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手机出版属新兴出版形态,产业链条还欠完善,其发展受到出版内容同质化、盈利及利润分配模式模糊等制约,但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手机媒体以更加丰富的出版内容、更加多样的出版形态,适应用户多样化的读、视、听的需求。同时,媒介融合带来的资源、技术上的更新对手机出版的优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手机出版;全媒体;优化
随着数字及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移动终端改造升级、受众多元化需求增多,媒介融合发展迅速,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媒体形态。手机出版,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是媒介融合的“代表作”,它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的数字化内容、最新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以及手机的移动性、便携性、即时性等诸多特点融为一体,在俘获越来越多受众的同时,日益显现其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手机出版的优势凸显
在我国,虽然手机出版属新兴出版形态,产业链条还欠完善,其发展受到出版内容同质化、盈利及利润分配模式模糊等制约,但手机出版仍以其独特优势,分享媒介融合的盛宴。
1.作为载体的手机具有独特性
手机因具有随身携带、伴随性阅读、可收发彩信和登陆网页以及客户端软件等特点,彻底突破了时空限制;因其互动性强,用户可变被动接收为主动选择内容供应商及其产品并形成即时反馈;因传播上具有独特的针对性,为移动运营商针对不同用户开发和提供增值服务提供了商机和便利;因手机续费便捷,减少了中断订阅的可能,用户的稳定性大大增强。此外,手机的无线传输特质省去了传统出版的印、储、运、发环节,数字产品不污染环境,其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2.传播方式活,盈利渠道多
一般网络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向网民免费供应网络资源,进而获得受众注意力,之后将注意力销售给广告主,进而获得广告收益。手机出版的盈利模式是通过自身多媒体的出版内容,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便捷形式,以及良好的针对性和互动性,迅速俘获受众注意力,占领受众在路上、车上的富余时间,培养受众对手机阅读、手机浏览网页、电子游戏、彩铃、音乐的依赖性。所以手机出版有条件采取用户付费订阅、运营商和内容供应商分成的盈利模式,其盈利渠道从单纯依靠广告,变为广告加用户付费双重收入渠道。
3.受众覆盖广,市场潜力大
受众分属于不同年龄和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媒介接触习惯和喜好倾向。媒介融合下的手机出版,集合了图文、音视频的媒介内容以及网络游戏、在线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把受众范围扩大到老、中、青各年龄段以及属于不同阶层的人群,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地接触手机出版的手机报、手机图书馆、手机彩铃等内容,这就使得手机媒介的用户群进一步融合,受众范围进一步扩大,用户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拓宽。
二、手机出版实现全媒体化的条件齐备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手机媒体以更加丰富的出版内容、更加多样的出版形态,适应用户多样化的读、视、听的需求。
1.数字和通信技术使手机出版全媒体化成为可能
全媒体化的特征之一便是不同媒介资源、不同传媒形态和业态边界的模糊。当科技革命带来的数字技术打破不同传媒形态和业态边界之后,手机出版便会打破传统媒体单一信息形态局限,将文字、图像、语音、视频、动画进行数字化处理、转换和整合,充分发挥数字化兼容、开放特点,实现自身出版内容的全媒体化。而且手机硬件设施不断建设和更新以及数字接收终端包容性进一步加强,将会为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游戏及手机图书等手机出版产品提供进一步支持,而手机最终会彻底颠覆了“通讯工具”定义,成为能够实现网页浏览、在线阅读及在线视频的全媒体工具。
除数字技术给手机出版的全媒体化带来机遇外,宏观层面上“两大推手”也催生着手机出版。其一,2010年国务院《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把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方案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为手机出版全媒体化带来了政策、资源、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强力支持。其二,2009年1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发放了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而正值试点期的4G通信则能以100Mbps速率下载,比拨号连网速度快2000倍,且能基本迎合所有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这使得网络和手机终端真正实现了融合,网络内容的表达载体进一步由PC机向手机移动设备转移。
2.手机二维码技术有力助推手机出版全媒体化
二维码技术丰富了手机出版的产品形态,通过手机摄像头对纸媒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手机便会自动链接到网络上特定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化内容。比如,金陵晚报在今年感恩节曾推出过一份“感恩报纸”,智能手机用户可以使用“快拍二维码”工具对报纸上的二维码图形进行扫描,扫描过后手机便会自动链接到该报特制的感恩节歌曲,从而实现平面媒体 “发声”。
三、手机出版如何优化发展
由于依托于手机的随身携带、移动性、便利性、广泛性等特点,手机出版成为媒介融合的呈现平台,同时,媒介融合带来的资源、技术上的更新对手机出版的优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1.内容更加丰富,形态更加多样,针对性更强
媒介融合则实现了不同媒介间的内容资源互通共享、优质资源重新配置整合以及资源的多次利用。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出版正在冲破内容同质化、信息来源单一、媒体公信力欠缺的局限,向信息储存日趋海量化,资源渠道多样化以及范围经济效应日趋明显的方向发展。媒介融合使得手机出版规模经济进一步壮大,这对塑造手机出版影响力、实现手机出版品牌化及增强手机媒体社会公信力有极大意义。媒介融合还带来了手机内容展现形态的多样化,真正实现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的融合及手机社交、手机游戏、电子图书等新的增值业务的完善。手机二维码的普遍运用,更是将文字、图片、声频、视频等融为一体,大大丰富了手机出版的产品内容,甚至促使最早以终端为核心服务的平台也开始积极拓展内容资源,如汉王最早从技术发家,在国内电子阅读器市场获得成功以后,开始凭借自身资金和技术优势打造汉王电子书城,不仅实现与传统报社、杂志社的电子书、电子报的版权合作,还携手网络文学努力打造全媒体化的移动阅读内容平台,通过“终端+内容”的模式,为自身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流放之路17173有料社区 [手机出版全媒体化的优化之路] 17178流放之路
# 上一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微党课讲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下一篇: 人生观:简述自己的人生观 人生观阐述
文章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