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年初五不能串亲戚?来历?

初五又被称为破五,因为人有五穷,正是: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而新年是一年最美好的时刻,为了使新的一年能够摆脱这五穷,所以初五就被定下来破五穷。之所以是这天,是因为初五也是新年第五天,跟五穷的五相对应,而初五也是财神生日,以财神的喜气来冲散五穷的晦气,更为吉利。

初五不让走亲戚,收拾房间是一方面,而从黄历上来讲,这一天也忌讳走亲访友。据说若是这一天走亲戚的话,就会将自己家中的财神爷带到对方家中,那对方可能就会大富大贵。

而家中因为没有了财神爷,就会一年日子都极其难过。这就像猫跟人一样,财神爷也是会跟着人走的,正因此,很多人才说初五不适合走亲戚。

正月出五不走亲戚的说法是什么意思?知道的亲们,来说说好吗? 爱问

为什么把正月初五叫“破五”呢?民俗中有许多不同版本的说法, 下面分别来说下。

1。 “破五”的第一种说法: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圆年”,意思是说年过完了,到这一天要做一个总结,划句号了。

其实,这是“破五”的变种,是由于不知“破五”的由来,慢慢的演变出来的 据《封神榜》所说,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有令她“逢破即归”。 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还没听说有谁是喜欢穷神的是不是?所以人们就在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即归”----马上滚回去吧! 2。

“破五”的第二种说法: 还有一说,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人们要在这一天大摆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寓意就是迎接财神的到来。 不过,财神是有两位的----一个是文财神比干,一个是武财神赵公明,这两位老爷不会是同一天的生日吧?究竟是谁的呢?有兴趣的可以查下《封神》,呵呵,, 3。

“破五”的第三种说法: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请回来过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挂祖宗牌位,烧香上供,意为请祖宗过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 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过年过完了,所以,这一天要烧香,烧纸钱,恭送祖宗。

由于初五日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这许多的讲究综合起来,就形成风俗----要摆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宝”的饺子。

二: “破五”的各种不同的风俗: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 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

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也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

特别大年初一,那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可到破五这一天,却非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不可了。

等到垃圾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人们说: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给赶跑了!于是吃饭。

这风俗,在关中,东府西府,都差不多。但在放完大炮以后,所吃食物,不尽相同。

西府的陇县是全县都吃搅团,说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据说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过年也吃搅团,但不是破五,而是腊月三十,如三原县和武功县。

这和陇县也一样。陇县是过年期间吃三顿搅团,腊月三十,正月初五,还有正月初七。

彬县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也吃搅团,说是"吃穷饭,除穷根",又说"糊穷坑"、"填穷坑"。 用搅团这样的食物来糊来填倒也适当。

彬县人说,反正不能吃酒肉。地处渭北高原的淳化县,这一天也吃搅团,也说是用来填穷坑,并且这一天不能出门串亲戚,说是不能让亲戚沾着了穷气。

最有意思的是凤翔县,这是秦人的发祥地,也叫破五,也早起,也搞大扫除,也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讲究大不相同,他们是吃饺子。 不叫饺子,叫煮角。

先一天夜间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馅。

妙在包饺子时,须点一支香,在那盛饺子馅的盆上边绕去又绕来,然后才包那饺子。这是为什么?凤翔人说:这是将"五穷"之类赶拢了来,包将起来,煮熟了,吃掉。

秦人豪迈,办事彻底,这样做,竟不只是赶走"五穷",而是要赶尽杀绝,有点"食其肉寝其皮"的味道。 按:"五穷"也叫"五鬼"。

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曾见于韩愈的《送穷文》。

这位诗文大家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无论内心如何思谋,行文总是比较平和,虽属我的大患,还是客客气气送走了吧。

到了老百姓便实话实说,"赶五穷","填穷坑",而且动用了爆竹扫帚,不能客气。这毕竟不是请客送礼。

赶尽杀绝,当是其中最为慷慨激昂淋漓尽致者。 "破五":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

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请采纳,谢谢。

初一至初五走亲戚都有什么说法?

廿三糖瓜儿粘” 腊月廿三,家家户户开始大忙。

进了廿三的每天都有说法:廿三糖瓜儿粘;廿四扫房日;廿五糊窗户;廿六炖大肉;廿七杀公鸡;廿八把面发;廿九蒸馒头;卅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糖 瓜 粘 "二十三祭灶王,一碗清茶一碟懈"。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旧时,每当腊月二十日过后,孩子们就唱起了上面的歌谣,并且盼望着大人们快些买回糖瓜来。

"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但在屋子里遇热后就变成了又粘又硬的糖疙瘩。这种粘性很大的麦芽糖,在晋代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当时称为"胶牙饧" (音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也写道:"岁盏后推兰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由此可见,在唐朝它已与美酒一样,成了春节期间必备的佳品。

到了明清时代,麦芽糖又被派上了新用场,成了祭祀灶王爷时,粘糊其口的武器。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

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儿童们则把这一天当作春节的序幕和"彩排"。

天一擦黑儿,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声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盘,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点上蜡烛和线香,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来烧掉,再把茶水泼在纸灰上,糖瓜则由孩子们抢着分而食之。 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

“廿四扫房日” “扫房日”实际指搞卫生。擦拭家具,扫墙顶灰网,撕掉旧年画,粉刷裱糊,贴新画等等。

自古至今,我国民间一直沿袭着春节前“扫尘”的习俗。叫做:二十四,扫房子。

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 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99999张密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

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命他把罪行写在说玉帝坏话的人家的墙上,再让蜘蛛结张大网,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灵宫除夕之夜下界,凡见到三尸神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

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将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 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

等王灵宫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王灵宫和灶王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

从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扫尘也随之成为民间的习惯。 现在人们扫房子是因为经过一年居住的房子,快过年了,要清洁一下,准备干干净净的过年。

“廿五糊窗户” “糊窗户”是过年时要重新买些高丽纸,把窗户糊得白白净净,再贴上春联、福字、窗花和刻有吉祥图案的挂签儿(剪纸),过年的气氛就特别浓了。 其他就是把过年吃的大菜都做出来,过年的几天是不再做饭的。

“卅晚上熬一宿” 到了三十晚上(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饭后,要尽情地玩上一夜。到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大年初一吃饺子”就开始了。

“年初一的饺子”可不在初一白天吃,而是年三十的晚上零点一过就端上桌的。 “大年初一扭一扭” 待到天明,家里的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祝福。

初一到初五则是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聚会的日子,或者是出门逛庙会。那时街上随处可见头插红花的姑娘、手举风车的小伙儿,还有身挂大串山里红、手里抖着空竹的孩子,过年那几天,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过年时,街上所有店铺都停业休息,只有卖鞭炮的商店开着门。 “破五的饺子” 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

这一天晚上,回家过年的伙计都回来了,掌柜的还要跟伙计吃一顿新包的饺子,以示来年团结一心。 到了初六的清晨,家家店铺要开张了。

各家在开业前,都要在门口挂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对联,柜台里响起一片清脆的算盘声,意在来年生意兴隆。此时,“年关”已过,一切恢复往常的生活。

过新年有许多的禁忌和习惯: 初一:鸡日—旧时在元旦贴画鸡辟邪祈福(因鸡谐音吉(ji)); 初二:**—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田生日,祭田; 初四:猪日—祭财神,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就不请他来拜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五路财神生日,有“接财神”的习俗; 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店铺开始复业;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放花炮,。

为什么初五出门不好

“破五”,街上无人,家里满员 看周刊:一般老一辈人管正月初五叫“破五”,而且这天都不出门走动,其中有什么说道呢? 王之保:我小时候过年,最不喜欢“破五”这天了,最主要的就是家中长辈不让出门。

那时家庭不富裕,一年365天,也吃不到什么好东西。 盼星星盼月亮盼的就是过年这几天,能多吃点好的,不光在自己家吃,还可以串到亲戚家、朋友家,饱点口福。

可初五这天,就是硬生生地被窝到家里。听我母亲说,初五是破除一年的晦气、灾难的一天,所以讲究一家人待在家里,暂停走亲访友,以免在外面碰到晦气、灾难,同时也避免给别人带来霉运。

那天几乎可以说是“街上无人,家里满员”。 看周刊:大人说不让出门,就那么听话,有没有偷偷溜出去过? 王之保:我们家是个大家族,都在一套院子里住着。

家规特别严,初五一大早起来,我们几个孙子就被叫到爷爷奶奶住的屋里,规规矩矩地站成一排,听两位老人训话,七十多岁的爷爷正襟危坐,用拐杖拄着地,那架势不言自威,说谁要是擅自出门把全家人的好事和福气弄丢了,可不行。 一边说一边用拐杖把地敲得咚咚直响。

我们都低着头,不敢吭声。当时我心里真想过要偷偷溜出去,可念头刚一出来,爷爷的拐杖就在轻轻地敲我的脑壳了。

他说,看我乱转的眼珠,就知道我肚里那点坏主意了。 看周刊:这天不出门,那在家里做什么营生? 王之保:这天的事情很多。

天刚蒙蒙亮,就开始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要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口走,把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得越远越好。

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把每间房屋里的垃圾依次扫出门外。

一般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但有时也扫扫地,抹抹桌子,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 可到破五这天,一定得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

等把垃圾扫出大门,鞭炮也跟着从屋里放到屋外。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被赶跑了,一家人康泰平安。

于是,吃饭。吃饭主要吃油糕和羊汤面。

油糕,寓意“步步高升”;羊汤面有营养,吃上全身暖和,活血通络。 看周刊:这一天讲究吃饺子,什么时候吃呢? 王之保:饺子是安排在中午吃的。

有荤饺子,也有素饺子。荤饺子馅是用白菜、猪肉、大葱做的;素饺子馅是用鸡蛋、粉条、白菜做的。

把穷气、晦气包起来,煮熟,吃掉。母亲心灵手巧,会把饺子包成胖嘟嘟的样子。

有时还专门捏上几个圆形的盒子,意味着来年一切圆圆满满。中午吃饺子时,要摆上供桌,供奉祖先牌位,摆上贡品,点燃香火,一家人便开始祭拜。

拜毕,全家人热热闹闹吃饺子。到晚上十点左右,就把祖先牌位收起,把家谱收起,放好。

民间所说的送神,就是这个意思。 问小的 初五是同学聚会的日子 看周刊:你清楚“破五”的风俗吗? 桐桐:嗯——嗯——就是年过完了吧。

看周刊:破五不兴出门,知道这个老例儿吗? 桐桐:小时候,我倒也听奶奶说过。 现在早把这样的“规矩”抛诸脑后了。

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有些老观念也该淘汰了。我早已把年假安排得满满当当,除去和家人团圆,还得走亲访友,时间紧着呢。

初五,是和同学们早就定好的聚会日。这天,同学们之间不在乎,家长们好像也不在乎了。

看周刊:这一天,一般都去什么地方玩? 桐桐:大学是在外地上的,课业紧张,难得和太原的同学一聚,也就是过年有这么个机会。 所以,大家一起去k歌、聊天,或去健身房流汗。

我们玩得很疯狂,很快乐。 看周刊:初五在家吃饺子包饺子吗? 桐桐:偶尔会在家吃。

但好几年了,都是提议爸爸妈妈带我去饭店吃的,记得去年到太原市兴华街的一家饭店,里面座无虚席。不仅有年轻人,还有不少中老年人。

看来,随着社会的开放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新风尚、新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我想这也是人们适应社会的一种现象吧。

至于包饺子,看着老爸老妈包,费时费力的,去超市的速冻饺子专柜买现成的,和亲手包的都一样。把做饭的时间省下,好好让他们陪我几天。

吃饺子的民俗不能丢,但是买是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春节过得轻松快乐。 看周刊:初五晚上还送神吗? 桐桐:送神?从来没有过。

这都啥时代了,还弄那老一套。

为什么民间把过正月初五叫过破五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

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 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

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也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特别大年初一,那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

可到破五这一天,却非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

人们说: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给赶跑了!于是吃饭。 这风俗,在关中,东府西府,都差不多。

但在放完大炮以后,所吃食物,不尽相同。西府的陇县是全县都吃搅团,说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

据说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过年也吃搅团,但不是破五,而是腊月三十,如三原县和武功县。 这和陇县也一样。

陇县是过年期间吃三顿搅团,腊月三十,正月初五,还有正月初七。彬县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也吃搅团,说是"吃穷饭,除穷根",又说"糊穷坑"、"填穷坑"。

用搅团这样的食物来糊来填倒也适当。彬县人说,反正不能吃酒肉。

地处渭北高原的淳化县,这一天也吃搅团,也说是用来填穷坑,并且这一天不能出门串亲戚,说是不能让亲戚沾着了穷气。 最有意思的是凤翔县,这是秦人的发祥地,也叫破五,也早起,也搞大扫除,也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讲究大不相同,他们是吃饺子。

不叫饺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间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

也包肉馅。妙在包饺子时,须点一支香,在那盛饺子馅的盆上边绕去又绕来,然后才包那饺子。

这是为什么?凤翔人说:这是将"五穷"之类赶拢了来,包将起来,煮熟了,吃掉。秦人豪迈,办事彻底,这样做,竟不只是赶走"五穷",而是要赶尽杀绝,有点"食其肉寝其皮"的味道。

按:"五穷"也叫"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

曾见于韩愈的《送穷文》。这位诗文大家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

文人无论内心如何思谋,行文总是比较平和,虽属我的大患,还是客客气气送走了吧。到了老百姓便实话实说,"赶五穷","填穷坑",而且动用了爆竹扫帚,不能客气。

这毕竟不是请客送礼。 赶尽杀绝,当是其中最为慷慨激昂淋漓尽致者。

正月初五为啥要放鞭炮啊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

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 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

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也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特别大年初一,那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

可到破五这一天,却非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

人们说: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给赶跑了!于是吃饭。 这风俗,在关中,东府西府,都差不多。

但在放完大炮以后,所吃食物,不尽相同。西府的陇县是全县都吃搅团,说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

据说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过年也吃搅团,但不是破五,而是腊月三十,如三原县和武功县。 这和陇县也一样。

陇县是过年期间吃三顿搅团,腊月三十,正月初五,还有正月初七。彬县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也吃搅团,说是"吃穷饭,除穷根",又说"糊穷坑"、"填穷坑"。

用搅团这样的食物来糊来填倒也适当。彬县人说,反正不能吃酒肉。

地处渭北高原的淳化县,这一天也吃搅团,也说是用来填穷坑,并且这一天不能出门串亲戚,说是不能让亲戚沾着了穷气。 最有意思的是凤翔县,这是秦人的发祥地,也叫破五,也早起,也搞大扫除,也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讲究大不相同,他们是吃饺子。

不叫饺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间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

也包肉馅。妙在包饺子时,须点一支香,在那盛饺子馅的盆上边绕去又绕来,然后才包那饺子。

这是为什么?凤翔人说:这是将"五穷"之类赶拢了来,包将起来,煮熟了,吃掉。秦人豪迈,办事彻底,这样做,竟不只是赶走"五穷",而是要赶尽杀绝,有点"食其肉寝其皮"的味道。

按:"五穷"也叫"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

曾见于韩愈的《送穷文》。这位诗文大家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

文人无论内心如何思谋,行文总是比较平和,虽属我的大患,还是客客气气送走了吧。到了老百姓便实话实说,"赶五穷","填穷坑",而且动用了爆竹扫帚,不能客气。

这毕竟不是请客送礼。 赶尽杀绝,当是其中最为慷慨激昂淋漓尽致者。

大初五为什么不能走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