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六号是什么节日?现在大家看日子都喜欢看新历,一般农历的节日就很难记住,要么就是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节日,但其实农历很多传统节日都很有意义。并且有的节日还在同一天,看下农历六月六号是什么节日吧。

传统节日1.jpg

  农历六月六号是什么节日?农历六月初六,在中国民间被称为天贶节、翻经节、洗晒节、长寿节。农历六月六日是洗晒节也叫晒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而且农历六月初六,是佛教传统的“晒经节”,亦称“翻经节”。农历六月六是还是仙门长寿节,因为动物仙家在修炼时必须有一定的年龄基础,没有长寿就意味着失去修炼的机会。

  农历六月六号是什么节日?天贶意为赐赠,天贶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江苏北部,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一种用炒熟的面粉搀和糖油制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认为吃了用麦粉和糖油做的面食,对增强体质有益。

  农历六月六号是什么节日?长寿节就是六月初六这天,也是仙门里的舍药节,修得正果的仙家会给同门里的未得道真身的人妙药来传授道行,地马香童也可以在六月六这天向堂上的老仙家,求药疗病,救助世人。在这一天,通灵者经常聚集在一起庆祝,并为神灵举行宴会和宴会,以感谢他们的超自然力量。在这一天,向所有的仙家献上大祭,并为仙家祈求财富,平安和健康。

  农历六月初六,是佛教传统的“晒经节”,亦称“翻经节”。据史料记载,农历六月六日这天,古称天贶节,在明代有“浣濯什器,沐发,浴猎犬”做法,俗传这天是太阳生日,阳光特别强烈,凡是这天被晒过的东西,虫子就不会咬了。

  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中国民间传说东海龙王每年的这天要出水晒鳞,人们也在这一天洗晒衣服,以求吉利,因此这天又叫“洗晒节”。汉代刘熙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进入数伏,以农历六月初六为中心。

  习俗:

  “六月六,晒红绿。”“六月六”最为普遍的是晒衣晒书。不仅老百姓要晒衣服,当官的要晒官服,就连皇帝也要晒龙袍、晒銮驾;并且,这天读书人要晒书,教徒要晒佛经,有关人等也要晒图籍谱牒等物。

  以晒书为例,晚唐诗人杜牧的《西山草堂》中有“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可知那时晒书还不在六月。到了清代,书画家潘弈隽的《六月六晒书》诗,一开始就说“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其诗题则已标明:“六月六晒书”。

  浙江宁海民间将农历六月六日定为尝新节。在六月六日之前,麦收完成,新麦登场,正是尝新时节。在六月六日这天或者前一天,盖仓村村民们会把新麦制成各式各样的麦食,等到“六月六”的中午或者晚饭时刻蒸熟享用。名日尝新。实际也是喜庆丰收。在宁海,著名麦食有麦糕、麦饼、馒头、花卷等,这些麦食蒸熟之后,还不可以立刻享用。村民们会放在盘子里,先置于灶神像之前,由灶神先尝新。等到吃中饭或者晚饭时才将这些供奉过灶神的麦食拿下来吃。在村民们看来,这些供品为灶神所享用后已经不是人间的普通食物.而是仙家之物,吃完可以保证身体健康,孩子们吃了就会变得更加聪明。除了要将麦食先供奉灶神之外,村民们还会在自家门口摆上一张小桌或椅子,将出笼的麦食放上去来“敬天”,特别是当六月六日前几日无雨时,村民们还会在门口“拜上天”,以此来求雨,希望“六月六”之后的日子能够多雨。因为小麦收获完成之后就是水稻的播种时节了,而水稻的成熟需要大量的雨水.盖仓村村民将收获与上天一起分享.亦是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风调雨顺。

  土家族六月六主要内容是晒衣物。苗族六月六是纪念行节日,纪念一个叫天灵的民族英雄。侗族六月六主要流行于贵州榕江、黎平、从江、天柱等地。在侗族中,六月六和四月八一样,主要内容是祭牛,被称为“祭牛节”。瑶族中,六月六主要流行于广西桂林、龙胜等地,内容分别为“尝新”和“晒衣”。

  青海大通的“六月六”是“花儿”会和朝山会。“花儿”是一种当地男女用于表达爱情、歌颂生活,再现历史、无所不容的民歌形式。“花儿”的内容主要是以爱情生活为主题,并涉及历史、生产劳动、新时代风貌等。“花儿”的语言生动、形象、优美、明快,多用赋、比、兴等手法。调令十分丰富,有近百种曲调。最具特色的调令主要有“大通令”、“东峡令”、“水红花令”、“河北令”、“白牡丹令”、“好花儿令”、“上四堡令”等,曲调别具一格,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久负盛名。朝山会源于道教的“真武大帝”崇拜。真武大帝传说是明永乐的皇太子,他不好权势,远到老爷山来修道,被皇帝封为“北八天教主”。为了纪念他,民间每年六月六都举行盛大的朝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