儿持迎辇花在炀帝身旁侍奉。虞世南正值年少,风度翩翩,弱不胜衣,而下笔敏捷,字迹逎丽潇洒,袁宝儿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注目良久。炀帝因此故意调笑她说:“佳人配才子,你若爱虞卿,朕将你赐她便是。” 谁知袁宝儿听了,眼中滚下泪来,一语不发,径直跑向湖边跳了下去。慌得炀帝急忙命左右太监去救,这才免得玉殒香销,袁宝儿的天真纯稚可见一斑。

后来因为“耀光绫”事件(见上一篇微头条),袁宝儿因被萧皇后嫉妒遭贬,但搁不住炀帝心心念念,不久复宠。可惜好景不长,江都兵变,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人威逼炀帝自尽,乱剑斩杀了宠妃朱贵儿。炀帝还妄想活命,与萧皇后苦苦哀求众将放他们一条生路,宁愿退位。袁宝儿却凛然冷笑道:“陛下常自诩英雄,到今日为何却恋恋此躯?人孰不死,妾愿先死于万岁面前,以侯陛下!”说罢把佩刀自刎于颈上,刹时鲜血如红雨般喷溅到众人身上,一个娇憨红颜顿时委堕尘埃!

萧后吓得魂魄俱飞,炀帝惊得心胆皆碎,司马德戡便要携剑上前弑君,炀帝长叹一声,叱骂道:“天子自有死法,快取鸩酒来!” 然而事起仓促,哪里备得鸩酒?众人不许,扬言道:“鸩酒怎比锋刃快?”炀帝无奈,求赐全尸,于是众反将扯上一段白绫绕于炀帝颈上,一代帝王就此缢弑!

隋朝万里江山,任凭风流云散……

#隋炀帝海山记#大业四年,道州贡矮民王义,眉目浓秀,应对甚敏。帝尤爱之。常从帝游,终不得入宫。帝曰:“尔非宫中物。”义乃自宫。帝由是愈加怜爱,得出入。帝卧内寝,义多卧榻下;帝游湖海回,义多宿十六院。一夕,帝中夜潜入栖鸾院。时夏气暄烦,院妃牛庆儿卧于帘下。初月照轩,颇明朗。庆儿睡中惊魇,若不驹贿。帝使义呼庆儿,帝自扶起,久方清醒。帝曰:“汝梦中何苦如此?”庆儿曰:“妾梦中如常时。帝握妾臂,游十六院。至第十院,帝入坐殿上。俄而火发,妾乃奔走。回视帝坐烈焰中,妾惊呼人救帝。久方睡觉。”帝性自强,解曰:“梦死得生。火有威烈之势,吾居其中,得威者也。”大业十年,隋乃亡,入第十院,帝居火中,此其应也。龙舟为杨玄感所烧。后敕扬州刺史再造,制度又华丽,仍长广于前舟。

 

  舟初来进,帝东幸维扬,后宫十六院皆随行。西苑令马守忠别帝曰:“愿陛下早还都辇,臣整顿西苑以待乘舆之来。西苑风景台殿如此,陛下岂不思恋,舍之而远游也?”又泣下。帝亦怆然,谓守忠曰:“为吾好看西苑,无令后人笑吾不解装景趣也!”左右亦疑讶。帝御龙舟,中道,夜半,闻歌者甚悲。其歌曰: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少。前去三十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惋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闺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悯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帝未遇害前数曰,帝亦微识玄象,多夜起观天。乃召太史令袁充,问曰:“天象如何?”充伏地泣涕曰:“星文太恶,贼星逼帝坐甚急。恐祸起旦夕,愿陛下遽修德灭之。”帝不乐,乃起,人便殿挽膝俯首不语。乃顾王义曰:“汝知天下将乱乎?汝何故省言而不告我也?”义泣对曰:“臣远方废民,得蒙上恩,自入深宫,久膺圣泽。又常自宫,以近陛下。天下大乱,固非今曰,履霜坚冰,其来久矣。臣料大祸,事在不救。”帝曰:“子何不早教我也?”义曰:“臣不早言。言,即臣死久矣。”帝乃泣下,曰:“卿为我陈成败之理。联贵知也。”

   翌曰,义上书云:“臣本出南楚卑薄之地,逢圣明为治之时。不爱此身,愿从入贡。臣本侏儒,性尤蒙滞。出入金马,积有岁华,浓被圣私,皆逾素望,侍从乘舆,周旋台阁。臣虽至鄙,酷好穷经,颇知善恶之本源,少识兴亡之所自。还往民间,颇知利害。深蒙顾问,方敢敷陈。自陛下嗣守元符,体临大器,圣神独断,谏诤莫从,独发睿谋,不容人献。大兴西苑,两至辽东,龙舟逾于万艘,宫阙遍于天下,兵甲常役百万,士民穷乎山谷。征辽者百不存十,没葬者十未有一。帑藏全虚,谷粟踊贵。乘舆竟往,行幸无时,兵士时从,常逾万人。遂令四方失望,天下为墟。方今百姓之赋,存者可计。子弟死于兵役,老弱困于蓬蒿,兵尸如岳,饿殍盈郊,狗彘厌人之肉,鸟鸢食人之余。闻臭千里,骨积高山,膏血野草,狐鼠尽肥,阴风无人之墟,鬼哭寒草之下。目断平野,千里无烟。残民削落,莫保朝昏,父遗幼子,妻号故夫。孤苦何多,饥荒尤甚。乱罹方始,生死孰知。人主爱人,一何如此?陵下情性毅然,孰敢上谏。或有鲠言,又令赐死,臣下相顾,钤结自全。龙逢复生,安敢议奏?上位近臣,阿谀顺旨,迎合帝意,造作拒谏。皆出此途,乃逢富贵。陛下过恶,从何得闻?方今又败辽师,再幸东土,社稷危于春雪,干戈遍于四方,生民方入涂炭,官吏犹未敢言。陛下自惟,若何为计?陛下欲幸永嘉,坐延岁月。神武威严,一何消烁?陛下欲兴师则兵吏不顺,欲行幸则侍卫莫从。帝当此时,如何自处?陛下虽欲发愤修德,特加爱民。圣慈虽切救时,天下不可复得。大势已去,时不再来。巨厦将颠,一木不能支;洪河已决,掬壤不能救。臣本远,不知忌讳。事忽至此,安敢不言?臣今不死,后必死兵,敢献此书,延颈待尽。”

   帝省义奏,曰:“自古安有不亡之国,不死之主乎?”义曰:“陛下尚犹蔽饰己过。陛下平曰,常言:”吾当跨三皇,超五帝,下视商周,使万世不可及。‘今曰其势如何?能自复回都辇乎?“帝乃泣下,再三加叹。义曰:”臣昔不言,诚爱生也;今既具奏,愿以死谢也。天下方乱,陛下自爱。“少选,报云:”义已自刎矣。“帝不胜悲伤,特命厚葬焉。不数曰,帝遇害。

   时中夜,闻外切切有声。帝急起,衣冠御内殿。坐未久,左右伏兵俱起,司马戡携刃向帝。帝叱之曰:“吾终年重禄养汝。吾无负汝,汝何负我!”帝常所幸朱贵儿在帝旁,谓戡曰:“三曰前,帝虑侍卫薄衣小寒,有诏:宫人悉絮袍裤。帝自临视之。数千袍两曰毕工。前曰赐公。第岂不知也?尔等何敢逼胁乘舆?”乃大骂戡。戡曰:“臣实负陛下,但目今二京已为贼据,陛下归亦无路,臣死亦无门。臣已萌逆节,虽欲复已,不可得也。愿得陛下首以谢天下。”乃携剑上殿。帝复叱曰:“汝岂不知诸侯之血入地尚大旱,况人主乎?”戡进帛。帝入内阁自绝。贵儿犹大骂不息,为乱兵所杀耳。

#网蠹鱼生#成败之道,岂独炀帝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