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3w_ads("s008");

  成语漫画 绘图/佐顷 撰文/佑协  “折戟沉沙”一词源于晚唐诗人杜牧那首著名的怀古诗,“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本来是讲曹操赤壁大战失败的历史,现在用来概括老美营救人质惨败的历史,古为今用未尝不可。曹操输在诸葛亮“借”来的风上,老美则输在“真主”刮起的风沙上。二者相比,应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1979年初,波涛汹涌的波斯湾上空雷鸣电闪,阴云密布。伊朗爆发大规模伊斯兰革命,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国王被迫流亡美国。霍梅尼要求遣返巴列维,遭到美国拒绝。11月4日,伊朗激进学生冲击并占领美驻伊使馆,96名美国人被扣为人质。
  这个事件在美国激起了强烈反响,民众群情激奋。通过外交途径的谈判也一筹莫展。卡特总统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联席会议制定的,代号为“蓝光”的营救计划。美军成立了精锐特种兵组成的第76特混部队,由指挥官贝克韦斯上校带领在美国西部的布雷格堡进行针对性训练。
  按照计划,载有97名突击队员的6架C-130运输机,飞往德黑兰东南“沙漠1号”集结地,与阿拉伯海上尼米兹航母上起飞的8架RH-53D海上种马直升机会合。突击队员换乘直升机到“沙漠2号”潜伏到第二天夜,用已准备好的卡车进入德黑兰市区,突击大使馆等地救人后集结撤离。
  周密的计划,反复的演练,似乎万无一失。然而这次行动从一开始就一个意外接着一个意外。4月24日晚22时30分,在“沙漠1号”,贝克韦斯走下大力神就仰望夜空,开始了焦急的等待。比约定的时间过去了一个小时,直升机踪迹皆无!贝克韦斯隐隐地感到了不祥的预兆。
  美国人哪会想到,突然而至的阿拉伯沙暴,以席卷整个波斯高原之势,决意要和他们作对了。直升机编队在漫天黄沙的狂风中奋力飞行,不到一个小时,2架直升机相继出现了故障,1架紧急迫降,另1架无奈返航。剩下6架在黑暗中经过了艰难的摸索飞行,终于姗姗来到。
  贝克韦斯满脸铁青来不及细问缘由,急忙下令:“加油!登机!开始行动!”不料又一架直升机旋翼出现裂缝不能飞了!5架直升机已不可能完成载运突击队员、被救人质及武器设备的任务了。狂风四起,风沙弥漫的天气,说不定还有什么噩运在后面等待着,贝克韦斯头都要炸了
  贝克韦斯决意上报五角大楼终止再次冒险的行动。同意取消行动的电文也很快发到了“沙漠1号”。“撤!”顿时荒漠上乱作一团。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架直升机摇摇晃晃地拉起,一头撞上了另一架C-130加油机。一声巨响,瞬间飞机和机上人员被大火吞噬,“沙漠1号”变成一片火海。
  飞机爆炸的火光映红了夜空,“蓝光”行动已无秘密可保。更可怕的是,如果2架飞机上的弹药发生爆炸,剩下的飞机也就都报销了,所有突击队员和支援人员全都甭想回去了。25日1点多钟,贝克韦斯带着他的“蓝光”突击队员仓皇登上大力神,5架美国运输机开足马力,全速撤出了伊朗。
  清晨,美国人在沙漠里丢下了8具尸体、2架熊熊燃烧的飞机残骸、1架微损和4架完整的RH-53D,以及整套的行动计划等秘密文件。经过长达5个月周密计划和精心准备的“蓝光行动”,就此以失败而告终。
  [编辑/林儒生]
  战衣角
  二战作为催化剂,极大地推动了各参战国陆海军航空队制式装备的研制和发展,其中美国极具代表性。美军空勤人员头戴一顶带有护目镜和耳机等通讯设备的皮质或棉帆布盔帽,内衬羊毛绒、棉绒衬里。驾驶单引擎战斗机的飞行员配发两件套的分体式夹克制服,轰炸机等中大型机种驾驶员和机组人员,服装是连体式制服,冬服带有羊毛绒或棉衬里。面料选用上等皮革、优质棉纺布和后来的阻燃合成材料(军衔缀嵌在衣领上)。根据季节、地域各异,脚下穿薄厚不同的飞行皮靴。另外都会领到一套陆军制服,船型军便帽和软项的大檐帽。护身自卫武器是柯尔特1911式点45口径自动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