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原名萧楚河北离六皇子,是曾经最接近皇位的人存在,寒水寺忘忧大师曾经说他乃世间第一天才,14岁就步入地境,17岁便踏入了逍遥天境,理所应当乃世间第一天才,后被人暗算被两位老牌逍遥天境强者被掉了奇经八脉废其武功所以说,萧瑟一开始乃逍遥天境
因为对皇位失去兴趣。
萧瑟到最后把皇位让给了白王,这个结局和画江湖之不良人中的星云也是相似都对皇位不感兴趣但都是皇子,可能萧瑟因为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被打落凡尘,在这期间意志消沉,哪怕后来自己有当皇帝的机会,也并没有去争抢而是让给了白王自己逍遥江湖。
在天启早就是当诸君的萧楚河,把皇位让给了白王。龙封卷轴写了两个名字,一个萧瑟,一个萧崇。萧瑟情愿与伙伴闯荡江湖。
1.
无论孩子多大,爱都需要表达通常情况下,父爱如山,不轻易显露于人前;母爱似水,细腻温柔,仿佛无处不在,可明德帝给予萧瑟的爱不仅如山,更似水。萧瑟原名萧楚河,北离第六位皇子,公认的皇位继承人,明德帝最疼爱的儿子。四年前,皇叔琅琊王功高震主,天启城传出流言:明德帝得位不正,用于传位的龙封卷轴上是琅琊王萧若风的名字。没过多久,琅琊王被明德帝判下谋逆大罪,朝中百官和皇室宗亲都看出这是明德帝故意为之,不敢轻举妄动,唯有萧楚河当庭争辩,落得贬为庶人流放青州的下场。萧瑟,便是萧楚河隐居江湖后改的名字。四年后,永安王萧瑟回归天启城,在赌坊千金台摆下御宴,皇子办御宴本是僭越之事,可朝中百官谈论的是宴会去不去,而不是该不该办。明德帝对六皇子的疼爱,早已深入文武百官之心。萧瑟流放,刚离开天启就遭遇伏击,废而不杀,不是伏击者不能杀,而是不敢杀。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没有人愿意激怒被逼着下旨处死弟弟,为保全儿子忍痛割爱,正处于压抑状态的帝王。永安两字,看似普通,却代表天下父母心。孩子平安,是古往今来所有父母的期许,即便身处高位,也无法免俗。重病在身,只得片刻清醒的明德帝,为了给儿子撑场面,亲自前往千金台,明确告诉宴会所有人:即便四年不曾回归,萧瑟依旧是帝王最疼爱的儿子,不因时光而改变。明德帝恨不得让全天下知道,他疼爱的孩子回家了,哪怕这个孩子回来后,还没有去见父亲的打算。山不就我,我来就山。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于父母等直系亲属之间,父亲尚在,使用斩衰本是不合理的事,可身为父亲的明德帝没有计较,还吃下象征南方丧事结束的豆羹饭,认可这一场处处僭越的丧仪,成全儿子对大师兄唐莲的祭奠之心。整场丧仪在明德帝的请求中落幕,他想和许久未见的儿子,不受打扰地聊几句话。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不是手握大权的帝王,而是一位历经四年才见到儿子的父亲,迫切想知道儿子离家后遭遇,想跟孩子好好说说话。宫崎骏曾说:“见面的意义,是为了宣泄不见面时,积压在心里浓浓的爱意”,明德帝的爱不遮掩,不吝啬表达,在这场不合规矩的祭礼中,没有帝王,只有父亲。每位父母都是疼爱孩子的,可面对长大成人的孩子,有多少父母能像明德帝一样直言爱意?孩子长大,有自己的生活,但不代表孩子不需要父母之爱。如果将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中,年迈妈妈的最后一句“都忙,忙点好”,换为“孩子,妈妈想你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对子女来说,父母直言不讳“我想你了”,胜过所有拐弯抹角的言语。爱孩子,想孩子就直接一点,无需理会孩子的年龄大小。父母之爱源于血脉传承,是天下最不需要理由的爱。在父母面前,每个人都是孩子。身为孩子,过年回家,与父母见面也应如小时候一般,享受父母的拥抱,听父母嘘寒问暖,用关怀之情驱散外出奔波的委屈和痛苦。孩子期待回家,不是为了那顿摆满整张桌子的年夜饭,而是独属于自己的父母之爱,家的温馨。
2.
疼爱,不等于溺爱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军中不易,可为了儿子日后能成才,明德帝还是将萧瑟送入军中,交给弟弟琅琊王萧若风,使之成为北离大都护、琅琊军统领军塾学生。萧瑟敬爱父亲,信任父亲,但崇拜的是皇叔琅琊王,处处以琅琊王为榜样,萧瑟继承了琅琊王衣钵,即便是琅琊王之子萧凌尘也无法反驳。面对这样的儿子,明德帝很是头痛。琅琊王生性自由不愿受束缚,年轻时纵马江湖,在江湖上留下无数的传奇故事,这一点深深影响着萧瑟,他也想和皇叔一样游走在江湖间。当寄予厚望的儿子,对有求必应的父亲,提出想要效仿皇叔时,明德帝很是愤怒和嫉妒,严词拒绝了儿子荒唐的请求。这个时候,琅琊王谋逆案的导火索还未出现,萧瑟依旧是六皇子萧楚河,文武双全,百官认可的接班人,皇位是他必须承担的责任。明德帝疼爱萧瑟,但不是毫无底线,对儿子不合理的要求,明德帝也会拒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生而不养枉为人,养而不教,愧为父母。再疼爱孩子,也要让孩子明是非、晓责任,懂得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关系。孩子过分地请求,父母要学会拒绝,并告知拒绝原因,请求过分在什么地方,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为自己好,而不是不爱自己。我爸是李刚,李启铭坑了父亲的同时也坑了自己,对孩子的爱意需要表达,但也要掌握分寸,不要把溺爱当成疼爱,或把疼爱变为溺爱。
3.
给孩子选择权,不要替孩子做决定爱,不是满足孩子的全部需求,而是让孩子带着这种认可,自信地面对未来生活。雪月城,白王亲临,带来明德帝口谕,赦免萧瑟一切罪责,传递着父亲对倔强儿子的妥协。可萧瑟不愿意接下这道口谕,他是为琅琊王洗刷冤屈而获罪,一旦接下口谕就代表无人坚守琅琊王是无辜的,谋逆一事成为默认的定局,再无回转的余地。萧瑟能拒绝,是因为明德帝给了萧瑟选择的权利,白王带来的是口谕,而不是可以留底存档的圣旨。就是这道口谕让萧瑟笃信哪怕坚持到底,父亲永远是父亲,不会强迫自己,也不会伤害自己,在琅琊王这件事上他能进能退。父母年长,阅历比较丰富,在某些时候会替孩子做出选择,但父母的选择不一定是孩子的选择。爱孩子,不是替孩子做决定,而是为孩子分析利弊后,把选择权交到孩子手中,由孩子来做最终的决定,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给予的尊重和鼓励。两封写着不一样名字的龙封卷轴,是明德帝最后一次给萧瑟出选择题。若萧瑟愿意登基,便宣读内侍大监瑾宣手中卷轴;若萧瑟选择江湖,则宣读他手中卷轴。不一样的名字,代表两位皇子都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无论是谁都可坐上皇位。既满足萧瑟的意愿,又避免琅琊王之事再发生,明德帝对萧瑟的疼爱早已深入骨髓。
因为明德帝想给最爱的皇子萧瑟一个选择,如果他想当皇帝,大可以把自己手上写着传位二皇子的卷轴撕掉,佣兵自护登基称帝,没人会出来反对,即使有人打开瑾宣手上的备份卷轴,那萧瑟更是名正言顺;如果萧瑟不想当皇帝,那就拿自己手上的卷轴,让萧崇继位,自己去闯荡江湖,那份备用的写着萧瑟名字的卷轴,也久没什么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