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家好,小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知足者常乐的例子项羽,知足者常乐的例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塞翁失马的

大家好,小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知足者常乐的例子项羽,知足者常乐的例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塞翁失马的故事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

2、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3、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4、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

5、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

6、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7、故知足之足,常足。

8、”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

9、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满足的快乐的。

10、 有一个民间故事: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

11、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12、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13、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

14、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

15、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陶源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知足常乐,所以才会写出释然的作品,他也体会到了人生的乐趣。

16、 颜回:孔子门生,"一箪食,一瓢饮",生活贫穷,但很满足,自得其乐.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白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郑板桥 难得糊涂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跑,跑一段路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

17、这个人就不要命的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

18、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筋疲力尽,摔了个跟斗再也没有爬起来。

19、于是有人挖了一个坑,就地把他埋了。

20、牧师在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21、”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些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结果把现有的也丢掉了。

22、陶源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知足常乐,所以才会写出释然的作品,他也体会到了人生的乐趣。

23、颜回:孔子门生,"一箪食,一瓢饮",生活贫穷,但很满足,自得其乐.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白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郑板桥 难得糊涂  不改狂态  北宋名相范仲淹曾经为一个人修建祠堂,并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他的高风亮节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4、这个严先生就是东汉的严光。

25、  严光字子陵,年轻时就以才学品德出名,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在太学学习。

26、到了光武帝当上皇帝,他就改换了姓名,隐居了起来。

27、光武帝想到他的贤能,就把严光的画像发布全国,发动大家来寻找他。

28、后来有人上报说:“我在富春江边(浙江省桐庐县境内)看到有一位男子很像画像上的那个人,他披着羊皮衣在水边钓鱼。

29、”光武帝就准备了小车和礼物,派人去请他,请了三次严光才到了京城,光武帝让他住在馆舍里,好酒好肉的伺候着。

30、  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相识,派人送信给严光。

31、信上说:“我听说先生到了,一心想立刻就来拜访,限于朝廷的有关制度,不能马上来。

32、希望能在天黑后,亲自来向你表达歉意。

33、”严光不说话,将书简扔给送信的人。

34、也不动笔,只是口述回信说:“君房(侯霸的字):官位到了三公,很好。

35、怀着仁心辅助仁义天下都高兴,拍马屁、看人脸色办事这些东西你可全掌握了。

36、”侯霸收到信看过,封好了再交给光武帝看。

37、光武帝笑着说:“这狂放的家伙还是老样子。

38、”  光武帝当天就亲自来到严光居住的馆舍,严光睡着不起来,光武帝就进了他的卧室,抚摸着严光的腹部,责备他说:“严子陵,你不出来帮我这个老同学做事反倒有理吗?”严光闭着眼睛不讲话,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看了光武帝好一会儿才说:“过去古代君主唐尧那样显著的品德,巢父、许由那样的人听说要授给官职尚且去洗耳朵。

39、读书人本来各有志向,你又何以强迫我做官呢?”光武帝无奈的说:“严子陵,我终究还是不能使你让步啊!”于是就上车,叹息着回宫了。

40、  后来他又请严光到宫里去,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谈得十分投机。

41、两人在一起相处好多天。

42、有次光武帝随意地问严光:“我比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比过去稍微强点。

43、”两人在一起睡觉,严光睡熟了还把脚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光武帝也毫不在意。

44、  光武帝授予严光谏议大夫的职务,严光始终没有接受,就回到富春江边过着耕种生活,活到八十岁才去世。

45、  无求品自高 严子陵并不羡慕权势,不求封赏,所以并不用卑躬屈膝的委屈自己,还和光武帝刘秀保持单纯的同学关系。

46、朋友之间,充分理解、互相尊重最重要。

47、和朋友、同学在一起,就要平等相待,不要计较对方的身份地位、成绩好坏、聪明才智,更不必低声下气。

48、掺杂了太多功利,也就没有真正的友谊。

49、  太学:古代的大学,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50、  司徒:古代重要的官职名,地位和丞相相当,和太尉、司空合称“三公”。

51、  巢父、许由,两人都是古代的隐士,拒绝了古代君主唐尧以天子之位转让的建议。

52、------------------  《车窗记》  明朝的薛瑄为官清廉,家里没有钱做窗户,他的儿子就找来一辆废弃的旧车,拆掉两旁的长木头,以中间的方形框作为窗棂,在东墙挖了个洞,把这个“窗户”装了上去。

53、薛瑄写了一篇文章专门记叙这件事,文章题目就叫做《车窗记》。

54、  明朝的薛瑄做官非常清廉,从不为自己谋取利益。

55、他负责监管湖广银场,管理20多处银矿,有民夫50余万人。

56、这里多年管理混乱,贪污成风。

57、薛瑄刚刚上任时,便以唐诗“此乡多宝玉,切莫厌清贫”自警。

58、他对贪污的官员依法严惩,恢复了银场秩序。

59、监管银场三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离任时他也两袖清风,为此他还特地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豪的心情。

60、  他在京城里做了五年的御史(检察官),省吃俭用才在京城买了两间小屋。

61、屋子狭小得只能放下桌椅和床。

62、苦恼的是东墙下非常暗却没有窗户,再想要做一个窗子,家里的钱却已经花光了。

63、这时他的儿子薛淳找来一辆废弃的旧车,拆掉两旁的长木头,以中间的方形框作为窗棂,在东墙挖了个洞,把这个“窗户”装了上去。

64、  薛瑄从外面回来,就写了一篇文章专门记叙这件事,文章题目叫做《车窗记》。

65、在文中他说:“我虽然做到御史这么大的官,竟装不起像样的窗户,以至于要拿这东西代替,假如富人们看见了,一定会捂着嘴偷笑吧。

66、我在生活方面太笨拙,竟到了这种地步。

67、但是当我坐在窗下读着古书的时候,阳光照射进来,凉风吹拂,我顿时觉得心旷神怡,就忘却了一切,再也不觉得这屋子狭小了。

68、”他又总结说:“我的屋如此,可以说很简陋了,但是我很安心住着,就忘了它的简陋,这就是住的屋子虽小而心胸广大啊。

69、那些贪婪的人和奢侈的官吏们,房屋高耸,装饰豪华,可以说是高大而且华丽了,但是他们却挖空心思的贪财享乐,住得并不安稳,日日夜夜劳神费力,谋划着要再扩大一下,这就是住的屋子虽大而心胸狭小啊。

70、小和大的辩证关系,君子一定能分辨清楚的。

71、”  为清贫自豪 薛瑄以车作窗,并不觉得羞愧,反而为自己为官清廉而骄傲。

72、心胸开阔的人,房屋简陋也一样快乐;那些整天忙着算计别人、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人,劳神费力,过得也不开心啊。

73、----------------------  山中宰相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与金坛市交界处,相传西汉景帝时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在这座山上修道成仙,因此成名。

74、到了南北朝时,又有一位道教宗师在这里隐居并创立了茅山派,他就是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陶弘景。

75、  南北朝齐、梁时期的陶弘景从小非常聪明,被推荐跟齐国的王子一起读书。

76、在读书过程中他对道教和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77、36岁的时候,他干脆辞官不做,到茅山华阳洞(位于江苏省句容市)隐居。

78、  梁武帝萧衍未曾做皇帝前,就和陶弘景相识,知道他很有才能,就想请他出山做官,但陶弘景婉言谢绝了。

79、有次萧衍在诏书中说:我能给你荣华富贵,山能给你什么啊?陶弘景写了一首诗回答萧衍,这就是流传千古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80、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81、意思是说:你问山中究竟有什么让我如此着迷,我喜欢岭上的白云灵动飘逸。

82、它们飘渺而美丽,令人心旷神怡;你体会不到这种快乐,我也很为你可惜。

83、  萧衍还是不放弃,又催促陶弘景出来当官,他就画了两幅画,让人带给萧衍。

84、一幅画上是:一头水牛散放在田野里,甩着尾巴,对着水草吃得正欢;另一幅画的牛则被加上了金笼头,有人执着鞭子在驱赶它,那头牛也耷拉着耳朵和尾巴,没有灵气。

85、萧衍一看,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就笑着说道:“这个人向往自由,没有什么富贵的念头,看来是没办法能让他出来做官了。

86、”于是死心了。

87、  萧衍赏赐给陶弘景不少珍贵的药材,让陶弘景为他探求些养生的方法,炼制些延年益寿的药品,遇到军国大事,也常常要征求他的意见。

88、陶弘景虽然在深山隐居,却仍然像是朝廷的决策人物,所以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山中宰相”。

89、  陶弘景学问渊博,写了很多书,内容涉及道教教理、历史、养生、医药等许多方面。

90、虽然绝大多数的书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但流传下来的书如《养性延命录》、《神农本草集注》、《效验方》、《肘后百一方》等,都被人看作经典。

91、  满足少纷扰 陶弘景不眷恋权势,潜心与修行和学问,才能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

92、如果一个人,整天想着如何讨好别人,挖空心思的计较得失,纷扰太多,怎么能在学问和事业上取得杰出的成就呢?。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