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几月几日,除夕是几月几日2024,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次一到传统节日的时候,那么我们就会感到很开心,因为传统节日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节日氛围是很浓重的,那么除夕是几月几日,除夕是几月几日2024?
除夕是几月几日,除夕是几月几日2024?
除夕是几月几日,除夕是几月几日2024?2024年大年三十(除夕)是2月9日。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叫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南方新年有吃馄饨的习俗,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
6大习俗
一、贴春联、年画、窗花中国人除夕大年夜贴春联,最先起源于后蜀时期。后来慢慢的演变,就变成了现在的春联。每年的除夕大年夜是辞旧迎新的日子,贴上一副好的春联,既可以寄托美好,同时还能看出这家人的文化修养。
除了春联,年画,还有各种剪纸窗花,“福”字要倒着贴,装扮一新后,靓丽又喜庆。
二、祭祖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的我,每年的腊月三十大年夜,家里都一定会要祭祖。在家族的祠堂里,配上几样菜,祭奠祖先,希望祖先和自己共同分享过年的喜悦。祭祖时,一盘豆腐、一盘白肉、一整只鸡,再配上三杯白酒,端菜供奉,秉承敬畏之心,一定不能少。
三、团圆饭除夕大年夜,怎能少得了团圆饭呢?团圆饭可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时刻,一家人开开心心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有着诸多的讲究,桌上要有“ 硬菜”,菜相要漂亮寓意好。除此之外,每年的团圆饭必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除夕年夜饭的“压轴菜”,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而且最好要是整条鱼,有头有尾,寓意好。
四、守岁有句传统民谣说得好:“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三十除夕夜,老一辈人从小就告诉我们,这天一定要守岁。看春晚,包饺子或者是吃汤圆,等着新年第一天的钟声响起。
五、不汲水在农村里,过年有着“不汲水”的禁忌。以前很小的时候,我们家就经常会这样做。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口水井,尤其是在南方。在除夕日黄昏前给水井加上盖子,供奉糕点焚香祭拜后,一般是三日后再开盖使用。
六、压岁钱每年的大年除夕岁,长辈们都会给孩子们准备好“压岁钱”。孩子们将“压岁钱”压在枕头上,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平平安安的。这个传统习俗,在古时候也备受古人们的重视。古人将铜钱用红绳串成漂亮的形状,馈赠给小儿们,寓意好。
除夕的来历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当大雪封山,夕聚会到附近祸害乡邻找食物,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年,村子人在准备避难时,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饿晕在路边的孩子,并带到竹林躲避夕。婆婆告诉孩子,夕追到这,看到人们在伐竹就匆忙走了。孩子一思索,告诉大家,他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回家后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
夕再次来袭,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让村民往火里扔碎竹节,可大家因为害怕,都僵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夕被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但是那个救了村庄的聪明孩子却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
除夕是几月几日,除夕是几月几日2024?2024年大年三十(除夕)是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