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3w_ads("s008");

论中华之崛起

中华的崛起不是某一个时代特定的产物,而是历史交予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任务,是十几亿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和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话题越来越被世人关注。但从这个层面上讲的话,中国确实正在崛起。但是,在探讨中华崛起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我们有必要先搞清楚“崛起”的概念。

“崛起”,意为 “兴起,奋起”。国家的崛起不仅需要有雄厚的基础,更需要有发展的动力。崛起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过程。对于过程而言,更重要的不是雄厚的基础而是发展的动力。所以,在探讨崛起的问题上,在不忽视雄厚的基础的前提下,更应该侧重于发展的动力。我们将侧重于发展的动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华崛起途径。

一:寻求稳定的外部环境

外部稳定的环境能为我国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我国应该选择和平崛起的道路。事实证明,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才能使发展程度最大化。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符合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且符合全世界的最大利益。中国的崛起背离不了和平的大环境,我们应该选择发展军事实力足够保卫我们的国家利益,

同时利用外交途径寻求最大化的和平环境。

二:解决主要的国内矛盾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不等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不存在问题。我们的人均GDP排名和GDP排名远不在一个层次上,这说明我们的国民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是却没过上富裕的生活。我们有着和世界不一样的贫困线,虽然贫富差距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并且在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明显,但是在我们的国家,共产主义社会中,发展到一定地步,应该兑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承诺。我们的执政政府应该把此项承诺提到经济发展的日程,逐步的缩小贫富差距,社会才能安稳,经济才能更好的发展,使我们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否则我们的发展将被拖住不前。其次,我们应该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该大力的宣扬社会中阳光的一面,改善我们的社会风气。只有社会风气好了,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信任而不是猜忌了,我们的社会才能有充足的发展动力。

三:改变国民的教育意识问题

过去的几年是我们广泛讨论我们的教育问题出在哪的几年,更多的声音把问题推给了教育部,我却不敢苟同。首先,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国外的教育环境不尽相同,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国家人口基数大,竞争就更加激烈,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可能同国外的教育一样。其次,国民的意识是决定教育前进方向的重要因素,是中国最广大的家长同志争先恐后的将祖国的花朵

送入一所所高等学府。在中国家长的心目中,一本高于二本,二本高于专科,这是几乎所有中国家长的所谓共识。这导致我们的专科教育水平远远赶不上国外的专科教育水平,同时国内林立高等本科院校以招生为目的,导致教学不精,治学不严,没有特色,失去了大学本该发挥的功能,并不能很好的向社会输出人才。所以,这也严重的影响了国内本科教育的发展。综合以上分析,我们的教育问题不只出在教育部,也出在我们的国民意识。我们的国民还不能很好的意识到教育的真谛,我们的政府应该一方面加强对国民素质和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结合具体国情研究发展教育的方案。这样才能为我国的崛起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坚实的保障。

四:坚定不移的发展科学技术

发展科学技术是发展所有支柱产业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科学技术能在军事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决定我们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科学技术还能能加快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决定我们的经济发展设计,在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科学技术的踪影无处不在。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利益最大化,才能保卫国家的安全。

过去的几年,我们的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发展的不足,并且努力去改善,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以一句话自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