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有人认为“焦尾”琴不是蔡邕制作的,那又会是谁呢
- 《三国演义》和历史上的蔡邕,有着怎样的为人和经历
- 东汉蔡邕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有人认为“焦尾”琴不是蔡邕制作的,那又会是谁呢
焦尾琴的传说有很多,除了蔡邕说以外, 尚有神农说、伏羲说、文王说等等。
蔡邕说不过是众多传说中的一个,但相对来讲,可信度反而是最高的。
神农说出自《说文》。但是就现实来讲,当时连饭都吃不上,神农是脑子让毒草毒坏了吗?搞什么焦尾琴。
伏羲说、文王说也都差不多,全部出自民间故事而非正史。
正史里,只有《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提到焦尾琴,是蔡邕制作的。
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琴及弹琴的水平,在古代是一个文人的内涵表现之一,因此古代必定有很多好琴。
蔡邕则是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以现在的逻辑推断,蔡邕的艺术造诣很高,而且可能具有“绝对音感”。
史书记载【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僬尾琴”焉。】
制造焦尾琴,前提就是需要有类似“绝对音感”这样的天赋。而有这样天赋的人,多半是个音乐家。可是古代艺术成就达到蔡邕这个高度的人物实在不多,也就是说,蔡邕制作焦尾琴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起码比其他的传说的可信度要高得多。
《三国演义》和历史上的蔡邕,有着怎样的为人和经历
小编最近初玩王者荣耀,对里面有个英雄角色很感兴趣,这个英雄就是蔡文姬,由于她的形象可爱Q版卡通,操作又容易,而且技能可以给队友回复血量,因此她可以说是团战必选或必禁的英雄。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蔡文姬却是个才女,而提到她的才华就不得不提到教育她的老爹——蔡邕。
蔡邕,字伯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突显出了不同于他人的智慧。他为人正直、孝顺,在和他的叔伯堂弟生活在一起,从来没有发生过一点矛盾。
蔡邕在文学和艺术上的造诣上都有着高深的造诣,文学上他擅长辞赋,他还精通书法(主要是隶书和篆书),他还是个琴艺高超的音乐家,留下了“蔡邕救琴”的典故。在和他同时代的文人墨客,甚至连当时的名人经学大师郑玄、马日磾都对他才华称赞不绝推崇备至,以至于在他死后,郑玄忍不住感叹说:大汉王朝的事情,从此以后要谁来书写考定啊!
也正是因为他的太过真性情,也造就了他祸从口出(起初被董卓强行征召后得到重用,后董卓被杀,在宴席上感叹了董卓对他的好,就被司徒王允打入大牢,后被杀害),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只能感叹他在错的时间遇到了赏识他的人,而又不是对的人,他的飞白书对后人的影响颇大,得到了“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的美称。
他生前曾参与了儒家重要经典《六经》的校正,其女也就是蔡文姬将他大多数的诗歌背写了下来,但是很可惜,其原稿大多已经不在了,未能流传后世。
蔡邕的一生从天赋异禀的文弱书生,到生不逢时的流落他乡,不敢想象,如果他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他的造诣也许不仅仅是历史中所记录的那些了。
东汉蔡邕的书法成就与特点是什么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yǔ)(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 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琴学家等,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蔡文姬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位女书法家。
东汉时期,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蔡邕被迫前往,被署任为祭酒,甚得董卓所敬重。被举为高第,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又出任巴郡太守,被留为侍中。后拜左中郎将,随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时年六十。
蔡邕才华横溢,通经史,善辞赋,更精通书法、音律,师事著名学者胡广。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相传是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 ,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蔡邕见后,归作“飞白书”。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北宋黄伯思说:“取其发丝的笔迹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今人把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 汉魏宫阙题字,曾广泛采用。
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一书中,评价蔡邕的书法作品为:“体法百变,穷灵尽炒,独步古今”。汉灵帝年间,蔡邕在编定六经文字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很多错别字,为了不误导后来学者。蔡邕奏明汉灵帝,希望可以改正这些经文。汉灵帝允许了蔡邕的请求,随后,蔡邕亲自写了碑文,然后找来了工匠,让他们将将文字刻于碑上。镌刻完成后,共有46块石碑,它们都被立在了太学门外面,被称为《鸿都石经》。后人在观赏石经的同时,也从中欣赏了蔡邕的书法艺术。蔡邕的隶书和篆书方正美感,字体结构严谨。除此之外,蔡邕的书法形式多样,字体的尾部和首端,注重俯仰的写法,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
古人在笔法诀窍上是保密的,如“钟繇从韦诞手中借不到蔡邕的《笔法》,诞死后,他就“盗发其冢”,宋翼则“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通过“破钟公墓”而获取钟繇的《笔势论》,欧阳询则是花了“三百缣”的高价弄得了王羲之为教子笔法所绘的《指归图》,颜真卿为了学习书法的决窍,曾两度辞官拜张旭学书;清代张照,年轻时为学到书家王鸿绪的笔法,竟躲在王的楼上,透过楼板缝隙偷看王写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书法家们对于笔法经验的重视。故有元代赵孟頫所言“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在理论方面,蔡邕对书法中的行笔技巧进行了总结,写下了名篇《笔论》、《篆势》、《隶势》、《九势》,在书论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基本的笔法至今仍被沿用。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授于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徐浩、颜真卿、鄔彤、韦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
可见,蔡邕的书法对后世的影响甚大,严格来说,蔡邕可以算是王羲之的祖师辈了。
蔡邕也是一位辞赋大家,他所作的赋大多数为小赋,他取材于自己的生活,创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代表作有短小精悍的《述行赋》和内容大胆、言辞直率的《青衣赋》,两篇小赋虽然风格截然不同,但是都是后世瑰宝。蔡邕还牵头完成了《熹平石经》的刻写,这是中国历史上刊刻最早的一部石经,也是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巨大的影响,为后世研究汉代书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对后世朝代的经典文献刻石起到启发的作用。
蔡邕更是位琴学家,笔者也甚喜古琴,对此,非常敬佩蔡邕不仅书法超群,同时他也是琴文化史上顶级的琴学大家,他著有《琴赋》、《琴操》等重要琴文,对琴文化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蔡邕的琴道成就极高,感知力超凡。蔡邕曾在吴地隐居十年,一日正抚琴间,听到隔壁烧火时,木材的爆裂时甚为清脆,于是立刻跑过去,将正烧着的一大块桐木抢出,并买了下来。回到家中,他用尽心思,将此木制成一琴。因琴尾有烧焦的痕迹,故名为“焦尾琴”。后来“焦尾式”也成为古琴经典形制之一。
蔡邕的琴曲作品很多,他所作的《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是传世名曲。另外他还有《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等作品。《蔡氏五弄》还曾被隋炀帝钦定为考取进士的必考科目。在蔡邕的影响下,先后涌现出阮 瑀 、阮藉等琴学名家。其女蔡琰更是在他影响下,亦为琴学名家。
蔡邕也是博学多才的藏书大家,多至万余卷,王粲登门拜谒蔡邕,蔡邕因喜王粲的才华“倒履迎之”,并言“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予之”。蔡邕晚年履行了他的诺言,将其藏书数车六千余卷赠与王粲。
“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早知应聘终罹祸,罪死何如节死高。”这首诗是南宋学者徐钧对蔡邕罹祸的感叹!蔡邕这位笃孝,多才博学的旷世奇才年仅六十,却惨死于狱中。他的抱负,他的才华,就像他的焦尾琴,成为一曲断人肠的绝响。